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5《古诗词三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7051896 上传时间:2018-01-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式5《古诗词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正式5《古诗词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正式5《古诗词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正式5《古诗词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正式5《古诗词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式5《古诗词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式5《古诗词三首》(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5 古 诗 三 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停泊),*诗人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

2、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创作时间*,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泊 b 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n,【注释】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只”“数重山”,离家近,很想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比:“绿、到、过、满”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

4、岸,古诗小擂台,是啊!一个“绿”字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明诗意,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哎!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陪着我一起回家呢?,泊船瓜洲,作者在此地京口瓜洲一水间;此时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景春风又绿江南岸;自然想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乡愁,

5、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秋 思,唐张 籍,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诗人简介*,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帮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秋 思,唐张

6、 籍(j),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n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chn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秋 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

7、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原来,无论是“见秋风”还是“意万重”,词语背后藏着的都是张籍的思乡情!张籍的思乡情还藏在哪儿呢?,“说不尽”“又开封”,同学们,他为什么会担心说不尽呢? 张籍“又开封”是在什么时候?同学们,我就是捎信的人,可我怎么也不明白,张籍为什么要这样做?谁能告诉我?,设计“行人”与张籍的对话:张籍啊张籍,我就要走了,我也急着要回家呀!你为什么还叫我停下,要把信打开呢? 同学们,你们是否看到,张籍把信开封之后,他做了什么?,担心说不尽,所以又开封,这是 同学们,心中想,手中做,放不下,因思乡。这正是千言万语说不尽,字字句句都是情。,张籍在

8、瑟瑟的秋风中,望着捎信人远去的背影,不禁吟诵起:洛阳城里见秋风-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完,道不尽的思乡情。秋思,不着一个“思”字,却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的心。,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诗人简介*,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词风接近李煜,清新自然,隽永超逸。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

9、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

10、】指风雪交加的声音。,【注释】,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 你是怎么体会的?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