高考诗歌鉴赏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220754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讲座(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诗歌鉴赏讲座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2、讨论法。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3、练习法。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课时安排:9 课时。课堂类型:复习课。教学步骤 第一讲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及近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例析教学要点 复习近两年的诗歌鉴赏高考题,明白高考考试说明 中关于诗歌鉴

2、赏部分的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孔子教导弟子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孔子对诗 的重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 6 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 8 分(2005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 8 分)。二、熟悉考纲1、考试说明对

3、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 E。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

4、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2三、复习近两年的诗歌鉴赏高考试题,熟悉考点1、(2005 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

5、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明确:题是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是否了然于胸,是答题的关键。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的是对偶,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说明,谁与谁对仗,即“芳树” 对“春山”,“ 花”对“鸟”,“自落”对“空啼”。题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即对诗歌中的意境的分析。具体说来,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用什么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同时,也隐性地考查了对诗歌中的词语的理解,例如尾联的“自”和“ 空”。这两个字的作用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6、空好音”的“自” 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这些,考生就不难做答了: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一句一景,草、水、树、花、山、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联“花自落” 、“鸟空啼” 中的“ 自”“空”字,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参考答案: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 对“春山” ,“花”对“ 鸟”,“ 自落”对“空啼”。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

7、春、凄凉之情。2、(2005 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 ”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明确: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了。 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

8、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了。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3、(2005 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3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明确: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考生首先要想象出诗歌上联描写的意境,然后结合诗歌作点具体分析,说明是怎样表达这种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题属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考生

9、从动静两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参考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一、二两句以“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4、(2004 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 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0、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这道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第二问是考查对诗歌中词语含义的理解,并分析由此营造的诗歌意境。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 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而且还使人联想到花丛

11、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5、(2004 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道题第一问属诗歌意象的考查,也隐性地考查了表达技巧,考生是否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是答题的关键。第二问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果在脑中活灵活现地想象出意境:作者见到秋风起,便写了一封家书请人捎回,担心话没说完,信使临行时,又急急忙忙地打开

12、,重新浏览信件,而且作了一些补充。你说他是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6、(2004 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4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道题的第一问是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考生需要知道一点有关杜鹃的典故,杜鹃在中国象

13、征着什么?比如课内学习的“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鹃声里斜阳暮”,当然如果能回忆起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就更好,那就很容易理解杜鹃的啼叫声类似于“不如归去”。 第二问是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等于是把诗歌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问是紧承第二问而来,考查对诗歌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当然不能只从最后两句出发,断章取义地理解,而是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14、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四、课堂小结 通过历代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型研究,可以看出高考诗歌考查范围很广,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清诗等。题型自 2002 年由客观试题改为主观试题后,2005 年又从 6 分提到 8分,可见命题者对古代诗歌的重视,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观重视古诗文教学,在考试中的反映。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培养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不懈地提高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知识和能力的积极参与,那种企图读几首古诗就能奏效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因此,需要考生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在长期的诗歌阅读与揣摩中,仔细感悟作

15、者的思想情感,自觉接受诗歌文学的熏陶,积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第二讲把握诗歌的语言特征(一) 教学要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1、把握词类话用,体会诗人锻字炼句形成的意境。2、注意诗歌的省略句式,领会诗人的意图。3、进行诗歌积累,增强文化积淀。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诗歌鉴赏要从字词句篇入手。字词的含义,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同时,因为诗歌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

16、亮” 往往代表家乡,“梅花”往往象征高洁等。诗歌的句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只有在理解诗歌中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已。二、鉴赏特殊的诗歌语言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5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