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215393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宏学雅居(勘察报告文字部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 南 宏 学 雅 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安 徽 水 文 工 程 勘 察 研 究 院二 0 一 三 年 十 月 工 程 名 称:淮南宏学雅居岩土工程勘察(详勘)提 交 单 位: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院 长:王廷睿总 工 程 师:孙 健项 目 负 责: 报 告 编 写:审 核: 提 交 日 期:2013 年 10 月目 录一、 前言(一)项目概况(二)勘察目的、要求二、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一)勘察方法(二)勘察工作量(三)质量评述 三、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地层(三)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四、 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五、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一)天然地基评价与承载力特征值(

2、二)地基均匀性评价(三)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六、 基础施工(一)基坑开挖与支护(二)基坑降水(三)桩基础(四)桩基参数(五)沉桩可行性分析七、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 图 :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 页2、工程地质剖面图 5 页3、钻孔柱状图 25 页4、静三轴试验曲线图 1 页附 表 :1、地基岩土主要物理性质指标成果统计表 1 页2、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1 页3、岩样试验报告 1 页附 文 :波速测试报告 淮南宏学雅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 1 页 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一、 前 言淮南市宏坤置业有限公司拟在淮南市舜耕西路以南、上海铁路局阜淮线K121+100 处北侧兴建淮南宏

3、学雅居,总用地面积 7371.33m2、总建筑面积22241.2m2。我院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013 年 10 月 7 日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11 日结束外业转入室内试验、综合研究,2013 年 10 月25 日提交勘察成果报告。 (一)项目概况拟建淮南宏学雅居由 24 层公寓楼和 27 层住宅楼组成,北侧为 3 层商业用房,有 1 层地下车库(见附图 1),拟采用箱形基础或桩基础。(二)勘察目的、要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属详勘阶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勘察目的为通过综合勘察

4、手段,取得各类岩土工程参数,为项目设计中地基基础设计及防震抗震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如下:1查明地基土的结构及均匀性等特征;2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地下水的季节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的侵蚀性;4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重点查明液化土层、基础下软弱土层及活动构造,评价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对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地基处理方法及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提出建议,如需采用桩基础,提供桩的类型及相应的设计参数; 6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本次勘察工作依照勘察合

5、同、遵照以下规范、要求进行: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 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 淮南宏学雅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 2 页 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2012 )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8、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50585-2010) ;9、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

6、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 版) ;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CECS99:98) 。二、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一)勘察方法根据勘察要求,采用了多种方法:钻探并取原状土试样;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土工(岩石)试验;综合研究等。主要投入设备有:XY-1 型钻机三台(套) ,J6 水准仪一台,美国 BISON 公司生产的 Geopro-8024 数字增强型地震仪及井中 28Hz 三分量检波器,联想 P4 微机一台,土工试验采用专业仪器、设备。(二)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工作孔深、钻孔布置按有关规范布置。标贯试验均匀布置,每一工程地质层标贯和土样保证有足够的数量,以便统计修正。共布置勘探孔

7、 25 个,均为钻探孔,总进尺 403.8 米。具体工作量见表 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 1方 法 单 位 完成工作量 工作目的钻探孔 米 /孔 403.8/25 控制地基土分布规律并划分地层层序标准贯入试验 次 /孔 11/11 测定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能波速孔 米 /孔 38.0/2 评价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提供地基土动弹性模量,估算场地土卓越周期工程测量 点 /孔 25/25 测定孔口高程常规 件 /孔 12/9 测定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静三轴 件 /孔 2/2 测定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土工试验渗透 件 /孔 2/2 测定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岩石试验 件/孔 6/6 测定岩石抗压强度地

8、下水位测量 次 /孔 25/25 测量地下水位埋深(三)质量评述 淮南宏学雅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 3 页 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工程勘察之初,首先进行工程测量工作。利用场地外既有建筑物和道路建立座标原点,对各勘察点实地展放。现场采用洛阳铲开孔,螺纹钻头钻进,孔内自然造浆保护孔壁。先施工取样标贯孔了解地层层序,以指导其他各类目的钻孔的施工,钻孔中技术孔占总数的 60%以上。钻进深度、岩土分层的量误差小于 0.05m。取原状土试样或扰动试样,取土器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方式为重锤少击法。原状土试样质量较好,均为级,基本无扰动。土样的封装、保存及运输符合规范要求。波速测试,亦采用前述地震仪和井中三分量

9、检波器,用锤击木板做震源,野外数据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中,室内利用专用程序处理。标准贯入试验,利用贯入器进行,现场取得孔内标准条件下的原位测试结果。地下水调查,充分分析、利用以往水文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统测了地下水位。土工试验,按有关专业规范进行。室内资料整理、编写报告,对各项勘察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取舍,尽量以直观的图、表表示。以上各项勘察方法,均按照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进行,取得资料全面可靠,数据准确,能满足详细勘察阶段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要求。三、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孔口标高 60.6060.73m。地貌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各勘探孔

10、孔口标高的测量体系为假定高程系,引测高程点位于舜耕西路地坪处,引测高程为 60.00m。地基各土层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类型自上而下简述为:上覆为全新世杂填土层(Q ml)和晚更新世河流冲洪积层,下覆二叠纪上统砂岩为主。(二)地层根据钻探和测试资料,场地内埋深 22.0m 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层(详见附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各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详见附表 1,现将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淮南宏学雅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 4 页 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1、杂填土(Q ml)灰、褐灰色,粘性土为主,含建筑垃圾等,疏松。层底埋深 0.80-1.40m,层底标高 59.28-59.92m,

11、层厚 0.80-1.40m。2、粘土(Q 3 al+pl)褐黄色、棕黄色,稍湿,硬塑-坚硬,含铁锰结核及其氧化铁、高岭土等,有光泽度,干强度高,韧性好,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层底埋深 6.40-13.20m,层底标高 47.50-54.33m,层厚 5.40-12.00m。3、全风化砂岩工程地质层(P 2)灰黄色,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砂粒状,夹大量粘性土。层底埋深 8.40-16.40m,层底标高 44.30-52.33m,层厚 1.80-4.30m。4、强风化砂岩工程地质层(P 2)灰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砂粒状、块状,上部残积风化物。层底埋深 9.60-16.80m,层底标高

12、43.90-51.09m,层厚 0.20-6.90m。5、中风化砂岩工程地质层(P 2)灰黄色、红褐色,原岩结构基本完整,岩芯呈短柱状为主。饱和抗压强度11.65-13.16MPa,平均值 12.56MPa,属软岩。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 7.00m。(三)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分别以各孔、各层位进行统计并做取舍,按下列各式计算平均值( m) 、标准差( f)及变异系数():2、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经统计、分析、计算,地基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特征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见附表 1。3、变异性评价:物理

13、指标中,变异系数一般较低,唯液性指数变异性较高, 淮南宏学雅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 5 页 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土质不均是其主要原因;力学指标中,变异性多为较低或中等,统计指标离散性较小。四、 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1、场地地下水分布及类型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在第工程地质层全风化砂岩之中。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头)埋深 2.5-3.0m。地下水 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出现于 69 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 12 月至翌年 2 月。年水位变幅 3.5m 左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侧向径流补给,蒸发、人工开采及径流排泄为主要排泄方式。建筑场

14、地处于类环境的半湿润气候区,场区无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污染。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依附近资料: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 3、岩土渗透性通过对场地地基土各层的渗透试验,其渗透系数推荐值如下:粘土: K=6.7410 -7cm/s。五、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一)天然地基的评价与承载力特征值1、地基土工程地质评价(1)第层杂填土,疏松,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2)第层粘土,强度较高,可作拟建 3 层商业用房和地下车库天然地基持力层。(3)第层全风化砂岩,强度较高,但厚度变化较大,是拟建 3 层商业用房和地下车库天然地基良好下卧层。(4)第层强风化砂岩或第层中风化砂岩,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