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216947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讲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第一章 竹子丰产栽培技术南平市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所辖十个县(市、区)在毛竹区划中均属最适宜区,素有“林海竹乡”之称,竹类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分布有 15 个属 110 多种,约占福建省竹类总数的 70%,现有竹林面积 554 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 18%,其中:毛竹林面积 526 万亩,立竹量 8.13 亿株,毛竹林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五分之二。建瓯市、顺昌县首批入选全国 10个“中国竹子之乡”行列。2003 年底全市竹业产值 38.76 亿元,其中:竹林产值 17.3 亿元,笋竹加工产值 21.46 亿元。第一节 毛 竹毛

2、竹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快的优良经济竹种,开发毛竹资源和发展优高毛竹生产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一九九 0 年以来,全市对竹林进行了一次大面积低产改造,一九九五年后全市转入开展了以培育优良竹林为重点的竹业开发第二战役,广大干部群众依靠科技,开展科学育竹,促进了竹林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一、毛竹丰产林因子指标(一)毛竹丰产林选择条件培育丰产高效毛竹林,应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竹山承包责任制稳定完善、相对集中连片的竹林。适宜的立地条件就是要选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立地级;最佳海拔高度为 2501000m。便利的交通条件起

3、码应能通拖拉机、农用车,肥料能上山,笋竹产品下山不需肩挑人扛。经营面积起码应在 50 亩以上,且较集中连片的竹林。决定和影响毛竹林产量的因素除立地条件外,还应在合理的竹林结构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因此,要获得毛竹林的高产稳产,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竹林结构包括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地上结构指树种组成、立竹密度、年龄结构、竹子大小、整齐度、均匀度、叶面积指数,地下结构指竹鞭年龄、鞭径及分布。科学的管理措施即做好:抚育管理、留笋养竹、竹林采伐和防治病虫害。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改善林分立地条件、调整竹林结构、促进毛竹林优质高效最关键的环节。(二)丰产高效竹林产量指标亩度产值 1200 元以上,即材用竹

4、林亩度产冬笋 80kg,竹材 60 根;笋用竹林产冬笋 100kg,春笋500kg,竹材 30-40 根;笋竹两用林产冬笋 100kg,春笋 400kg,竹材 50 根。(三)毛竹丰产林结构因子指标竹林结构因子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树种组成 10 竹至 7 竹 3 木 10 竹至 8 竹 2 木 10 竹至 9 竹 1 木经营密度(株/亩) 240-280 180-240 150-180平均胸径(株/亩) 10.5 9.5 9-10年龄组成 -各占 25% -各占 30%占 10% -各占30%以上均匀度 5 5 5整齐度 7 7 7二、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一)抚育管理1、劈山清杂:

5、即 5-8 月份劈除林内的丛生杂草、砍除林内的杂灌、藤本,间伐或除去部分影响2竹林生长的阔叶乔木的枝条。坡度大于 25 的竹林,适宜劈山清杂,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增加绿肥。在劈山抚育时,要“刀下留情”,每亩保留 10-20 株阔叶幼林,使竹木树冠投影面积比例保持 8:2 至 7:3,逐步形成竹阔混交。2、锄草松土:每年锄草松土 2 次,以减少林内杂草争水争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竹林生长。第一次锄草松土最好安排在 5-6 月份进行,有利于地下竹鞭生长。第二次可安排在 9-10 月份,以促进孕笋。锄草要注意挖净茅草蔸,锄下的杂草平铺林地,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份蒸发。松土深度一般 1

6、0-20cm 即可。3、深翻抚育:每 5-6 年进行一次深翻,改善竹林土壤结构,促进地下竹鞭的生长。深翻一般在秋冬季(9-11 月)进行,深翻深度在 20-25cm,注意不伤鞭,土块翻盖不要打碎。坡度小于 20的林地实行深翻,20-30之间的林地实行水平带状翻垦,翻垦时挖除石块、乔灌木伐桩、竹蔸和老竹鞭,促其提早腐烂,释放被竹蔸所占据的土壤空间,有利于行鞭孕笋。坡度30以上的林地不宜深翻垦复,应采取劈草抚育。4、合理施肥:竹林施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施肥的种类、数量根据竹林结构状况、土壤养分含量、竹林经营目的和产量水平不同而异。施肥要施氮、磷、钾全肥,以施有机肥为佳。施有机

7、肥可施用厩肥或饼肥,厩肥每亩施 150kg,饼肥每亩施 100kg,如施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氮磷比为 7:3,每亩 30-50kg,钾肥视情况适量施用。秋季孕笋、春笋发笋长竹、夏季行鞭是竹林生产的三个重要阶段。饼肥等有机肥宜在夏季竹鞭生长前施,秋季孕笋应施氮、磷为主的化肥,春季竹笋出土生长前施速效性氮肥,以保障竹林良好生产和丰产。最低限度应保证 8-10 月施足秋季孕笋肥或新竹长成后的夏季 5-7 月施长鞭肥,可结合抚育施肥。施肥的方法可采用蔸施、沟施、撒施、穴施等等。(1)竹蔸施肥:即将前一年冬天采伐的竹蔸,用钢钎将竹隔打通,将化肥施入竹蔸中,然后盖上土。(2)沟施:在竹林中开水平沟条施

8、,水平沟间距 1-1.5m,施肥后盖土。(3)撒施:结合夏季松土锄草将肥料均匀撒于林内,松土锄草时将其翻入土中。(4)穴施:在距竹株 40-50cm 挖半月形沟,逐株施肥盖土;也可在竹林中均匀挖穴后将肥料施入穴中。(二)留笋养竹留笋养竹是调整竹林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什么时候挖笋、什么时间留笋养竹、挖多少笋、留多少竹,是优高竹林培育的重要环节。挖笋要注意不伤鞭,不伤芽,不断鞭,不裸露竹鞭,挖后及时复土。提倡挖初期春笋,但在出笋盛期应选留母竹,即清明前后 10-15 天内出土的壮笋应留足。材用竹林每亩留养壮竹(胸径 9cm)80 株以上,笋用林每亩留 40 株以上,笋竹两用林每亩留 60 株以上。

9、末期的退笋可全部挖光。留母竹要留盛期笋、空膛笋、林缘笋、留大笋、留壮笋。(三)竹林采伐合理采伐是调整和保持竹林良好结构的重要手段。合理采伐要掌握好采伐年龄、采伐数量、采伐季节和采伐方法,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壮的原则,少砍边缘竹、不砍空膛竹。采伐年龄可根据经营目的、竹材利用和竹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笋竹两用竹林一般砍伐四度(6 年生)以上的竹子。采伐数量应根据立竹密度而定,凡未达到立竹密度要求的竹林,除采伐病、小、老竹以外,其它的竹不能采伐;已达到立竹密度要求的笋竹两用竹林,大年每亩采伐 40 根,小年每亩采伐 20 根,花年竹林每亩采伐 30 根。采伐一般在秋冬季毛竹休

10、眠期进行,严禁在竹子生长季节采伐毛竹,以避免伤流。采伐方法采用齐地伐竹或带蔸采伐,伐后竹蔸打洞,促其腐烂。为保证竹林合理采伐,应推广毛竹标号技术(用专用号竹笔在当年新竹杆 1.5m 左右处朝下坡同一方向标上年号,如“3”为 2003 年度新竹)。(四)防治病虫害科学防治毛竹病虫害应以林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和化学防治为辅,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以防为主。提倡竹阔混交,招引毛竹病虫害的天敌。毛竹常见的病虫害有刚竹毒蛾、笋夜蛾、竹广肩小蜂、蠕须盾蚧和枯梢病等(具体防治方法见第二章)。(五)其他技术措施1、竹林内采取稻草覆盖,夏季阻止水份直接蒸发,冬季以提高土温,促进早发竹笋,稻草腐烂后有

11、利增加土壤养分。2、有水源条件的竹林开展滴灌或喷灌,即在竹林中不同等高线建若干蓄水池,引入水源,进行灌溉。33、开设竹山机耕道,以方便肥料上山、竹材采伐下山和采挖竹笋运输为原则。4、为增加立竹密度和林内透光性,可进行钩销或摇梢。毛竹林丰产技术措施实施简表技术措施 技 术 内 容 要 点立 竹 度 150-280 株/亩立竹大小 平均胸径 9-10cm林 分结 构指 标 立竹年龄 1-2 龄竹占 35%-40%,3-4 龄竹占 35%-40%,5-6 龄竹占 30%-20%林 分 清 理 保留有价值的阔叶树和珍贵的针叶树劈 山 抚 育 每年 6-7 月 1 次,劈倒后的杂草灌木铺放在林地全垦 坡

12、度 20以下采用方式带垦 坡度 20以上 30以下采用。带宽和带距 1.5-2m季 节 出笋年份的秋冬季林地垦复 规格要求 深度 20-30cm,近竹杆基部宜浅,将竹伐蔸、树桩及老龄鞭挖除,拣去小石头用量 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每亩 30-50kg季节 秋季孕笋肥 8-10 月施,春季发笋肥 1 月中旬至 2 月上旬施,行鞭肥 5-7 月沟 施 沿坡开水平沟,深 20cm,宽 10cm,沟距 1-1.5cm,施入肥料后随即覆土、压实穴 施 在距竹秆基部 30cm 处的上方开深 20cm、宽 10cm 半月形沟。施肥后覆土、压实施肥方式蔸 施 打通近 1 年内的伐蔸内全部节隔,施肥后覆土、压实数

13、量 每亩选留 9cm 以上(直径)健康竹笋 40-80 株(花年竹林可分 2 年选留)留笋养竹 时 间 在清明前后 10-15 天内出笋最多的盛期选留时 间 12 月中、下旬到“立春”前 ,“立春”之后一般留笋养竹,严禁再挖。冬笋方 式 采用“跟鞭走”法挖取,注意不挖小冬笋,不损伤鞭芽、笋芽、竹鞭,及时覆土盖沟时 间 初期笋多挖少留,盛期笋除留足新竹后皆可挖出,末期笋全部挖出挖笋 春笋 方 式 挖笋要及时,一是挖活笋,二是竹笋大小以加工规格要求和市场价值好为准号 竹 在发笋当年长成的新竹杆 1.5m 左右处用毛竹专用号竹笔标上年号数 量 每年砍伐 20-40 株,砍伐量不得超过新竹生长量年 龄

14、 6 龄以上立竹及风倒病虫竹平茬法 齐地砍伐,伐口尽可能低方式带蔸法 带全蔸或半蔸将竹子挖掘砍伐季 节 以发笋当年冬季为主,也可将规定的单位面积年砍伐量分配到孕笋期(9-10 月)和发笋长竹期(3-5 月)以外的月份砍伐钩 梢 于发竹当年立冬前后进行,钩销竹应保留 15 盘左右竹枝病 虫 防 治 做好病虫观测,以预防为主第二节 麻 竹麻竹笋味鲜甜可口,略涩,传统笋用竹种;竹材纤维含量高、中长纤维,可制浆及加工为各种农用品、生活用品或工艺品。一、生长特性1、竹笋生长:1-2 月秆基芽膨大,3-4 月笋芽形成,笋体逐渐增大,5-6 月笋出土。出笋持续期5-11 月,5-6 月出笋量较少,7-8 月

15、出笋量较多,9-11 月出笋量渐少至停止。2、幼竹生长:笋出土后头 2 个月生长慢,中间 2 个月生长加速,后 2 个月生长渐慢,11 月高生长基本停止,并出现少量枝叶,较晚出笋的幼竹生长期较短,翌年春 3-4 月枝叶逐步展开,完成幼竹生长阶段。3、成竹生长:枝叶展开至竹株死亡为成竹阶段,即材质生长阶段。一年生竹叶量逐步增加,根系逐步完善,生理代谢能力较弱,竹材含水量高,干物质含量少,为幼龄竹;23 年生竹叶量多,根系完善并且更新能力强,生理代谢能力最强,竹材含水量渐少,干物质渐多,为壮龄竹;4-5 年生竹下部叶渐少,根少量萎缩而更新能力弱,生理代谢能力下降,竹材力学强度大,为中龄竹;5 年以

16、后根逐步萎缩,叶量渐少,竹材物理强度也下降,为老龄竹。二、栽培技术(一)营造技术1、造林地选择:麻竹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最低气温不低于-4。应选择海拔 400m 以下的低丘、山麓、平原、溪河两岸、房前屋后作为造林地,山坡中、上部不宜栽植。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4件、腐殖质含量高、质地疏松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2、林地清理、整地与常规方法相同。3、造林密度:矮脚麻 44(m),以后形成 41 丛/亩。高脚麻 54(m),以后形成 33 从/亩。4、挖穴规格:605040cm,造林前一个月挖穴,表土与心土分开。5、施基肥:造林前 7-10 天施,每穴施土杂肥 40kg 或厩肥 20kg,另加钙镁磷 0.5-1kg,与表土拌匀。6、造林季节与气候:2-3 月阴天或小雨天种植。7、造林方法(1)移母竹造林:选 7 个月至 1 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适中的幼竹为母竹,在 1.5m 处快刀切断,切面平、不撕裂。母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