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菌类植物的特性与观赏,概述,菌类植物的特征 不具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不能自制养料,是典型的异养植物与具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并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藻类,以及有茎、叶或根、茎、叶构造的高等植物完全不同分类 传统的分类,把细菌门放在菌类植物的范畴,因此,菌类植物包括三个独立门,即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三个门的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差别很大,彼此并无亲缘关系 近代分类,把真菌划为一个界,即真菌界(Kingdom Fungi),包括两个门,即粘菌门(Myxomycophyta)和真菌门(Eumycophyta),而把细菌门(Bacteriophyta)放在原核生物界(Kingdom Prokaryotes)中真 菌(FUNGI),真菌为无根、茎、叶的分化的原植体植物植物体常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由菌丝(hyphae)构成的菌丝是纤细的管状体,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菌丝体(Mycelium)菌丝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种某些真菌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丝互相密结,菌丝体变态成菌丝组织体常见的有根状菌索、菌核和子座根状菌索(rhizomorph) 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可以密结呈绳索状,外形似根。
外层颜色较深,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其顶端有一个生长点,内层由疏丝组织组成,为心层(髓层)根状菌索有的较粗, 长达数尺在木材腐朽菌中根状菌索很普遍根状菌索尖端纵剖图,菌核(sclerotium) 菌核是由菌丝密结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贮有丰富的养分,最小的有鼠粪大,最大的比人头还大,有些种的菌核有组织的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的菌核无分化现象子座(stroma)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也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麦角菌的子座,茯苓的菌核,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素,也没有质体,是典型的异养植物(hetero-trophic plant)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贮存的养分主要是肝糖,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微量的维生素有明显的细胞壁高等真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chitin)以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营养繁殖 细胞分裂芽生孢子(blastospore)厚壁孢子(chlamydospore)节孢子(arthrospore)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zoospore)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分生孢子(conidium) 有性生殖 复杂而形式多样。
有性配合后,也可产生孢子,但和无性生殖的孢子完全不同子囊孢子、担孢子 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约10万种 传统上通常分为四纲, 即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新的分类系统分为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子囊菌,子囊菌的特征 本纲的菌类除酵母菌类为单细胞有机体外, 绝大部分都是多细胞有机体, 菌丝有隔, 通常每个细胞中有一个细胞核, 但也有多核的; 无性繁殖时, 单细胞的种类出芽繁殖, 多细胞的种类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时形成子囊,合子在子囊内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孢子有定数,4、8或16个,通常8个本纲菌类既不产生游动孢子,也不产生游动配子,具陆生植物的特征; 单细胞的种类, 子囊裸露, 不形成子实体, 多细胞种类形成子实体, 子囊包于子实体内子囊菌的子实体又称子囊果(ascocarp)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果盘状、杯状或碗状, 子实层完全暴露在外; 子囊壳(perithecium):为瓶形的子囊果, 顶端有一开孔; 闭囊壳(cleistothecium):为球形的子囊果, 无孔口; 子囊果的形态是子囊菌分类的重要根据。
常见的子囊菌子囊菌纲是真菌门中种类最多的一纲, 全世界约有1950属,15000种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芽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在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来获取能量 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 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例如,我们吃的馒头、面包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气的环境下产生膨胀的麦角菌 Claviceps purpurea (Fr.) Tul.,,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麦角菌(Ciavieps purpurea (Fr.)Tul.)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麦角菌科,麦角菌属。
此菌寄生在黑麦、小麦、大麦、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将子房变为菌核,形状如同麦粒,故称之为麦角麦角为名贵中药材,据分析其所含的生物碱多达12种,分为麦角胺、麦角毒碱、麦角新碱3大类主要功能是引起肌肉痉挛收缩,故常用作妇产科药物,用作治疗产后出血的止血剂和促进子宫复原的收敛剂麦角是麦类和禾本科牧草的重要病害,危害的禾本科植物约有16属,22种之多不但使麦类大幅度减产而且含有剧毒,牲畜误食带麦角的饲草可中毒死亡,人药用剂量不当可造成流产,重者发生死亡现象 麦角菌在我国分布很广,全国约有13个省发现过麦角菌存在南至贵州,北达黑龙江,东自渐江,西抵青海都有麦角菌的分布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肝菜、编笠菌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
担子菌,担子菌的特征具典型的双核菌丝本纲菌类全是多细胞有机体,菌丝有横隔,有两种菌丝体,即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m)和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初生菌丝体的细胞单核,在生活史中生命很短次生菌丝体的细胞二核,又称双核菌丝体 (di-,caryophytic mycelium),在生活史中时期很长高等担子菌由次生菌丝体形成子实体,称担子果,为三生菌丝体,其营养菌丝仍为二核菌丝具特殊的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菌丝,进行细胞分裂时,具有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称为锁状联合 (clamp connection)常见的担子菌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大部分为腐生菌,担子果肉质,很少近革质、木栓质或膜质有伞状或帽状的菌盖(pileus),有菌柄(stipe)菌柄大多数中生,也有侧生或偏生的菌盖的腹面为辐射或放射的菌褶(gills),子实层(hymenium)生于菌褶的两面,担子果幼嫩时常有内菌幕(partial veil)遮盖着菌褶菌盖充分发展时,内菌幕破裂,常在菌柄上残留着部分,形成环状的菌环(annulus)还有些种类有外菌幕(universal veil)包围整个担子果,当菌柄引长时,外菌幕破裂,其一部残留在菌柄的基部称菌托(volva),在菌盖上面的外菌幕往往破裂为鳞片(scale),或消失。
在伞菌中,有些种类其有菌环和菌托,有些种类只有菌环或菌托,或菌托、菌环全无,这些特征都是伞菌分属的重要依据子实层的构造主要为担子(basidium)和侧丝, 有些种的子实层中还有少数比担子长和粗的细胞, 称囊状体(cystidium)担子为单细胞, 无隔, 棒状, 通常具4个小梗(sterigmata), 每支小梗顶端有1个担孢子(basidiospore)常见伞菌:蘑菇 Agaricus campestris L. ex Fr. 香菇 Lentinus edodes(Berk.)Sing. 豹斑毒伞 Amanita pantherina(DC.)Secr.,常见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有几种,一、看地点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色,采摘后易变色三、看形状无毒蘑菇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有毒蘑菇有辛辣、酸涩、恶腥味道六、看测试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则证明有毒银耳目(Tremellales) 本目菌类为木生的腐朽菌担子果通常胶质, 干后角质, 湿润时恢复原状, 也有些种类是蜡质、脆骨质或革质的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 (L. ex Hook) Underw. 益气强身、活血和止血效能用于治风湿性腰腿疼, 抽筋, 麻木、便血、经脉不通等症, 并有清痰功效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东北,湖北,浙江,云南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木耳不宜与田螺同食,从食物药性来说,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于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患有痔疮者木耳与野鸡不宜同食,野鸡有小毒,二者同食易诱发痔疮出血 木耳不宜与野鸭同食,野鸭味甘性凉,同时易消化不良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强壮剂,有补气、活血、强心、补脑和提神等效能银耳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银耳是由许多薄而多皱褶的扁平形瓣片组成,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含有较多的胶质,能吸收大量水分,干燥后强烈收呈角质状,硬而脆,呈白色或米黄色,当它吸水后又能恢复原状 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为椴木、栓皮栎、麻栎、青刚栎、米槠等一百多种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成竹刀采割,将鲜银耳以清水洗净后,晒干即成 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台湾、湖北、海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地区多孔菌目(Polyporales) 子实层生于菌管内,或菌针上,或在一个平面上担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