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209059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项目类别: 编号: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子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主持人: 刘冬云 所在单位: 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申报日期: 2012 年 12 月 30 日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以校为本课程资源开发项目中心填 报 须 知1、按照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2、3、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 主持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 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 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未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人只须在“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C、D”即可。4、课题论证应充分。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7、申报书一律 A4 双面打印,侧装订。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主持人姓名刘冬云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01行政职务 教研组长专业技术职务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品德与社会教学最后学历 大学最后学位无课题完成情况C工作单

3、位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联系电话18678676958 E-mail L通讯地址 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邮政编码257400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陈克花 小学高级教师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教育教学李玉会 小学一级教师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教育教学李永芹 小学一级教师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课题主持人近五年教育科研情况主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级别及完成情况参与省“阅读教学评价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报刊及日期出版部门 合作人论文不断创新观念,提高写作能力 2008 年 论文教师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获山东省教师继续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文章

4、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2011 年发表于东营教育研究 文章在观察中发现和感悟2012 年发表于学习方法报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论著 推荐人意见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推荐人姓名 张树凤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教学研究工作单位 利津县教育局 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 该课题负责人刘冬云同志勤于钻研,工作求真务实,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她所带领的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充满朝气

5、与活力,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课题组成员的勤奋钻研,完全可以胜任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推荐人签名: 推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 刘冬云同志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方法力求实效,多次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的科研工作,出色地完成的所承担的各项科研任务,具有很高的科研能力。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推荐人签名:二、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

6、 4000 字内)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课程改革的作用,改变了过去人们习惯于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思维定势。我们欣喜地发现课程内容丰富了,开发课程资源的空间开阔了,课程的生命力增强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

7、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将课程从规定性、统一性,进入到变通性、综合性的桥梁,是对课程预留空间的丰富和补充。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没有资源的教和学,必定是照本宣科地教,必定是学得索然寡味。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就没有课程源头活水。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一定的实践性的特点,要全面实施课程目标,教师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 的角色,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8、新课标建议在实施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二、课题的界定1、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又是一个需要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造的课程领域2、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得以进行的素材和条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是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得以设计和实施的素

9、材和条件。其范围小于课程资源,与各学科课程资源有密切的联系,但其丰富性、多样性远远超过单一的学科课程资源。3、开发与利用:本课题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对课程设计、实施的素材、条件的发现,发掘,搜集,认识,整理,改造,加工,储存,提取,配置,组织和合理使用等。开发与利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就是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把可以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设计、实施服务的一切因素发掘出来,利用起来,使这门课程的设计更为科学,实施更为有效。三、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希望能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有效开发利用人力、物力以及自然等

10、课程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寻求一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有效方法。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课程资源基础之上的。它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最优化原则。根据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基础上,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开发和优化课程资源。2.适应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自身特点、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操作课程资源对学生的

11、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服务。我们通过讨论,认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立足这五个方面来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效。(一)、 教材重组:按教学活动的需要重组学习内容品德与社会教材在设计中,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问题视角和学习视角,促进学生形成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在内容设计上考

12、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当拓展了相关内容。在活动设计上尽可能提供了多种方案,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 二)、 活动整合:注重和各种活动结合开展教学标准主张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标准倡导探究、体验、感悟等学习方式。为了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社会的方法和技能,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观察、调查、访谈、实践、交流及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活动,摈弃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从体验、感悟、理解中让学生受到教益,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13、,单独由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学习不是很现实。教学时,有必要结合各种活动,借助于各科教师的协作开展课程学习。如和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三)、 空间拓展:开放教育时空,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帮助学生将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这样,教学活动不可能在教室里照本宣科,这种开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也是在发展变化的,要培养学

14、生良好的德性和社会性,就必定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现实性。2.教学注重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标准倡导学生以多种恰当的方式接触社会,学生生活的环境必然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重要的场所。3.教学注重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品德与社会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课程的学习以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四)、 人力协调:建立家长、社区资源库品德与社会是按照“一条主线,

15、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的思路设计的。随着儿童生活领域的扩大,特别是学习社区,家乡、祖国、世界这些生活领域,教室这个空间已经很难承载学习任务了,而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落实这些课程目标时,我们主要要着力开发好社区和家长这些课程资源。1.建立家长(社区)课程资源库。主要是通过调查,选取典型性的家长,如单位的负责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特殊行业的家长、社区工作者、校外的辅导员等,组成课程资源库,在实施相关课程学习时,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如学习交通安全每一天,可以邀请交警介绍“交通法规”等。2.建立综合性学习指导小组。我们依靠少先队组织和假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发动同一年级的家长参加到活动中来,35 个学生组成 1 个综合性学习小组,由热心孩子教育工作、又具有一定管理和指导能力的家长负责开展校外的学习,比如参观、调查、访谈等,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也能初步得到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基本得到了落实。( 五)、 网络平台: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各学科改革的研究重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网络平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资源的检索。这些课程资源主要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如收集家乡的风光照片和资料,收集各地的丰富资料,收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