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7129881 上传时间:2018-01-0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气事故原因及预防,2014年3月17日,第一部分:燃气事故案例简要回顾,燃气事故都经常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2010年8月23日中午13:15左右,济南市章丘明珠幼儿园食堂发生燃气爆炸事故。,2009年6月20日18时20分左右,上海青浦区章浜新村内发生燃气爆炸事故,事故造成8人受伤。爆炸致使居民楼楼梯开裂,多处墙面发生坍塌。,2010年3月15日中午1时20许,武汉市武汉大道施工现场,一辆挖掘机不慎将一根直径400mm的天然气管道挖破,引发天然气泄漏,随后发生天然气爆炸,霎时腾起30米高的烈焰。,2004年月1日中午,郑州大成出租车公司司机高某的出租车在加气过程中,其车用

2、压缩天然气全复合材料气瓶爆炸。,10.17瓦斯泄漏事故,2008年10月17日,某安装队外分包施工人员在632居民楼瓦斯管线施工结束后,没有对改造的工程进行认真地检查确认,在2单元603室瓦斯管线敞口的情况下,将该楼瓦斯气送上,导致了瓦斯气泄漏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其它事故现场照片,第二部分:安全使用燃气,一、燃气是什么,天然气:甲烷人工煤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轻碳氢化合物,二、燃气特性,1、易燃烧性城市燃气:天然气、液化气、煤气三种燃气的最小点火能量都较低,大约为 0.190.35 毫焦之间,液化气点火温度为 466 摄氏度,天然气点火温度为 537 摄氏度,火焰传播速度每秒可

3、达 3438 厘米。,2、易爆炸性天然气爆炸极限为 515%液化气爆炸极限为 210%人工煤气为670%,3、易扩散性都有很强的扩散性,燃气扩散能力越强,火势蔓延速度越快,火灾燃烧面积和破坏程度越大。,4、压力供应性燃气的输配都采用压力输配,天然气、人工煤气等通常以压力管道形式输送,进入家庭时一般都小于 10kPa而瓶装液化气钢瓶内约为 0.21MPa,液态液化气变成气态时体积扩大约250 倍,在燃气安全事故中的危险性远大于管道燃气。,5、连续供应性管道燃气较之液化气更容易实现长期、稳定、连续的供应。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更易造成持续和大量的燃气泄漏,造成更大范围的爆炸性气体空间,使事故的波及范围

4、扩大。,三、各类燃气爆炸事故原因分析,1、管道燃气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具体分析如下:(1)燃气设备、设施老化破损导致燃气泄漏埋地管道由于使用期限较长,无法经常挖掘出进行检测,当它受到腐蚀、地壳应力等作用、出现破裂损坏时,不能及时察觉。有些地下管道附属设施如:阀门、法兰等当连接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燃气泄漏。,(2)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失效,导致燃气泄漏包括管网供气系统中安全阀、防爆阀、防爆片、泄压阀、报警系统等失灵、失效,危险区域防爆电器不防爆、静电接地不可靠、防雷装置失灵等。,(3)供气企业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抢险救急专业技术和专业装备。各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有死角,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建

5、立不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具体,没有按要求进行桌面演练和实际演练。出现事故征兆时没有相应专业人员、技术和装备进行抢险, 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4)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操作(5)用户违章操作、疏于监护用户在使用燃气时对户内燃气设施缺乏监护,燃气设施出现异常时没能及时向供气企业报修,致使燃气泄漏。在使用燃气过程中操作不正确,如不遵循“火等气”的点火原则或疏忽大意导致烧煮物将火熄灭,燃气外泄。,(6)其它原因的个人或单位对燃气供气系统的破坏如: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未与燃气供气企业会签,挖断燃气管道。燃气管道上违章建筑物占压管线以及个别人对燃气设施的破坏。,2、瓶装液化石油气瓶装液化石油

6、气具有使用灵活、应用面广、重复灌装使用的特点因此,很难在每次灌装出厂前都对钢瓶做全面系统的监管。加之使用分散,无法照搬管道燃气企业组织大规模安全检查的模式,所以液化气钢瓶的运行状况良莠不齐,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具体分析如下:,(1)超量灌装液化石油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态液化气的体积膨胀相当于水的 1016倍,一旦钢瓶内完全充满液态,温度每提高1摄氏度,压力就急剧上升20个大气压,钢瓶的爆破压力约为80个大气压,温度只需再上升3、4度,钢瓶内的压力就可超过爆破压力,引起钢瓶爆破。,(2)钢瓶超期未检由于钢瓶超期服役,导致钢瓶的角阀、阀杆、阀根、瓶体等部位故障率和安全护具失效率显著增加,甚至

7、不合格、报废钢瓶仍在继续流通使用,形同流动炸弹。,3)钢瓶受严重腐蚀或外力作用,瓶体受损液化气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环境造成钢瓶瓶体腐蚀严重,野蛮装卸、运输造成瓶体受损,钢瓶安全护具或配件缺失破损。,(4)从业人员违章操作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岗前培训或燃气常识,对用户服务中违章操或错误指导用户操作,造成燃气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例如:在室内进行液化气放散。,5)错误操作行为在使用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如放倒、加热液化气钢瓶、乱倒残液等。,(6)用户监护不当用户在使用燃气进行烧煮食物时忽视了监护,火被风或烧煮物扑灭、烧干锅、忘记关闭阀门等等,造成燃气的泄漏。,四、确保安全使用燃气的有关措施,1、燃气

8、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高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包括:各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应急救援预案、消防组织机构、内部巡检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定记录、各种台帐档案等。通过培训、学习、桌面演练、实际演习等多种形式加以贯彻落实,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加强防灾救灾能力。,2、严格选材,确保工程质量。(如建食堂等)在施工前对所涉及的各类设备、设施、材料、配件要认真选购和进行检测,尤其是高压管线材料更要严格筛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要齐备,施工中要按图施工,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要求的工段要坚决返工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 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大力宣传贯彻安全使用燃气的

9、常识各级管理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和文艺表演、课外辅导、科普宣传、知识竞赛、发放使用手册等多种途径宣传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要浅显易懂、符合实际。燃气企业还要与用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公布报警报修电话,设立联系信箱,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一方面能迅速的解决用户出现的各类燃气安全问题,消灭隐患于荫芽,防止事态扩大。二是居民在发现有破坏燃气基础设施现象时有方便快捷的方式向企业报警,使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五、具体要求,1、通用要求燃气用户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以及

10、时补充新鲜空气、排出废气和万一有泄漏的燃气;,定期进行燃气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发现漏气要杜绝明火和开关电器的火花,不要私自拆修;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方案,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保证从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内容。燃气用毕应随手关闭阀门;,安装燃气灶时要连接到位。,用气场所应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及时报警切断装置,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得使用未经合法厂家生产许可的燃料和私自改制的灶台设备。,不要将燃气和液化气罐(二种气源)同时存放或使用;进行房屋装修时千万不要包裹各类燃气设施,避免形成密闭空间,漏气封存,遇明火发生事故,出现故障时也不便于维修;不要在管道上悬挂物品,以免造成

11、管道接口松动发生漏气;不要将电线缠绕在燃气管道上,避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事故;不要将燃气管道穿越的房间做为卧室;,外出:请关闭室内燃气总阀;安排亲友经常对室内进行检查;睡觉前,请对燃气进行检查,切忌在炉具不熄火的情况下外出或睡觉。,2、使用液化石油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存瓶总重量超过100千克(折合2瓶50千克或7瓶以上15千克气瓶)时,应当设置专用气瓶间。存瓶总重量小于420千克时,气瓶间可以设置在与用气建筑相邻的单层专用房间内。存瓶总重量大于420千克时,气瓶间应当为与其他民用建筑间距不小于10米的独立建筑。,(2)气瓶间高度应当不低于2.2米,内部须加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且不得有

12、暖气沟、地漏及其他地下构筑物;外部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应当使用防爆型照明等电气设备,电器开关设置在室外。,(3)气相瓶和气液两项瓶必须专瓶专用,使用和备用钢瓶应当分开放置或用防火墙隔开。(4)放置钢瓶、燃具和用户设备的房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明火;同一房间内不得同时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明火。,(5)液化石油气钢瓶减压器正常使用期限为5年,密封圈正常使用期限为3年,到期应当立即更换并记录。,(6)钢瓶供应多台液化石油气炉具的,应当采取硬管连接,并将用气设备固定。钢瓶与单台液化石油气炉灶连接使用耐油橡胶软管的,应当用卡箍紧固,软管长度控制在1.2米2米之间,且没有接口;橡胶软管应当每2年更换一次;若软管出现老化、腐蚀等问题,应当立即更换;软管不得穿越墙壁、窗户和门。,(7)不得使用无警示标签、无充装标识、过期或者报废的钢瓶。(8)燃气使用单位要与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签订安全供气合同,留存购气凭证。,六、紧急情况处置,如果在燃气使用中出现泄漏但未燃烧情况:1、应关闭阀门;2、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3、严禁开关一切电气设备;4、及时对人员进行紧急疏散;5、远离泄漏区域;6、立即拨打或报警,急救电话。,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