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181146 上传时间:2018-0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狮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本期实践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8 月 1 日8 月 15日,深入企业、主管部门进行社会调查和访问,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调查报告积累素材。第二阶段:8月 16 日8 月 22 日,形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第一部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及问题反映一、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及其分析1、你愿意和本地同学交朋友吗?愿意 90.5%不愿意 9.5%大部分外来工子女比较喜欢在石狮生活,能较快融入石狮的生活,从主观意愿上看,接受调查的外地学生中,90.5%的人愿意和本地同学交朋友,但 9.5%的人不愿意跟本地同学交朋

2、友,问及原因,一位同学告诉我们:本地的同学一般比 较 富裕、优越感强,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跟他们存在差别,很难有共同语言,在沟通中很难建立平等关系。2、你会主动与本地同学交往吗?会 65%2偶尔会 31.4%从来不会 3.6%在实际的同学交往过程中,外来工子女主动性很强,仅少数人从来不会主动与本地同学交往,仍将自己锁定在外地生的圈子中,这些更需要本地同学的主动关心和交流,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以正常的心态融入到石狮的生活。3、是否有同学或老师瞧不起你?偶尔有 33.1%经常有 0.7%从来没有 66.2%从调查的数据显示,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的同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66.2%的外地学

3、生从来没有被同学或老师瞧不起,但有 33.8%的外地学生认为受到歧视,其中程度较深的占0.7%,认为时常受到 师生瞧不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歧视的事实,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这部分外地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自卑问题,是自我心理暗示。4、你觉得老师在对待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时有无差异?有,很明显 2.9%有一点儿 10.9%基本没有 86.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地域歧视观念是教师必备的师德。让3我们欣喜的是,在 86.2%的外地学生的眼中,石狮的教师对待学生并不存在地域歧视,仅 2.9%的学生认为存在明显的差异,10.9%的学生认为存在轻微的区别对待。如何进一步保证教育公平,促进极少数外地学

4、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仍需广大教师的身体力行。5、下列情形在你身上经常发生吗?项 目/选项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没发生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 0% 7.86% 27.86%64.28%感到同学不喜欢自己 1.43% 6.43% 3.57% 88.57%感到父母不喜欢自己 0.71% 2.57% 8.57% 84.15%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 0.71% 3.27% 26.95%69.07%此组调查数据,主要进一步反映外来工子女与教师、同学、父母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自卑心理。师生关系方面,7.86%的外地学生有时会感到不受老师喜欢,从整体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在同学关系方面,1.43%经常

5、感到不受同学欢迎,6.43%有时感到不受欢迎;亲情关系方面,认为不存在父母不喜欢自己情形的学生占 84.15%,但仍有 15.85%的学生不同程度感到父母不喜欢自己,其中 0.71%的学生 经常产生该心理感受。亲情的缺失,对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应引起重视。另 30.93%的外地学生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说明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大的。46、你觉得父母了解你、关心你吗?了解、关心 88%了解、不关心 0%不了解、关心 12%不了解、不关心 0%此组数据表明,家长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子女,但是否了解自己的子女则是一个问题,有 12%的外地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不了解自己,说明存在一定

6、的隔阂。主要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忙于生计,沟通意识差,缺少对儿女的专门心理辅导,停留在子女的心门外。7、当你的合法权益遇到侵害时,最先向谁求助?给父母打电话 31.7%老师 33%亲戚 2.1%自己解决 33.1%当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遇到问题时,最先向老师和父母求助,其中最先向老师求助的占 33%,向父母求助的占 31.7%,说明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也有 33.1%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但问到如何解决时,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回答说不想让父母和老师知道,一方面说明该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也说明了他们不想与长辈沟通,很少向长辈倾诉,存在一定的“自闭” 倾向。8、你有下列不良嗜好吗?(多

7、选)5逃课 0.7%沉迷网吧 2.8%打架 8.5%赌博 1.4%没有 85.5%大部分外来工子女积极投入学习,少数学生存在“逃课、沉迷网吧、打架、赌博” 等不良习惯。其中有打架不良 习惯的占 8.5%,比例较大,主要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大多因为小事引起,存在心理承受能力低的现状。9、你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何种帮助?(多选)希望能返回家乡生活 9.2%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有更多的学习资料44.4%希望有很多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73.2%希望有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的关心、爱护我们 47.9%希望得到本地人的公平对待 36.6%该组数据表明,外来工子女渴望友情、亲情关

8、爱、受到平等对待的心理需求强烈,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空虚与孤独,甚至有 9.2%的学生希望能返回家乡生活,以逃避在石狮生活受到各种压力,主要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习生活压力大。二、家长问卷调查数据及其分析61、把孩子带出来是出于什么想法?(可多选)老家没人带孩子 13.12%不放心把孩子放在老家 23.98%这里教育质量好 17.65%与父母在一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38.91%孩子自己要求 6.33%在调查中,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意识到“留守儿童” 问题,出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考虑,所以携带儿女异地打工,但仍有 13.12%的家长是出于“老家没人带孩子”,反

9、映了家长迫于生计的无奈,可以为了事业和工作,而忽视孩子的成长问题,认为若有人可代劳看管,就算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2、您希望子女达到何种文化程度?能识字 0%小学毕业 0%初中毕业 3.3%高中(中专)毕业 5.3%大学毕业 41.4%研究生毕业 3.3%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就培养到什么程度 46.7%此组数据主要反映了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及重视程度。41.4% 的外来 务工人员希望将自己的儿女培养到大学毕业,7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对此,一个服装厂车间技工的回答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说,自己当年读不起书,所以早早的就注定了只能出来帮人打工,不管多辛苦,也不能再让儿子走他以前的

10、路,他希望儿子以后能读到博士。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培养方面有较高的期望值和责任心,但也在实际培养方面却显示一定的被动性,如 46.7%的家长选择“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就培养到什么程度”, 说明相当比例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没有一定的 规划性,缺乏引导子女学习的意识,缺少主动创造条件培养子女的意识。3、您认为目前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最主要存在什么问题?父母忙于生计,忽视子女的教育 23.5%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影响子女学习 22.2%部分学校以各种理由拒绝外来务工子女入学 17.3%家庭贫困影响子女接受教育 16.8%和本地同学不好相处 10.5%石狮学校数量和教学资源难以满足需求 9.7%对于影响子女教

11、育最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家长认为与自己各方面因素有关的占 62.5%,其中“忙于生计 ,忽视子女教育”的占23.5%,“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影响子女学习 ”的占 22.2%,“家庭贫困影响子女接受教育”的占 16.8%,如由于各地方教材版本、教学要求的差异,那些中途从老家转来的或从民工学校转来的学生,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 断层” 。同时 17.3%的家长认为部分学校拒绝外来工子女入学,另 9.7%的家长认为石狮学校数量和教学资源有8限,虽然石狮市已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改善外来子弟入学问题,如处于农村地区的沿海五镇免除了外来子弟的借读费,但仍有“两镇两办”(灵秀镇 、宝盖 镇、凤里街道办事处、湖 滨

12、街道办事处)的外来子弟仍需缴纳借读费。在调查中就有家长表示,每年将近两千元的借读费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4、你觉得孩子生活中最缺什么?老师同学的关爱 23.3%父母的管束 44.2%和同学朋友的交流 32.5%生活中,许多家长总认为自己是关爱子女的,却不知他们的关爱也许孩子感受不到。因此在调查中,44.2%的家长认为孩子生活最缺“ 父母的管束 ”,没人 对这个选项提出疑 问:是不是“父母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 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而复杂的任务”。我们不得由衷感叹: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可是你是合格的导师吗?5、您和孩子交流有困难

13、吗?没有困难 54.7%有一点困难 43.5%无法交流 1.8%在此项调查中,只有 54.7%的家长认为和孩子交流不存在困难,43.5%的家 长认为有一点困难,更甚者, 1.8%的家长认为无法交流。91.8%表面上看是小数字,其背后却蕴藏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沟通,容易造成代沟并且可能造成子女“自闭” 的性格,助 长子女“叛逆”的行为举动。大部分子女心目中,亲情的缺失是无法修复、弥补的。6、您在孩子的管教上,主要采用什么方式?打骂教育 6.1%放任自由 4.8%说服教育 89.1%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所转变,在孩子管教上主要采取说服教育,此类家长占 89.1%。采取传统“ 打骂教

14、育”方式的比例也达 6.1%,更有 4.8%的家长在管教上对孩子放任自由。可见,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还停留在“棍棒教育 ”的传统观 念中。三、综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此次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急外来务工者之所急,想外来务工者之所想,从关心和落实外来务工者的工作环境、居住条件、医疗保障到其子女教育等各方面,为外来务工者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务工环境。此外,在调查活动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关爱和善待外来务工者已深深地扎根在各个企业的文化中,一些企业还专门为外来务工者开设夫妻房、设立医务室,为他们的子女开办幼儿园。同时我们也从外来工

15、子女成长这一角度进行冷静的思考,侧面探究部分外来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1心理承受能力差,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使其子女也产生漂泊的感觉,加上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磨练和挫折教育,意志比较薄弱,一般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对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别、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反差、个性与现实的差距等方面无所适从,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常表现为孤僻、苦闷、 忧郁等。因此,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对他乡存在一种天然上的排斥心态,较难融入现实社会。2言语不雅,自制能力较差。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尤其是家长) 形成的,由于一些农村家长不注重语言的文明,给孩子

16、起到了不良的表率作用。农村的社会语言环境也比较粗野,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的脏话粗话比较多,心态浮澡,遇到一些小摩擦就破口大骂甚至打架。3心理障碍增多,存在“自闭”倾向。由于经济条件及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导致自我认识不准确,认为别人是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自我定位制造“城乡差别” ,表 现为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等。父母错误教育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和自闭倾向,如当孩子有错误时便嘲讽、鄙视或打骂,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只能封闭和回避他人的来往,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另外强烈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幻想事事成功,而在越来越实际的现实面前,他们又面临着各种压力,要承受各种困惑、烦恼、挫折。家长、老师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又得不到有效排解和疏导,导致心理障碍逐渐增加。114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突出。由于不同地方之间的风俗文化差异,甚至是地方语言上的差异,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存在社交障碍,存在不能主动与人交往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