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西学与洋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183596 上传时间:2018-01-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西学与洋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讲、西学与洋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讲、西学与洋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讲、西学与洋务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讲、西学与洋务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西学与洋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西学与洋务(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西学与洋务 清朝乾隆时期实行海禁与禁教,中华古老文明失去与西方文明全面接触的机会,在欧美进入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时,中华文化却不可避免地陷于故步自封的衰落中。近代以来,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其实是整体性的。租界生活展示了西方生活的全部,宗教往往被视为文化的核心,西方将“中国基督教化”的努力首先就意味着“心”的“置换” 。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是拥有悠久历史与成熟文明的国家,文化输入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血腥、硝烟。文化交流的过程充满着文化的冲突、误读、扭曲、变异。 对于文化传播的接受一方而言,对外来的整体文化的识别却可能是片断的、有选择的。近代中国在枪炮声中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起点是“坚船利炮” ,

2、甲午战争以前中西之间的交流,都围绕着这个目标。然而,追求军事实力的结果仍以军事惨败结束。历史证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甚至无法满足军事现代化的开支,官办工商业也难以实现以富求强的目标。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依然曲折漫长。一、炮舰下的开放1、战争与条约自实行海禁以来,广州是唯一的通商口岸,维持着对外贸易的畸形繁荣。中英贸易占广州的外贸总额的 80以上。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使它急于打开世界市场。1793 年,时值乾隆 80 寿辰,英国派遣专使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欲以祝寿为名要求清廷开放国门。在热河行宫,马戛尔尼谒见乾隆,礼部官员令他下跪。马戛尔尼深感奇耻大辱,又不得不委曲求全。乾隆龙颜大悦,以为小

3、小蛮夷臣服我“天朝大国” 。谁知马戛尔尼念过颂辞后,便提出通商、减轻税率的要求等。乾隆很不高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招待英使团耗资巨大,但马戛尔尼使团却根据所见所闻,发现了中国官员的腐败和国家积弊。 1816 年英国政府派出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前往中国,要求通商权和驻使北京。嘉庆皇帝一样依然沉浸在“怀柔远人” 、 “夷夏之辨”的旧梦中,依然视之为“贡使” 、 “贡船” ,已存心要绝其口岸贸易之“妄念” 。皇帝坚持觐见时要行三跪九叩,英国使团内部,对是否采权宜之计服从清政府的要求曾有分歧,但坚决拒绝三跪九叩的意见还是占了上风。负责接待的清廷官员却谎称英国人已接受

4、此种待遇。嘉庆皇帝已登殿准备接受叩拜,但英国使者却拒绝行礼。原本怀着改善中英关系而来的英国使团,结果是恶化了双边关系,英国政府也认定清王朝的冥顽不化,从此,英国政治外交2的努力逐步被以武力打开天朝大门的方针所取代。1832 年,美国第一个派往中国的使节罗伯资到了广州,中国政府命令他马上离开,他呆了 6 个星期,到暹罗(泰国)签定了不带有领事裁判权的通商条约。这以后,美国虽然没有英国那样明确的武力企图,但他们对中国的失望却也与英人无异。 鸦片则是中英之间战争的导火索。从正当的贸易中无法获得超额商业利润,以英国人为主的外商向中国贩卖鸦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从1767 年的 200 箱增加到 183

5、7 年的 39000 箱。在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偷运进华的鸦片不下 427000 箱,中国流失银元三至四亿。鸦片商人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而中国人却从中深受其害。清政府内部,对鸦片问题有所谓“弛禁” 、 “严禁”的不同意见。随着鸦片的泛滥,后者占了上风。1839 年 3 月,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要求外商上缴所存鸦片,并具切结“永不携带鸦片,否则一经查出,人尽处死,货尽没收。 ”5 月 24 日,英国领事义律带领英国商人离开广州,抗议无理拘禁广州外侨,强迫外侨以财产缴官等等。1839 年 9 月,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虎门与中方代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告诉林则徐的代表,英国强大中国是打不过它的。中方则以“

6、打仗不怕”回答。同意发动战争是在英国的议院正式通过的,尽管只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却从此要在战火硝烟的笼罩下进行。西方兼任了“老师兼敌人”的双重角色,文化交流的使命也多附加在政治救亡的重负之后。鸦片战争是一场力量十分悬殊的战争。英国方面充分展示了现代军事武器的残酷。中国的大刀、弓箭,则在西方的大炮、军舰、步枪之下望风而倒。鸦片战争中,美国舆论多数倾向于同情中国,认为英国以武力输入鸦片不当,是英国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 但美国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 John Adams )认为,中英两国真正的争执不在“鸦片”而在“磕头” ,在于中国闭关自守,不给他国平等地位。林则徐在中英矛盾中

7、了解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后,曾想以夷治夷,建议免征美国商人的进口税,使“米夷”与“英夷”对抗。但美国商人不但不同英国人对抗,反而提出来外国使节驻北京,确定税则、赔偿外商贸易损失的要求。这是现代国际外交规则同中国传统以夷制夷的观念与实践的碰撞。1842 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这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宁波、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以后陆续签定的一系列条约使中外关系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1844 年 7 月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美国兵舰巡查贸易、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当时中国为了避免卷入到同外国人之

8、间的纠纷当中,主动提出进入中国港3湾的美国船只归美国领事管辖。 望厦条约获得了比南京更多的权益,也更为完备,成为以后各国同中国定约的范本。1844 年 10 月的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除取得前述特权外,还在第 22 款中规定法国人可在五口建造教堂。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未使所有的中国人惊醒,相反,清廷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主张“剿夷”的强硬派,一派是主张“扶夷”的温和派。不过,在最初的交涉接触中,不管是“剿”还是“扶” ,最终多以丢官卸职而告终。对比鸦片战争与发生在日本的 1853 年的“黑船来航”事件,在历时两年的战争中中国在数千公里的战线上作了英勇而愚昧的抵抗,被迫接受割地赔款的南京条约 。185

9、3 年,美国海军准将率领 4 艘军舰驶入日本江户浦贺港时,德川幕府政权十分惊恐,几乎未做任何抵抗即被迫同意对外开放。两国对于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即可见一斑。南京条约从 1842 年到 1854 年正好 12 年,由于条约修订问题,列强从 1854 年开始施加压力于中国,都没有结果。1856 年法国借口“西林”事件、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 年,英、法、美、俄四国专使率领兵舰联合北上,进驻白河口,直逼天津。5月 20 日,联军出其不意地向大沽炮台发动了猛烈进攻。大沽失陷后,帝国主义的兵舰和专使们都云集天津。1858 年和英、美、法、俄相继签定了天津条约 ,规定两国互派公

10、使,外国商民得在中国 11 个通商口岸自由居住及贸易,准许传教士在中国五口传教,西方船只可以上溯长江而到达中国腹地,鸦片贸易基本合法化,鸦片被作为药品纳入纳税单。条约使中国国政府失去对本国经济的控制。但 1859 年换约时,列强以武力护送公使进京。清政府措置失当,拦击、击沉其船。1860 年,英法联军从大沽出发,经通州直抵北京。10 月 13 日,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后,对北京城进行了野蛮的洗劫,特别是对西北郊的圆明园,更是洗劫一空。 圆明园是皇室行宫,综合中西建筑,宫内藏有古今艺术珍宝,典籍文物,军官和士卒抢劫后为消灭罪证,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熄。法国文豪雨果 1861 年写

11、道,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京津失陷,火烧圆明园,创痛震憾少数有识之士,天朝之梦终于破灭。1860 年的北京条约确定了天津条约所规定的权益。当时德意志尚未统一,以普鲁士为最强。普鲁士为取得与英、法、美、俄在华同等的权利与地位,1860 年初派远征队出发,1861 年到达天津。1961 年 5月,普方提出谈判签约事宜,威胁诱骗相交。9 月签订通商条约42 款,另附“专条” 。这个条约使得普鲁士取得与列强在华的同等特权,德意志统一后为德国所继承。上述条约的签定,一方面是加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使中西关系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12、,另一方面也打开中国大门,加强了4同外部世界的交流和相互接触。2、外人在华势力与特权鸦片战争前,传教士不准到中国来。他们往往假扮商人,秘密从事传教活动。洋商不准直接同中国人做生意,必须经过行商。广州的十三行是外国人从事对华贸易的地方。也叫公行。由从清政府手中获得贸易专卖权的商人组成。洋商到广州经商,清政府有许多规定,如不得携带武器,不得雇佣中国人做仆人,不得学中文,不得携带妇女,不准坐轿子,不得向官员递禀帖等。在广州做完生意后不得逗留过冬,必须前往澳门回国。做生意的方式也是中国式的,并不签定书面协定,靠一言为定,靠道德和声誉来维持贸易。公行制度弊端很大,但获利丰厚,洋商能够忍气做生意。鸦片战争

13、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香港被割让,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租赁房屋或租地建屋,由中国地方官与英国管事官议定地点范围。外国人进入通商口岸,主要以租界的形式留居。租界(settlement ,concession )是指清政府实行限定外国人租地界址的政策而形成的外人居留区,外国人享受有行政管理权与警察权,中国政府直接或间接保留征税权。租借地(leased Territory )是作为军事基地,中国政府无权征收税。租界一般地域狭小,租借地包括水域、海域。还有一些类似租界的地区外国人居留区、通商场等。列强还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开辟有避暑地。英国在香港建

14、立其殖民统治。1841 年 1 月,英军占领香港,少量清军驻兵早奉命撤回九龙军营,2 月 1 日,英方便宣布香港为大英帝国统治下的世界自由贸易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迫割让香港。 南京条约第三条称“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43 年 6 月 26 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香港为其殖民地。英方曾设想在广州与北京之间的舟山群岛租一处岛屿。但对香港海域的调查测绘显示其天然良港的优势,且华南是印度输华棉花的主要市场,故英国选择占据港岛。开埠之初,港岛除供作驻节之地外,英商并不愿将生意从广州、澳门迁来。不过,第一条马路皇后大道也修成了。1846

15、年基本建成环岛 39 公里道路;1847 年,完成 2440 米下水道。英方也大修码头、船坞、仓库等各种设施。40 年代末,香港与广州开通定期航班。接着,香港至厦门、福州、上海等地的航线也陆续开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给香港带来转机。不少富裕官吏、绅士迁往香港避乱,利用当地自由港条件,开设各类店铺、商行,从事商贸活动。到 50 年代中期,香港已成为华南货物集散中心。澳门则从重要的国际商埠沦落为苦力贸易、赌博的中心。 清朝一口5通商时期,外商不能携家眷入广州,澳门遂成为各国商民旅居、娱乐的场所,非常繁华。但 1845 年,葡萄牙女王以宗主国的身份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次年海军上校亚马勒被任命为澳门总

16、督。亚马勒上任后强行行使对中国居民的管辖权,强征各种税款。葡方还越界墙修筑通往关闸的道路。1849 年 3 月,亚马勒又发公告宣称澳门已成为自由港,要求裁撤澳门海关。遭拒绝后强行封闭海关行台,驱逐清朝驻澳官员。亚马勒被一中国青年刺死后,澳葡当局乘机挑起更大事端,进攻关闸,捣毁香山县丞衙署。两广总督徐广缙在亚马勒强拆海关后,将澳门关口移到黄埔另立码头,同时鼓励在澳中国店铺迁往黄埔。粤澳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居留澳门的外国人也变得寥寥无几。走私鸦片和“苦力贸易”成为澳门的主要经济来源。广州、福州等地,当洋人执条约、持照会要求进城时,发生拒洋人入城的反入城斗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广东地区民众反英活动时有兴起。广东士绅刊刻抗英揭贴、公檄散布,也发生过火烧夷馆之类的激烈举动。1843 年,英方根据条约要求租黄埔。此举受到当地居民的激烈反对,拒绝拆迁并表示不惜交仗,英方被迫中止租地计划。1847 年 4 月,四艘英舰闯入省河武力威胁要求入城租地。广州士绅紧急组织万多名街约团勇,日夜巡缉,严防英人强行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