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0822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8页)(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学习设计共 6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 1 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 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

2、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 1 厘米10 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 1 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 1 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 1 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 1 毫米,然后调

3、整到厚度是 1 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 毫米; 1 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1 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 1 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 2 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 3 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全

4、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 6 课时总第 2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2、 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

5、,也可以用 10 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3、 10 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 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 1 分米。)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 分米中有 10 个厘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 1 分米的长度是多少。2、 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 米=10 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三、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1、 在数学书上比划出 1 分

6、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2、 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 1 分米的物品。3、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四、巩固练习1、 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 把米尺长 1()1 把米尺长 10()1 把米尺长 100()2、 书本第 4、5 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3、 练习 6,7 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学习设计共 6 课时总第 3 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

7、旧知1、 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2、 口答:50 毫米=()厘米 5 米=()分米 60 厘米=()分米 9 厘米=()毫米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的长 15() 门高 2 () 橡皮长 40() 课桌长 60()二、探究新知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 7 页的例 3 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 21 千米,到灵山还有 23 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

8、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3、 出示例 3 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4、 你知道 1 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 200 米,跑 5 圈正好是 1000 米,看来 1 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 千米=1000 米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第 1、2 题第一题:

9、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设计共 6 课时总第 4 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 千米=()米 3 米=()分米 7 分米=()厘米 60 毫米=()厘米 300 厘米=()米 1000 米=()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 7 分米=70 厘米,60 毫米=6 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究新知

10、1、 出示题目:3 千米=()米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小组协作共同完成。3、 汇报讨论结果。3 千米=3000 米,因为 1 千米是 1000 米,3 千米就是 3 个一千米,就是 3000 米。4、 出示题目:5000 米=()千米5、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6、 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两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7、 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 8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1、 完成练习二第 3 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 完成练习二第 4 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

11、导学生进行评价。3、 作业:练习二第 5 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 第 6 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 8 时出发到中午 12 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 4 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 80 千米,四个 80 千米是 320 千米,所以中午 12 点可以到达。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学习共 6 课时总第 5 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000 克=(

12、)千克 5 千克=()克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二、探究新知1、 导入,引出课题。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2、 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 1 吨有多重吗?”1 吨=1000 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我们知道了 1 吨=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 1 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 千克,1300 千克比 1000 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3、 那它们应该怎

13、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4、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5、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 1 吨?”如两头牛大约重 1 吨,两只马与 1 只熊合起来大约重 1 吨。等。(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 1 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 1 吨重。(3)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例题:3 吨= 千克 6000 千克= 吨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 吨是 1000 千克,3吨是 3 个 1000

14、千克,就是 3000 千克)三、实践应用1、完成例 7 下面“做一做”中的第 1 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2、完成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该资料由【语文公社】、练习三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共 6 课时总第 6 课时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一、整理和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1分米、1 米的长度。想象一下 1 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3、1 吨=()千克 1 千米=()米 7000 米=()千米 3000 千克=()吨9 吨=()千克 5 千米=()米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6 厘米 6 分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