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200819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_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 宋体四号字居中论文题目: 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姓 名: 宋体四号字居中学 号:专 业:年 级: 2012 级班 级:任课教师:20 年 月内容摘要拖欠民工工资是我国当前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典型案例。近一些年来,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也在媒体的报道中看到有市民工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讨薪。本文借用矿工的模型,对拖欠民工工资进行动态博弈分析,依据动态博弈模型可以看到,在动态博弈的初始阶段,民工就处于难以与资方进行平等谈判的不利地位。如果在资方拖欠民工工资时,民工采用法律手段和非法手段不相同的效果,而且在博弈过程中,往往是因

2、为诉诸成本与机会成本过高,使用非法手段讨薪更多被采用,导致社会不和谐现象愈演愈烈。民工和资方的不和谐关系引起媒体的关注,讨论了在媒体关注下民工的套新途径。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将民工讨薪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过程分析,也验证了目前的社会现象民工通过非法手段讨薪盛行。得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需要作出更多更全面的努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的结论。关键词:拖欠工资;农民工讨薪;动态博弈III目 录一 引言 .1二、在动态博弈初始阶段民工处于不利地位 .1(一)前提假设 .1(二)模型借鉴 .2(三)动态博弈分析 .2三、民工诉诸法律讨薪途径 .3(一)前提假设 .3(二)动态博

3、弈分析 .4四、引入媒体之后的民工讨薪途径 .4(一)前提假设 .4(二)动态博弈分析 .5五、结论 .6参考文献 .70对拖欠民工工资案例的动态博弈分析一 引言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与此同时,也日益严重。在当代倡导和谐社会时,存在民工工资的拖欠影响建构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理论分析和寻求解决方案。早在 2003 年 4 月,针对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而拖欠农民工工资尤为突出的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要求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直到 2004 年 10 月 22 日才基本解决 2003 年以前拖欠工资。然而,问

4、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各个新闻报道的拖欠民工工资事件越来越多,局面越来越严重。为了要到自己辛苦挣的血汗钱,最初有民工站到高楼顶上以死相“逼” ,后来因为效法者越来越多,此法不仅不管用了,而且被当作违法行为予以惩处。于是,民工又创造出了诸多的讨薪方法, 有静坐工地的、有拉起锣鼓队奏乐的等, 甚至有暴力讨薪的事件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将此问题利用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集中讨论为什么在一个在市场经济中存在拖欠民工工资事件且如何有效解决,使得社会和谐。二、在动态博弈初始阶段民工处于不利地位(一)前提假设整体而言,绝大多数企业是遵法守法并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利用劳动力供过于

5、求的现实和不受约束的用工“自由” , 随意私招乱聘,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非法的“生死合同” ,对民工想怎样使用就怎样使用, 想怎样对待就怎样对待等违法现象,甚至西方工业化早期的“血汗工资制”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某些角落里又重新上演。应该说,导致一些资方拖欠民工工资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为了讨论的简单起见,本文仅讨论资方对于农民工工资情况的拖欠和付清两种情况。导致资方恶意拖1欠民工工资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至少包括:法律不健全、法律救济成本相对高昂、执行难、劳资双方实力差异巨大以及民工法律观念欠缺、法律素质较低等各种不同因素。(二)模型借鉴通过借鉴博弈论的开金矿博弈模型,我们将资方与民工之

6、间的矛盾产生及其演变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以便于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分析和掌握影响拖欠民工工资的若干因素的不同作用,进而为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有益思路。(三)动态博弈分析假设资方在承包利润为 10 万元的工程时需要建筑工人若干,而农民进城打工正需要这样一份工作。为问题简便起见,假设资方开出的条件是:该民工工资为万元,即资方须付工资总额为 3 万元但要等到工程结束才付清工资。我们先收来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完全知道信息的情况下,民工会不会去应聘,资方会不会付清民工工资,民工、资方的动态博弈的博弈树如下图所示: 图 1由图 1 可以看到,我们采用逆推的方法,资方比较拖欠还是付清工资

7、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拖欠,而在确定资方选择拖欠的情况下,民工可以选择应聘或者放弃,这两种选择的支付都为 0。如果民工选择放弃,则博弈结束,双方均无收益。但是,民工前往城市的成本( 路费、住宿费、餐费等) 已经付出,不能再收回,并且在城市生存还需要继续的成本投入。也就是说, 民工已经产生了沉淀成本。因此,民工选择放弃,从现实角度看并不符合民工的利益。所以,民工会选择应聘。2现在可以看到,在动态博弈初始阶段民工处于不利地位,难以与资方进行平等的讨价还价谈判,民工的处境是:如果选择放弃,民工就无法在城市中生存,这不符合民工利益。如果选择应聘, 资方如能信守诺言,民工可以获得收益, 但资方如果食言,

8、民工就将一无所有。民工虽然明知选择应聘之后,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但仍然必须选择应聘。虽然按照民工理性应选择放弃而不是应聘,因为资方的承诺是不可信的。但考虑民工来到城市已经支付了沉淀成本,不管能否找上工作,这些成本也不再能追回。所以现实中民工选择的是应聘, 因为只有应聘才可能获得收益,才有实现收支平衡这一最低目标的可能,也才有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可能对于民工选择应聘的策略,资方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也就是说, 资方掌握着策略选择的主动权,无论资方选择拖欠还是付清, 民工都会选择应聘。三、民工诉诸法律讨薪途径由之前的动态博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工会应聘但资方会选择拖欠。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民工要不要进

9、行讨薪,将以何种方式进行讨薪,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讨论的。(一)前提假设资方在不受道德因素制约以及法律制度惩罚或惩罚不力的情况下,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其优势策略是拖欠。民工在资方拖欠之后,可以选择讨薪或者不讨,不采取行动讨薪,意味民工无法自己及其家庭基本生存需要的必要条件,同时受到不满的心理因素影响,付出了劳动没有回报。如果采取,讨薪的策略包括两种:诉诸法律或非法。不论是依靠法律手段还是非法手段,都意味着需要付出相关的成本。依靠法律解决问题,需要提前付出诉讼费用、时间、精力、失业以及相关的生活成本,通过非法手段解决问题,不同的是不需要提前付出诉讼费用,但同时也是需要时间、精力、失业以及相关的

10、生活成本,但如果是以方律手段来讨薪,资方所处社会地位决定了资方拥有远远多于民工的可利用社会资源, 且实力雄厚,可以打持久战,而民工没有这样的优势。由于3诉诸法律的诉讼成本、机会成本等对民工而言十分高昂,所以总的来说,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相比非法手段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失业以及相关的生活成本比较大。在民工选择了法律的情况下,资方又有两种策略:付清工资和继续拖欠。付清工资与继续拖欠相比较,付清工资,就意味着败诉,作为败诉方不仅要执行法院判决,一般情况下还要承担诉讼费,资方的收益会减小。具体动态博弈过程如图 2 所示: 图 2(二)动态博弈分析如图我们采用逆推的方法。资方拖欠和付清战略下,怎么样

11、都会选择拖欠,拖欠是资方的占优战略。在资方选择了拖欠时,民工会选择用非法的手段,但到底要不要讨薪,如图所示,民工还是会选择讨薪的。所以,这个动态博弈中,民工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讨薪但资方选择拖欠是此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四、引入媒体之后的民工讨薪途径(一)前提假设在前面的模型分析中,我们得出民工的讨薪的途径是民工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讨薪,采用非法途径进行讨薪的手段包括以死相逼,干扰资方正常的经营4活动,最终会给给双方均造成损失。而且随着民工非法讨薪的增加,势必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在,我们假定民工讨薪一定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关注下,由于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会对资方的社会成本、政府的政治

12、成本产生重要影响,资方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舆论,从而给资方带来无形的压力。而且,尽管最终资方付清了民工的工资,资方的声誉还是会受影响,只不过相比最终拖欠的影响较小。具体动态博弈如图 3:图 3(二)动态博弈分析对此博弈进行分析,由于媒体的关注,使得资方的收益更加减小。如果民工选择利用非法手段讨薪, 媒体选择关注和追踪报道, 民工作为新闻焦点就掌握了公众话语权,就会导致社会舆论同声谴责资方,使得资方声誉、信用大损,对资方的继续招工、经营活动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成本大大增加。而且由于民工这种行为的社会影响, 进而转化为政治问题, 又会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关注,行政干预作为新的因素增加了资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成本。资方面对民工的这一行为,还是两种策略选择: 付清工资和继续拖欠。如果资方选择继续拖欠,就要承受看来无限制的民工聚众讨薪行动、媒体的追踪报道甚至行政干预的各种压力, 这会严重影响资方的正常经营活动甚至正常生活, 大大增加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