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084270 上传时间:2018-01-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一周知识概述1、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5、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6、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7、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8、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9、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二、重难点讲解(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4、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二)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

2、的意思内容: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 2 - 2 -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特点: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亲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3、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

3、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制度能保持政权稳定一时,而不能保证奴隶制度永不衰亡,它有其局限性;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后来实际上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4、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 3 - 3 -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1、含义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

4、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二者不能完全分开。2、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实行世袭、独断随意、借助神权。3、原因(1)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2)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证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3)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4、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5、发展趋势- 4 - 4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6、基本线索建立(秦朝) 巩固(西汉) 完善(隋唐)加强(北宋) 强化并衰落(明清) 。7、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防止分裂割据、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2)消极影响:经济:封建社会末

6、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政治: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思想文化: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 5 - 5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四)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2、措施(1)采用 “皇帝 ”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

7、心;(2)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3)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3、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6 - 6 -(五)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继承并发展了皇帝制度

8、;两汉三公九卿制的发展;西汉实行 “中、外朝 ”制度;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它成为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总特点: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 “汉承秦制” 。目的: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盛。(2)魏晋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形成。(3)隋唐时期三省制走向成熟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 作用: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克服君

9、权和相权的矛盾)(4)宋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 7 - 7 -措施:宋代中央中枢机构为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相权;(5)元朝:中央: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职权:分别是 最高行政机构,行相权; 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即“郡国并行制” 。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形成威胁,形成了“王国问题” 。解决:景帝 “削藩” ,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刺史制度:实行:西汉武帝时,将全

10、国分为 13 州,州作为监察区,置刺史一名。职权: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发展:东汉时,此时监察权进一步加强,逐步拥有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至汉末,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两级- 8 - 8 -制(郡、县两级) 三级制(州、府、县三级) 。实质: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监察制度(2)隋唐时期:隋文帝时地方行政区划形成州、县两级区划, 唐太宗设“道”作为监察区。地方军镇节度使增加。(3)宋朝:派文臣做地方官,削弱地方权力;改道为路,居州县之上。(4)元朝(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下设路、府或州、县。影响:一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是对秦朝郡县制度的重

11、大发展,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评价:元朝的措施,是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9 - 9 -权。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3、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

12、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明太祖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具体表现为废除元朝行省制,在地方设“三司” ,即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集中央权力于皇帝,具体表现为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 (注: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后者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

13、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2、康熙:将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继撤销,内阁也名存实亡。 (军机处的最大特- 10 - 10 -点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密就是十分机密,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

14、 )第二篇: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说课稿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开场白:各位评委,您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一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她在这个单元中是很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世界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是人类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而艰难的历史过程的开始,所以这节课的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做一概括的阐述。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

15、及影响。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需要学- 11 - 11 -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二个:宗法制和分封制。(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夏商时期的世袭制;建立的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深远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思维看待早期中国政治制度并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解析让同学们懂得分析,掌握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分析历史的能力。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在当时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而分封制的推行是出于巩固政

16、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同时早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是从原始社会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说教学、教法主要以讲解法为主,通过分析图表、史料解读让学生对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个全面的渗透的认识,引导学生探究出上述的两个主要问题。三、说学生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 12 - 12 -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四、说教学过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