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控制状态 受 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普 通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性 能检 测 作 业 指 导 书发布日期:二〇一七年四月一日(因 50080必须此时间之后)****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作 业 指 导 书 版 号 A0页 码 第 1 页 共 9 页坍落度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1. 技术标准 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 仪器设备与器具坍落度仪:应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 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钢直尺:量程不应小于 300mm 分度值不应大于 1mm3. 环境条件试验温度:(20±5)℃4. 试样制备4.1 在实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保持一致注: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4.2 实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和物、外加剂均为±0.5%4.3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 中的有关规定。
4.4 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 5min5. 检测方法5.1 润湿坍落度筒及底板,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显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固定的位置5.2 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 25 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到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取下装料漏斗,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版 号 A0页 码 第 2 页 共 9 页坍落度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并用抹刀抹平5.3 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 3~7s 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 150s 内完成。
5.4 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一边崩坍或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应予记录说明5.5 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黏聚性及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不好;如坍落度筒提前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5.6 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 220mm 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 50mm 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堆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6. 检测结果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 1mm,结果表达修约至 5mm。
****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版 号 A0页 码 第 3 页 共 9 页表观密度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1. 技术标准 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 仪器设备与器具2.1 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对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 40mm的拌合物采用容积不小于 5L 的容量筒,筒壁厚不小于 3mm;骨料最大粒径大于 40mm 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骨料最大公称粒径的 4 倍容量筒上沿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2.2 台秤:称量 50kg,感量 10g;2.3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245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2.4 捣棒:应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JG/T248 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3. 环境条件试验温度:(20±5)℃4. 检测方法4.1 用湿布把容量筒内外擦干净,称出容量筒质量,精确至 10g; 4.2 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而定坍落度不大于 90mm 的混凝土,用振动台振实为宜;大于 90mm 的用捣棒捣实为宜。
采用捣棒捣实时,应根据容量筒的大小决定分层与插捣次数:用 5L 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 25 次;用大于 5L 的容量筒时,每层混凝土的高度不应大于 100mm,每层的插捣次数应按每 10000mm2 截面不小于 12 次计算各次插捣应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 5~10 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采用振动台振实时,应一次将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口,装料时可用捣棒稍加插捣,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表面出浆为止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作 业 指 导 书 版 号 A0页 码 第 4 页 共 9 页表观密度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4.3 用刮尺将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填平;将容量筒外壁擦干净,称出混凝土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 10g 5. 检测结果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计算应按下式计算:ρ=[(m 2-m 1)/V]×1000式中 ρ ——表观密度(kg/m 3) ;m 1—容量筒质量( kg) ;m 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 kg) ;V—容量筒容积( L) 。
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至 10 kg/m3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作 业 指 导 书 版 号 A0页 码 第 5 页 共 9 页凝结时间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1. 技术标准 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 仪器设备与器具贯入阻力仪:由加荷装置、测针、砂浆试样筒和标准筛组成 ,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荷装置:最大测量值应不小于 1000N,精度为 ±10N; (2)测针:长为 100mm,承压面积为 100mm2、50 mm2 和 20 mm2 三种测针;在距贯入端 25mm 处刻有一圈标志;(3)砂浆试样筒:上口内径为 160mm,下口内径为 150mm,净高为 150mm 刚性不透水的金属圆筒,并配有盖子;(4)标准筛:筛孔为 5mm 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试验筛》GB/T 6005 规定的金属方孔筛3. 环境条件试验温度:(20±5)℃4. 试样制备4.1 在实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保持一致注: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
4.2 实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和物、外加剂均为±0.5%4.3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中的有关规定4.4 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 5min5. 检测方法5.1 用 5mm 标准筛筛出砂浆,每次应筛净,然后将其拌合均匀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筒中,做三个试验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 90mm 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取样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90mm 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时,振动应保持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捣棒人工捣实时,应沿螺****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检 测 作 业 指 导 书 版 号 A0页 码 第 6 页 共 9 页凝结时间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 25 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筒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 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5.2 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 20℃±2℃的环境中或现场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 20℃±2℃。
现场同条件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加盖5.3 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 0.5h 测试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5.4 在每次测试 2min,将一片 20mm±5mm 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5.5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 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 25mm±2mm 深度,记录最大贯入阻力值,精确至 10N5.6 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 15mm,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 25mm5.7 贯入阻力测试在 0.2~28MPa 之间应至少进行 6 次,直至贯入阻力>28MPa 为止5.8 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更换测针宜按下表选用测针选用规定表贯入阻力(MPa) 0.2~3.5 3.5~ 20 20~28测针面积(mm 2) 100 50 206. 检测结果贯入阻力的结果计算以及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确定应按下述方法进行:6.1 贯入阻力应按下式计算,计算应精确至 0.1 MPa:fPR=P/AfPR—单位面积贯入阻力(MPa) P—贯入阻力 (N) A—测针面积 (mm 2) 。
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作 业 指 导 书 版 号 A0页 码 第 7 页 共 9 页凝结时间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6.2 凝结时间宜通过线性回归方法确定,根据下式可求得当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3.5MPa 时对应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 28MPa 时对应的时间为终凝时间lnt = a + b lnfPRt—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对应的测试时间 (min) a、b —线性回归系数 6.3 凝结时间也可用绘图拟合方法确定,应以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单位面积出贯入阻力与测试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分别以3.5 MPa 和 28 MPa 绘制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与曲线交点的横坐标应分别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凝结时间结果应用 h:min 表示,精确至 5min6.4 应以三个试样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此次试验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试验结果三个测值的最大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 10%,应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 10%时,应重新试验。
工 程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作 业 指 导 书 版 号 A0页 码 第 8 页 共 9 页含气量颁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1 日1. 技术标准 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