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218014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加固公司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抗震加固补强新技术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深圳市深固建筑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136 03 01 98 91建筑加固指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一般是通过对构件的补强和结构性能的改善来恢复或提高现有结构的承载能力 以延长其使用年限 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其改造的主要技术途径有:加强薄弱构件、增加辅助构件、改变结构体系、减轻恒载、加固墩台及基础等。加固对象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如桥梁,楼房,民房,因改变功能,增加设备总而导致的承载力不足 。楼板。和墙体因改造

2、需要而新开方洞导致的承载力缺陷。装修或改造过程中对结构造成的附带破坏。目前结构的加固方法比较广泛和成熟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补强层加固法。将原结构面铺装全部凿除或凿毛 然后加铺一定厚度的补强层 以增大主梁有效高度及改善结构荷载横向分布能力 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承载能力。 2. 增大截面与配筋加固法。通过增大构件截面面积或配筋率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3.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张拉预应力束加固法是加固效果最明显而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加固方法。在不增加桥梁自重的前提下 有效增加加固后主梁的抗弯刚度并大幅度提高主梁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的情况下 该方法可最大限

3、度地减少对桥上交通的影响 甚至可以在有限开放交通的情况下 组织施工。 4. 粘贴钢板加固法。用粘结剂和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于混凝土结构受拉面或其他薄弱部位 使钢板与加固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 以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目的。 5.用碳纤维布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是一项新型、高效的结构加固修补技术,与传统的结构加固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高强、高效、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越性。它是利用浸渍树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一起共同工作,达到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补强。5. 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通过改变桥梁结构受力体系以达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目的 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加固方法。 6. 锚喷混凝土

4、加固法。从隧道施工中转化而来的加固方法 主要用于因支点截面尺寸偏小而导致的抗剪强度不足的混凝土梁的加固维修;砖混墙体的抗震补强加固。 7. 增加横向联系加固法。通过增设桥梁横向联系以改善上部结构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 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一般用于无内横梁或少内横梁的 T 形截面及工字形截面梁式桥 工程上常在相邻主梁间增设现浇混凝土横梁或钢横梁来提高横向抗弯刚度。项目技术一览: 建筑结构抗震减震加固补强 粘钢板加固技术 湿式外包钢板加固技术 碳纤维布抗震加固技术 托梁拔柱技术 植筋锚固.化学锚栓 裂缝灌浆修补技术(化灌 ) 基础平移托换纠偏 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 加大截面加固与房屋

5、增层加固 钢筋除锈与材料抗冲磨技术 钢结构制安加固 地基与基础加固 无收缩灌浆料加固 加固补强材料销售 地震灾害防御系统技术 防腐防水补漏补强 建筑物维护整治检测安全评价与鉴定在实际工程需对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和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主要因素是: 功能改变(如改超市、仓库、书库、浴场等) 荷载增加(如设备上楼、建筑加层、吊车加重等) 标准提高(如抗震级别提升、设计规范更新等) 体系改变(如开洞开孔、抽梁拔柱、增加悬挑等) 裂缝老化(如结构开裂、锈蚀、损伤、碳化腐蚀等) 工程缺陷(如设计疏忽、施工失误、标号降低等) 整体改造(如烂尾楼改造、老建筑翻新加固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1 0 3 现有建筑抗震

6、加固前,应依据其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和结构类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的相应规定进行抗震鉴定。104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时,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及相应的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第 103 条的规定执行。301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2 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 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

7、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4 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5 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应予以拆除或降低高度,需要保持原高度时应加固。303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设计时,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建造于类场地的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 ),以及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2 加固后结构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当加固后结构刚

8、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原来的 10和 5时,应允许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水平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乘以增大系数 1.11.6;2)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面积;3)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3 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取值,加固后楼层综合抗震能

9、力指数应大于 10 ,并应防止出现新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突变的楼层。采用设计规范方法验算时,也应防止加固后出现新的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的楼层。306 抗震加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2 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3 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531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时,应符 合下列要求:1 钢筋网应采用呈梅花状布置的锚筋、穿墙筋固定于墙体上;钢筋网四周应采用锚筋、插入短筋或拉结筋等与楼板、大梁、柱或墙体可靠连接;钢筋网外保护层厚度不

10、应小于 10mm,钢筋网片与墙面的空隙不应小于 5mm。2 面层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 10 。537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板墙应采用呈梅花状布置的锚筋、穿墙筋与原有砌体墙连接;其左右应采用拉结筋等与两端的原有墙体可靠连接;底部应有基础;板墙上下应与楼、屋盖可靠连接,至少应每隔 1m 设置穿过楼板且与竖向钢筋等面积的短筋,短筋两端应分别锚入上下层的板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短筋直径的 40 倍。2 板墙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

11、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 10 。5313 采用外加固梁 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外加柱应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应转角处设置,并应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和层数在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外加柱应由底层设起,并应沿房屋全高贯通,不得错位;外加柱应与圈梁(含相应的现浇板等)或钢拉杆连成闭合系统。2 外加柱应设置基础,并应设置拉结筋、销键、压浆锚杆或锚筋等与原墙体、原基础可靠连接;当基础埋深与外墙原基础不同时,不得浅于冻结深度。3 增设的圈梁应与墙体可靠连接;圈梁在楼、屋盖平面内应闭合,在阳台、楼梯间等圈梁标高变换处,圈梁应有局部加强措施;变形缝两侧的圈梁应分别闭合。

12、4 加固后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圈梁布置和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应取 10;墙体连接的整体构造影响系数和相关墙垛局部尺寸的局部影响系数应取 10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主要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框架结构体系的方案。2 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 3 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631 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且不应低

13、于原框架柱的实际混凝土强度等级。2 墙厚不应小于 140mm,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20 。对于 B、C 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墙厚和配筋应符合其抗震等级的相应要求。3 增设抗震墙后应按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均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634 采用钢构套加固框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构套加固梁时,纵向角钢、扁钢两端应与柱有可靠连接。2 钢构套加固柱时,应采取措施使楼板上下的角钢、扁钢可靠连接;顶层的角钢、扁钢应与屋面板可靠连接;底层的角钢、扁钢应与基础锚固。3 加固后梁、柱截面抗震验算

14、时,角钢、扁钢应作为纵向钢筋、钢缀板应作为箍筋进行计算,其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637 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柱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且不应低于原构件实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2 柱套的纵向钢筋遇到楼板时,应凿洞穿过并上下连接,其根部应伸入基础并满足锚固要求,其顶部应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梁套的纵向钢筋应与柱可靠连接。3 加固后梁、柱按整体截面进行抗震验算,新增的混凝土 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712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底层框架房屋加固后,框架层与相邻上部砌体层的刚度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5、50011 的相应规定。2 加固部位的框架应防止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3 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加固增强系数、加固后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731 增设钢筋混凝土壁柱加固内框架房屋的砖柱(墙垛) 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壁柱应从底层设起,沿砖柱(墙垛)全高贯通;在楼、屋盖处应与圈梁或楼、屋盖拉结;壁柱应设基础,埋深与外墙基础不同时,不得浅于冻结深度。2 壁柱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36000mm2,内壁柱的截面宽度应大于相连内框架梁的宽度。3 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在楼、屋盖标高上下各 500mm

16、 范围内,簸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内外壁柱间沿柱高度每隔 600mm,应拉通一道箍筋。733 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加固楼盖时,现浇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40mm,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其间距不应大于 300mm;尚应采取措施加强现浇层与原有楼板、墙体的连接。931 增设钢筋网砂浆面层与原有砖柱(墙垛) 形成面层组合柱时,面层应在柱两侧对称布置;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钢筋与砌体表面的空隙不应小于 5mm,钢筋的上端应与柱顶的垫块或圈梁连接,下端应锚固在基础内;柱两侧面层沿柱高应每隔 600mm 采用 6 的封闭钢箍拉结。935 增设钢筋混凝土壁柱或套与原有砖柱(墙垛) 形成组合壁柱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