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50562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井地表水、顶底板水害的防治(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地表水的防治,矿井地表水的防治,一、地表水防治的综合措施,二、地表防渗工程及措施,三、工程实例,一、地表水防治的综合措施,(一)山区矿井地表水的防治措施,(二)平原区矿井地表水的防治措施,(三)山前和低山丘陵区矿井地表水的防治措施,(一)山区矿井地表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地表水向井下严重渗漏,汛期威胁矿井安去时,应在漏水段进行河床铺底或修建人工河床,也可采用河流改道的办法。在高原山地有典型岩溶的矿区,为减少暴雨时的井下高峰涌水量,保证矿井安全,可利用地势,开凿截水平硐,截疏灌向岩溶暗河的河水(洪水)。当河谷下煤层顶底板坚硬,采后形成塌陷沟(坑),无条件充填或修人工河床时,应在塌陷沟的上游外围挖

2、截水沟,在沟谷处修建渡槽。地形有利时,沟河可以改道。若矿井井口、平硐硐口存在洪水威胁时,应作如下处理:治理小窑、采空区的塌陷坑或岩溶塌陷坑。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围、堵、截流、疏导、填土夯实及设泵站排水等措施。有泥石流灾害的矿区,应治山治坡,植树种草。工业场区和生活区要避开泥石流,必要时应修建栏洪坝和疏导工程。在易发生滑坡和塌方处的上游,应修建排水截流设施,下部修建档土墙。,返回,(二)平原区矿井地表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受河流泛滥威胁的矿井,当无条件提高河流防洪标准或进行河流改道时,须在矿井井口、工业场地周围修筑堤坝。受内涝威胁的矿区,应按河网化方式,开挖防洪排涝渠道系统,修建防洪排涝泵站,排出内

3、涝积水。对有向井下溃水危险的塌陷坑(洞),应用块石(或片石)、砂和粘土填实或设泵排水。对不符合在地表水体下采煤的地段,必须先排除地表积水,后采煤,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措施。当河流或其它地表水体实矿井充水的直接或间接充水水源,对矿井安全有严重影响时,可是具体条件,在渗漏段或渗漏点分别采取铺底、改道、或截流截源等防渗措施,排除积水并应填土夯实。,返回,(三)山前和低山丘陵区矿井地表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受洪水威胁的山前平原矿井受洪水威胁的低山丘陵区矿井受洪水威胁的山前及低山丘陵区矿井,返回模块二,二、地表防渗工程及措施,(一)封堵地面塌陷裂隙通道的措施,(二)漏水河床(冲沟)铺底措施,(三)河流改道或截

4、弯取直措施,(四)修筑排洪渠、防洪堤的措施,(五)地面帷幕截流注浆截流措施,塌陷坑堵填方法示意图,渡洪槽示意图,(一)封堵地面塌陷裂隙通道的措施,封堵塌陷坑和裂隙 围截隔离塌陷裂隙区 将洪水引出塌陷裂隙区,返回模块二,人工河床衬砌断面示意图,(二)漏水河床(冲沟)铺底措施,漏水河床(冲沟)铺底的原则(1)不应过多缩小原河床断面,人工铺设河床断面尺寸的确定应进行水力计算。(2)铺设人工河床的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3)铺砌方式必须同时满足防渗、防潜蚀、防冲刷。(4)砂卵石等易变形的河床,一般不宜用刚性材料衬砌。(5)在基岩上浇注混凝土时应进行清基处理。(6)刚性衬砌应留有伸缩和不均匀沉降缝,缝间用

5、沥青止水。(7)漏水的河床岸坡,也应进行衬砌处理 人工河床的衬砌,整铺河床示意图,衬砌进出口段的要求(1)护砌段的上下游均应超出渗漏段一定距离。(2)进出口段应保持水流顺畅,或做成“八”字墙。(3)护砌结构的始末应设截渗墙,以免冲毁护砌结构,同时可防止水流由护砌的两端潜入渗漏段。截渗墙应嵌入不透水层或基石中 工程实例:,返回模块二,整铺河床示意图1-灰岩;2-页岩;3-整铺后的人工河床,(三)河流改道或截弯取直措施,河流改道的原则 (1)河流改道一般工程量大,投资多,一般不宜轻易采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再行设计施工。 (2)要考虑矿区发展远景和工农业布局,既要避免二次改道,又不要因改道而影响

6、矿区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河流改道设计 (1)人工河道路线选择应尽量走洼地,工程地质条件好,线路短。 (2)人工河道起点和终点应顺应河势。河道坡度要合理,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冲刷或淤塞;河道的断面应能保证通过最大洪水量。 (3)在人工河道起点处,须在原河道上设置拦河坝,将水流引入新河道。坝址及人工河道应选择在隔水岩层上,必要时还应对局部河段进行防渗处理。 (4)拦河坝距人工河道衔接部位应有一定距离,以免拦河坝被水流冲溃。 (5)人工河道终点河下段河道相接处交角不宜过大,以防冲刷对岸。 (6)废弃河道应妥善处理,如进行废河还田、矸石填平等。,河流改道示意图,河流改道示意图 河流改道及截弯取直示意图

7、,返回模块二,(四)修筑排洪渠、防洪堤的措施,1、排洪渠的布置,2、排洪渠的布置原则,3、排洪渠的布置构造要求,4、防洪堤,排(截)洪渠布置示意图 在塌陷区上方修排洪沟示意图,1、排洪渠的布置,返回,排洪渠进出口布置示意图,2、排洪渠的布置原则,1)渠线走向的布置原则 2)进出口的布置原则,返回,3、排洪渠的布置构造要求,返回,跌水布置示意图,复式断面排洪明渠示意图,4、防洪堤,在无法布置排洪渠的地段,也可布设防洪堤以阻挡洪水进入矿区。防洪堤布设的一般原则:(1)应尽量选用当地材料。(2)堤脚应离开岸边一定距离。(3)堤轴线应和洪水流向平行。(4)在易冲刷段应进行护砌,必要时应在迎水面上砌石或

8、水泥抹面,返回模块二,(五)地面帷幕注浆截流措施,(当矿区内的地表河流对矿井的开采造成影响,而其它防治方法又不宜采用时,可采用注浆帷幕截流的方法,切断河水对矿坑的渗漏与倒灌。),帷幕截流背景1,(b)某矿各灰岩含水层与第四系含水层接触关系示意图,帷幕截流背景2,(a)某矿煤系被小汶河覆盖状况示意图,帷幕的设计与施工,返回模块二,某矿灌浆帷幕位置及各段长度示意图(为施工顺序),矿井顶板水的防治,一、煤层顶板涌水因素分析及顶板涌水预测,二、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三、顶板水的超前疏干,四、注浆截流,五、改变采煤技术,六、工程实例,一、煤层顶板涌水因素分析及预测,(一)采动条件下覆岩破坏的规律,(二)

9、影响覆岩破坏的因素,(三)顶板突水预测,(一)采动条件下覆岩破坏的规律,返回,覆岩破坏分带示意图,(二)影响覆岩破坏的因素,覆岩性质及组合特征 1)坚硬-坚硬型 2)软弱-软弱型 4)坚硬-软弱型 3)软弱-坚硬型煤层赋存及开采因素 1)采厚 2)分层数及回采垂高 3)开采面积 4)地质构造 5)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 6)覆岩破坏的延续时间,返回,(三)矿层顶板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的确定,1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返回模块三,冒落带、裂隙带波及地表水体造成突水示意图,二、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措施,使用条件:隔水层厚度满足不了 的要求时,(一)基岩裸露区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二)煤层露头或浅部

10、被松散含水层覆盖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三)在水淹区、采空积水区下掘进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四)上、下两层煤之间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一)基岩裸露区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防水煤(岩)柱的总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基岩风化裂隙不发育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根据上式计算的防水煤(岩)柱高度,不得小于20m。,返回,煤系地层无松散层覆盖时防水煤柱的留设,煤层露头部位被松散含水砂层、砂砾层覆盖时,(二)煤层露头或浅部被松散含水层覆盖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返回,在水淹区、采空积水区下掘进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三)在水淹区、采空积水区下掘进时,防

11、水煤(岩)柱的留设,返回,(四)上、下两层煤之间防水煤(岩)柱的留设,返回,多煤层边界防水煤柱之一 多煤层边界防水煤柱之二,三、顶板水的超前疏干,(一)疏干类型,(二)常见的疏干方式,(一)疏干类型,地表井群疏干 据部分矿区实践经验,渗透系数大于3m/d的潜水含水层和大于0.30.5m/d的承压含水层均可取得良好的疏干效果。巷道疏干 适用于某一固定部位(如露天矿的非工作帮)的疏干或断面截流 。采准巷道疏干 广泛应用于采区顶板含水层及顶板流砂层的疏干。 多井联合疏干 顶板含水层分布范围较广,补给水量较大 。,返回,(二)常见的疏干方式,1、地表疏干,2、巷道疏干,3、井下钻孔疏水,4、井上下联合

12、疏水,返回,1、地表疏干,下 页,地表疏降模式图,地表疏降钻孔(井)平面布置方式,地表疏降钻孔(井)平面布置方式,2、巷道疏干1,1)石门疏水,下 页,石门多含水层疏水,利用煤层采准巷道疏放顶板水,2、巷道疏水2,2)采准”巷道疏水,3、井下钻孔疏水,直通式井下疏水孔,下 页,直通式疏水钻孔,顶板上行式疏水孔,下 页,上行式井下疏水孔,井下水平或近水平疏水孔,水平(近水平)式井下疏水孔,采动放水通过探查,证实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强含水层或其它水体未发生水力联系,且采区有足够排水能力时,可在采区最低部位首先回采,实行采动放水疏干,保证后期回采安全。,4、吸水钻孔疏水,吸水钻孔示意图,5、井上下联

13、合疏水,1)地表井下联合疏干在同一矿井(区内),同时采用地表疏水和井下疏水两种方式。地表井下联合疏水一般是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单一疏干方式效果不好或不够经济合理时采用。2)供疏结合的联合疏水在地面供水紧张,而井下水害又严重的大水矿区,为了解决矿区供水与矿井排水之间的矛盾,可利用矿区疏水系统直接用作矿区供水水源地,实现供疏结合。,返回模块三,四、 注浆截流,露天矿坑剥离含水层建造截流帷幕墙,下 页,露天矿坑剥离含水层建造截流帷幕墙,煤层直接顶板含水层帷幕截流注浆,煤层直接顶板含水层帷幕截流注浆,返回模块三,注浆封堵顶板水,注浆封堵顶板水,五、 改变采煤方法,充填式开采法 1) 当顶板含水层距

14、煤层顶板普遍接近时 2) 当煤层露头部位及浅部被地表水体或新生界强含水所覆盖时 3)在逆掩断层含水推覆体下或积水老窑下采煤时膏体充填绿色开采技术 “三下一上(三下地表水下、建筑物下和铁路下,一上承压水上)”地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开采技术, 间歇开采法及分区隔离开采法 1)厚煤层还可采用分层间歇开采法 2)急倾斜煤层,则可采用长走向小阶段间歇开采分区隔离开采法: 先远后近、先深后浅、先简单后复杂、先探后采的试探性开采方法条带式开采法,返回模块三,六、工程实例,实例1 某煤矿顶板水的防治措施实例2 某煤矿帷幕注浆防治顶板水实例3 某矿顶板水分析及防治对策实例4 某煤田顶板水特征与防治方法实例5 顶

15、板突水规律分析及防治对策实例6 水淹冒顶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实例7 某矿513区运输石门探放水设计方案,典型工作任务,矿井顶板水对开采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方案1.工作任务(1)背景资料分析分析矿井充水因素。计算2号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2号煤层上部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提出开采2号煤层时对顶板水的初步防治方案。(2)收集矿区顶板水防治案例(每人12例),并分析、讨论、提出问题、进行总结2.工作方法:分组讨论,独立完成3.背景资料某煤矿为拟建矿井。矿井设计开采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设计产量600万t/a,设计采用放顶煤开采2号煤层,一次采全高。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厚度3.098.50m,平均厚度6.20m;煤层埋藏深度250350m;煤层底板标高由东向西1100350m。煤层顶板大部分为泥岩、粉砂岩,其直接顶为中-细粒砂岩;底板大部为粉砂岩和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和石英砂岩。2号煤层上部有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较弱,其中的K8砂岩是开采2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K8砂岩与2号煤层层间距69m),上石盒子组(K10)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较弱),第四系松散砂砾孔隙含水层(含水性较强)。井田内及井田边界有老窑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