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084266 上传时间:2018-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芦溪县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萍乡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文件精神,推进我县新一轮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贯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围绕“青少年健康成 长” 的目 标,以重普及

2、、促提高为原则,坚持体制机制的完善,着眼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县、体育强县及江西省一流体育县城服务。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规范体育课程管理,提升体育师资水平,为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到2015年,我县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上报达到100,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基本完成全县中小学田径场塑胶跑道建设工程和我县95%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

3、施达到市级标准,70%达到省级标准,50%达到国家标准;完成我县100%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努力完成我县4个省体育传统学校申报工作;建立3个业余体校,全县体校训练人数达300多人以上,在职教练员12人以上,使我县的竞技体育在市、省比赛中保持领先地位;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使我县90%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达到良好以上等级。(二)年度目标-到2013年底,我县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上报达到100,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我县80%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达到市级标准,50% 达到省级标准,30%达到国家标准;

4、完成我县30%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努力完成我县1个省体育传统学校申报工作;建立1个业余体校(主要项目:田径),全县体校训练人数达100多人以上,在职教练员4人以上。同时对我县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到2014年底,我县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上报达到100,9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我县85%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达到市级标准,60% 达到省级标准,40%达到国家标准;完成我县30%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努力完成我县1个省体育传统学校申报工作;建立2个业余体校(主要项目:田径和篮球

5、),全县体校训练人数达200多人以上,在职教练员8人以上。同时对全县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进行督促整改。-到2015年底,我县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上报达到100,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我县95%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达到市级标准,75% 达到省级标准,55%达到国家标准;完成我县40%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努力完成我县2个省体育传统学校申报工作;建立3个业余体校(主要项目:田径、篮球和乒乓球),全县体校训练人数达300多人以上,在职教练员12人以上。同时对我县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使我县90%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

6、评估达到良好以上等级。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完善体育工作职能。1.进一步发挥好芦溪县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年召开两次体育工作专题会,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体育工作。2.规范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由县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召开体育工作例会,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解决体育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二)提高意识,成立体质健康监测领导小组。1.积极成立芦溪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领导小组,完善学生体质健康配套建设与监控制度,实现县、镇、学校在监测、预防、考核、评价、宣传表彰工作中的联动,同时以“健身处方” 形式促进学生日常科学 锻炼、良好品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2.积极建立学

7、校体质健康监测室,管好、用好、利用好体质健康监测各种仪器,提高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室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学生身体健康档案,为体育教师的施教、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更好地帮助。(三)加强管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4节 ,3-9年级 3节,高中2节),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备课、教案、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入手,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增强吸引力,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

8、效性。3.继续抓好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四)加强调研,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布局网络。1.推进“校校有特色,人人会运 动”项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挖掘学校已有体育优势项目内涵,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自觉运动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学会两项体育技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开展“芦溪县 体育特色学校” 评审 工作。2.调整学校体育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扶持发展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基础性项目;继续做强田径、篮球、摔跤、举重等优势项目,保持在全市的领先水平;提升游泳、体操、武术等潜力项目水平,培育体育人才;完善芦溪县各高中、初中、小学梯队衔接,优化年龄结构。让

9、我县的竞技体育在市、省比赛中名列前茅。在此,希望各校既要重视本校体育项目的提升,又要重视全体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五)加强督导,完善学校体育评估机制。在体育的深化推进中,将把教育督导、活动评估、重点提升、等级评定、表彰奖励、宣传引导作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的有效措施。1.对青少年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教育督察。把“三课两操两活动”和学校体育 项目发展作为考核评估必有的重点内容。2.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加强评估。注重课内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做到有方案、有评价、有反馈,促进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3.对青少年运动队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与完善我县的市、省体育传统学校、芦溪县重

10、点项目布局学校及芦溪县业余体校的管理机制,实施动态的工作指导和检查。4.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体育资源配置。1.在经费投入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体育比赛、学校评比、教师培训、考核激励等,并采用前期初投,过程指导与检查,结合结果奖励的办法,加大对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保障。 2.加强硬件建设力度,结合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发展需求,

11、继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改建和体育场地增建,基本完成全县中小学田径场塑胶跑道建设工程。在改建和增建过程中,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协商,使场地建设兼顾项目普及的使用需要。3.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探索建设多元利用、多方整合的模式,使场地建设既满足我县群众需要,又满足学校和我县青少年体育活动需要,形成多层次、多方面、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有条件对外开放的试点学校的围墙和隔离网建设,真正做到“学校安全得到保障、对外开放时段得到保证” 两方面兼 顾。(七)创新机制,加强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1.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做好定量学习记录、细化评价机制,并计入年度绩效评估考核;做好芦溪县

12、业余体校教练员和各中小学体育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练员、体育教师多参加体育专业各类学习班和培训班。并建立由体育教师、教练员组成的协会,制定保障制度,开展相关业务学习及活动。2.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设法留住并用好、用活人才,县教(体)育局要加大对重点发展项目高级人才的引进和投入,突破限制事业单位人才活力和工作动力的瓶颈。县教(体)育局要拓宽渠道,试行县业余体校优先招录专业素养好、技能强、有奉献精神的体育教师,促进专业提升。探索形成灵活、合理的用人机制,并在所有学校推广实行。(八)正确引导,深化体育竞赛工作改革。1.全县要以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契机,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

13、。积极探索我县中小学体育竞赛工作改革,通过多种形式比赛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元化、多层面、多渠道的青少年体育比赛平台,开展更多、更好、更安全、更便捷、更有实效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鼓励业余体校提高认识、创造条件参加市级、省级和全国的比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拓展中小学课外体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九)完善机制,确保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完善体育特长生“绿色通道” 入学保障机制, 继续做好体育特长生破格入取省重点中学(芦溪中学)的工作,保证具备培养输送价值、市级比赛获奖人员和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运动员不流失。并利用我县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吸引外县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运动员。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力度。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为重点,促进体育特长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十)高调宣传,营造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政策要求、大力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从而带动更多的人重视体育工作,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县学校体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