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0899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8页)(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前准备:1、草原风光图。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

2、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3、?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该资料由【语文公社】(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4、了白色的大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 “忽然,像被

5、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

6、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 , “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

7、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

8、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教学反思:2、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 8 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2、 “丝绸之路”地图。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话说“丝绸之路”:1

9、、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 ,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该资料由【语文公社】(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

10、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 115 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

11、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 139 年和 119 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默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 找出有关句子:“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12、。有感情地朗读第 37 自然段。(2)热情。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 812 自然段。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812 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四、延伸“丝绸之路”: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

13、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教学反思:3、白杨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3、认识本课 6 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 (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

14、、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 ,与“僵”区别。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A、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

15、坚强就可以了。B、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 413 节)?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