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200888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学校寄宿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一系列的思想道德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案例】 大(1)班的小朋友小辉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上课不听讲,常和小朋友打架.。 开学第一周我上社

2、会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可爱的我”随着音乐的播放,我深情地导入新课:“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家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保护伞。人人都爱自己的家,妈妈下班要回家,爸爸干完农活要回家,我们小朋友放学后要回家,出门在外的人要回家,外出打工的人要回家” “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踊跃发言。小辉小朋友沉默不语。你家里的人爱你吗?你爱他们吗?讲几件具体的事给大家听。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很热烈。小辉小朋友咬着嘴唇,眼角有些红红的。当我们的亲人出差或外出打工时,他们会想家吗?” ,“会” , 他们想家时会做些什么呢?小朋友们又一次沸腾了,一个

3、个滔滔不绝地发言。我分明看见小辉的眼里有些亮晶晶的东西。 “呜呜呜”教室里突然传出了哭泣声。顺着哭声找去,只见小辉双手捂着头,泪水已打湿了衣袖。小辉,有什么事可以告诉老师吗?”我轻声的问。他哭得更凶了,号啕的哭声淹没了整个教室。我安排好其他同学,把他带到办公室。这里没别人,能把心里话告诉老师吗?”小辉抽泣着,不说一个字。怎么办,我突发奇想,小辉,老师喜欢你,你能将心里的伤心事用笔告诉老师吗?”小辉抹着眼泪,写道:“我想妈妈,我想爸爸,我已经很久没看见他们了,我想让他们抱抱我,想让他们送我上幼儿园,想让他们陪我一起做游戏”这下我傻了,只觉得鼻子酸酸的 小辉的父母都是农民,两年前外出打工,一直未归

4、。小辉和没文化的爷爷、奶奶过,一直缺少父母的疼爱与亲情,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小小辉的遭遇,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于是我在本幼儿园作了两个调查。 调查一:我班的 50 名幼儿中,父母在家的 12 人,占全班的 24,父母中一人外出打工的 20 人,占全班的 40,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 18 人,占全班的36。 调查二:全园 6 个班中外出农民工子女占 78。 由此看出,小辉的现象已不是个别的现象,亲情缺失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后果。 【思考】 这些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便利。但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三十到四十这个

5、年龄段,正是壮劳力,大都在外务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这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其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都溺爱孙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孩子的要求不严,甚至有的放任自由,长期如此,自己动手,吃苦耐劳等品行就出现了塌陷;其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能接受新生事物,很难与孩子沟通,更不会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其三,现在家庭组成人员比较单一,孩子缺少交流对象,易产生心理封闭,与外界隔绝,不能有效地接受外来思想。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再次是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孤独环境里,留守儿童的思想健

6、康受到影响。据调查,许多这样的孩子变得封闭,有的甚至产生反社会情绪,遇到冲突时容易产生极端行为。由于父母亲长年在外务工,间接监护人很少到园,这就使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配合上发生了“短路” ,从而滋长了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在幼儿园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最后,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还容易走上迷途。 【实施】 在刚开始的阶段,我利用课余的时间找这些小朋友谈话,了解其中的具体困难,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信心。我还逐一走访了这些幼儿家庭,与监护人及时取得联系,认真听取监护人的意见,让他们平时多关心他们,并加强管教。此外,我与这位留守幼儿在外地打工的家

7、长定期电话联系,反馈学习情况,同时通过学校开设的“亲情热线”让留守生与家长互相沟通,架设了一条爱心交流的桥梁。在课堂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工作: 1做好眼神的交流 一般来说,人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逐渐会对自己做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更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认同和爱护。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因此用认同的眼光去发现小朋友独具的特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赏,我认为对小朋友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都易产生胆怯的心理,此时,我往往采取鼓励的办法,用眼神示意他们放下自卑的包袱,大胆地回答问题;之后用赞许的眼神,肯定他们的回答,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并能激发他们

8、的上进心和责任感。这样不断的鼓励的眼神使她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渐渐地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近而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也就悄然萌生了。 2不给留守生贴坏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留守生,我不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幼儿以及其他的弱势幼儿我细心观察,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

9、自信。这样不给幼儿贴否定性“标签” ,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幼儿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建立起自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教给幼儿克服“自卑”的方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我们的小朋友也会有自卑感,每个人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地位,教育幼儿采取某种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自卑状态也是重新获得自信的一种方法。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幼儿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幼儿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是一个完整的

10、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我班上有几位小朋友 中,每个小朋友都存在着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中有聪明的、有较迟钝的、有性情开朗的、有心胸狭窄的、有比较坚强的、有比较脆弱的,在进行转化工作时我注意了解和掌握幼儿的个性差异,从幼儿的个性及兴趣入手,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利用他们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才能和积极性。 总之,通过辅导,这些小朋友 的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浓厚了,性格也更加活跃,他们自己也感觉有人关心,有人疼爱,并且也会关心他人,不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仿佛突然“开窍”了,使我自己也感觉有些欣慰。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加强对留守生的关爱,为他们营造“充满爱心”的发展氛围,让他们一个个不再孤单

11、,不再迷惘。 【反思】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幼儿,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幼儿,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 爱是一种品德,爱是一种温馨,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爱能使心灵的冰山融化,爱能使固有的敌意顿消。教师只有关心热爱幼儿,师生之间才能知心、交心、贴心,幼儿才能在被爱的同时,去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同学,爱自己的集体,我们要改变幼儿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对留守幼儿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幼儿干涸的心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真正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