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46100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光荣形象的现实意义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引言石光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战斗英雄。他八岁死了亲生爹娘,十八岁身参加革命,成为了一个农民军人,解放后进城,娶了一位城市夫人,生儿育女,把他们培养成人。但是在他身上农民军人所特有的精神却从未因为自己身处城市,生活水平提高而忘却,这从他在和平时期的生活可以看出:他,石光荣,一生都不停在农民,军人,丈夫,父亲这几个角色中转换。石光荣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形象,我们似乎很难准确地概括他的性格,或许,只有走近那段岁月,洞悉他的多种身份,我们才能对“石光荣”有更深刻的认识。2 本色的农民作为一个来自农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石光荣,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的军人队伍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毫无疑问,就

2、是这些石光荣们构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阶级背景和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在中国革命战争中那种独特的坚定品格和持久的战斗力。他在八岁时死了亲生爹娘,是蘑菇屯的父老乡亲将他养大,因此当他十八岁身披着麻袋片、瘦骨嶙峋地走出蘑菇屯的那一刻,石光荣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这使得他在日后的革命和生活中基本摆脱原来农村农民所具有的小农意识,而更多地体现出一个无产阶级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豪放的性格。但在战争年代,石光荣表现出了对自己所带领的一八三团的偏袒,他要在战斗中赢得头功,要为自己一八三团的弟兄们争取最好的战利品,这正是由于受到农村强烈家族观念的影响,他只能将解放全人类的无产阶级革命理想和所应具有

3、的全局观念放在身边的战友和生他养他的蘑菇屯乡亲们身上。而在和平年代,他同样没有能摆脱他的这种局限性,他私自做主将军需物资送 往蘑菇屯,送给他的乡亲们,这同样也是忽略了从整体上的考虑,缺乏一个解放军高级将领应有的全局观。但是,石光荣也不同于那些在解放后进城就马上“变质忘本”型的农民军人。他在娶了一位美丽的城市夫人以后长期“捍卫”着自己的农民习惯,而且也经常在战友和孩子们面前发上一些对城里人的牢骚,从而一次又一次地肯定自己那纯正地道的农民血统。他试图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继续着自己在农村的粗犷的生活方式:吃饭时大碗盛饭,大块吃肉,满嘴吧唧响,睡觉不爱洗脚刷牙,臭气熏天,鼾声嘹亮,

4、喜欢吃家乡菜猪肉炖粉条等等。虽然他的城市夫人褚琴的力量远比他想象的强大,而且周围的环境也更倾向于褚琴,但是他依然固执地要把这场没有结局的战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继续下去。当他儿女成群的时候,他仍然不会为了迎合褚琴而“勉强”自己去洗澡、漱口,去做一些他认为农民不会做的事情;而当他的蘑菇屯老乡来到他家做客时,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同盟军,于是欢快地在进餐中肆无忌惮地吧唧着嘴;最后又公然拔掉褚琴栽培的花草,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真正的庄稼院,在城市中竖起了自己作为农民的旗帜,继续着自己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作为农民还表现在他对家乡的那种浓厚的感情,对自己的老家蘑菇屯念念不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面对着曾接济过自己的

5、大婶,他说:“我石光荣一辈子没有向人低过头,但是对婶子你,我得给你跪下!”对自己的“发小”殿文领着三个儿子来“打秋风” ,他可以不顾自己老婆的感受,除了吃饭让“可劲造” ,还要把老婆的陪嫁缝纫机也送给他。在他心里,始终是把对乡亲们的态度,提高到“共产党让不让人寒心”的高度来认识的。对农民的那种天然的血肉情感,是他一些“不可理喻”行为的一个思想基础。殿文的造访,是将老石家的“城乡矛盾”推向白热化的一个精彩环节。殿文基本上是以一个集合了多种劣根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的,人物一出场就带有了明显的小农意识和无法遏制的贪欲。他准确地抓住了石光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心理,拿准了敲上老石一笔的主意,给石

6、光荣家来了一次彻底的扫荡。当然,褚 琴是殿文计划中的一个意外,她至少没能让这次“扫荡”进行得过分顺利,这成了殿文攻击石光荣的一个重点。他用蘑菇屯中女人的境遇来与褚琴的状况加以对比,证明着石光荣的不幸和猥琐,并希望以此来激发石光荣的英雄气概,对褚琴的气势予以镇压。但是进城后的石光荣尽管依然满嘴的农村土话,生活上不拘小节,但是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迁、以及在革命队伍中的锤炼,使他毕竟不同于殿文这种在蘑菇屯务农的农民。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关于女人的问题。尽管经常在家庭中与褚琴言语相向,但是正是在争吵中石光荣不自觉地受到城市中男女平等和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因为争吵本身正是这个家庭民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7、无论如何石光荣的生活再也无法像在蘑菇屯时的那样了。同时,这个“农民”形象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农民” 。在战斗闲暇时,石光荣就向小伍子提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梦想:他要在蘑菇屯中支上两口大锅,一锅是高粱,一锅是猪肉炖粉条。这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事将领十分可爱的革命理想,然而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确是石光荣的高级目标,是他在三十六年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终于在全国解放后,石光荣近乎夸张地完成了这个盘旋在他脑海中几十年的梦想。他像一个诗人,用实际行动在蘑菇屯写下了这极具浪漫主义的诗篇。正是主人公的这一份天真浪漫点燃了读者心中的激情,让人们畅快地感受着这个有血有肉的农民出身的军人将领形象。3 英

8、勇的军人军旅题材始终是主旋律创作中的一个热点。因为“军人”在主流话语中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但是正是这种主流话语将人物架空,也是军旅题材的作品经常逃不出的怪圈。有些作品的主人公也有着困惑和缺点,但终究因为缺乏个性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石光荣这一军人形象的出现无疑是给主旋律的创作添入了一个新鲜的典型。首先,军人显然是石光荣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一种身份,也是石光荣最为明显的 标志。他的战争经历是显赫的:三十年代抗日、四十年代打蒋、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在石光荣的脑海中,不断地打胜仗就是他生命意义的全部,而胜利后必然随之而来的和平则会让他无所适从,没有仗打的石光荣,就像无水之鱼只能躲在“作战室”

9、中虚拟着自己的战争梦想。其次,石光荣是一个个性化的战斗英雄。石光荣能够成长为英雄,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和经历。对于这个从小无依无靠的孤儿来说,参加革命就是唯一的生路。长年的战争生活,让他体验到了与敌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残酷性。因此,石光荣在战斗中是心无杂念的,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奋勇杀敌成为英雄,要么成为敌人枪下的游魂。战斗的强刺激性让石光荣在战斗中近乎一种癫狂状态, “打起仗来像疯子” ,这是战士们对他的评价。在这种高强度的兴奋中,石光荣极少有可能想到个人的安危,打败敌人是他脑海中的唯一信念。当然,石光荣并不鲁莽,闲暇时间他经常对战争进行总结和思考,从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招数。后来成为

10、石光荣女婿的成栋全在与老人的一次游戏战中体验到了老头子的厉害。第三,作为军人的石光荣也是不完美的。青年时期的石光荣,在带兵作战的过程中还显得不够成熟。他急于求成,过分强调进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于是青石岭成了石光荣一生都无法拭去的血渍。作品虽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惨烈,但是就在石光荣的婚礼上,酒醉的石光荣依然痛苦地回忆起那一段辛酸的往事。战争年代结束后,石光荣也依然不能对此释怀,他甚至因此气急之下打了褚琴;也曾在老年之后因为不能天天想起死去的战友而深深地自责。正是这样一个尽管有些幼稚,但却重情重义的石光荣赢得了人们的关注。第四,战友情。石光荣对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情同手足,新婚喜宴上,他喜极生悲,怀

11、念起在青石岭一役中牺牲的战友并以酒相祭的情节,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为了战友,文革中,他冒着风险将自己原来的警卫员接到家中保护。即便是对“情敌”谢枫,他也是以其在战场上是不是孬种,来决定自己的爱憎。得闻谢枫壮烈牺牲的故事,他同样悲情难抑,并对褚琴说:我们两个认识得太晚了,如果早一点, 我会与他结为过命的交情!同时,作为军人的石光荣的处世规则和语言习惯也是单纯和直线的,他的语言更是直到老年都充斥着粗话,缺乏迂回技巧。他说做人要有“尿性” 、喝起酒来就要狠狠地“整” ;他在朝鲜战场上大骂炮兵连进攻不利,是“搂着大炮等着下仔儿” ;发起脾气来对着褚琴就叫“老娘们儿” ,并发誓要把儿子石林“砸吧成人”这些

12、话出自一个高级将领之口,的确是有些不成体统,但是现实生活恰恰就铸就了这样的石光荣,这样的语言就是石光荣的专用语言。正如石光荣在革命战争年代并不是常胜将军一样,在新的形势下他也不能迅速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他忽视理论的学习,甚至因为曾经的战功有一些自满。但是一个让读者认可的人物形象必然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在武汉学习阶段,石光荣受到了同学的取笑和教官的批评,于是那个在战场上绝不投降的石光荣也把那股犟劲儿用到了学习当中,并且在老年也开始研究石林带给他的理论资料。无论是人物的长处、不足,还是最终的升华,都是人物的性格自然发展,因此一个自然洒脱、毫无造作的军人石光荣在读者心中树立了起来。另一

13、方面在石光荣的身上,人们仍然可以找到作为军人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军人,很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他对生命价值的衡量,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献出最珍贵的生命时他会做出的选择。在石光荣的脑袋里面,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解答:他的命是共产党给的,是蘑菇屯给的,因此只要是乡亲们有难,是党在召唤,他随时都可以献出自己的性命。对生命的问题看得如此直接,对于其他就更是坚决而不动摇的。因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人,才有了石光荣那富含战术并速战速决的婚礼;也正因为是军人,才有了其身后那个并不常见的军人家庭。4 忠贞的丈夫读者对本书的反响是热烈的,不少军人家庭似乎都能够在石光荣家找

14、到自己家庭中的一点影子。特定的历史环境产生了一代特殊的家庭,婚姻的起始端很难说是爱 情,但是在婚姻的另一头却是实实在在的亲情,抹不掉也擦不去。褚琴与石光荣的婚姻生活,幸福与不幸福恐怕是没有定论的,而这种没有定论的婚姻似乎正可以涵盖更多的中国家庭的过去和现在。石光荣在褚琴面前表现出英雄气概的情节,使褚琴在思想上多少受到一些英雄主义的震慑,这使组织对其婚姻的强迫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弱,使得褚琴的拒绝大多是基于对谢枫的依恋和对于婚姻的陌生与恐惧,而并非完全出于对石光荣的反感。并且,褚琴当年只有 19 岁,又生活在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她把自己都看成是组织的人,自己也就无法准确地分辨政治上的进步和听从包办

15、婚姻是否是一个概念,就在这样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做上了石光荣的新娘。而在石光荣这方面,虽然年近不惑,可在处理感情的问题上他是没有经验的。褚琴是他的初恋,对于这迟来的初恋,石光荣是异常珍惜的。在追求褚琴的过程中,石光荣使用了自己熟知的战略战术,先是强攻再是智取,趁着一股“热乎气儿”就把这座山头攻了下来。当时的石光荣是喜不自胜的,以他的水平和经验也很难认识到背景的差异会导致一场什么样的婚姻。但是,无论两人在之后的家庭生活中怎样争吵、石光荣身上有多少毛病,作为丈夫的石光荣依然有着许多可爱之处。首先,石光荣对褚琴的感情始终是忠贞的。石光荣自见到褚琴的那一刻起就将自己的一颗心交给了褚琴,一生都不曾动摇过

16、。石光荣尽管是个粗线条的人,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柔情似水的情话,但是他的情感是扎扎实实、掷地有声的。在朝鲜战场上,石光荣白天奋勇杀敌,夜晚也思念自己的妻儿,并且毫不掩饰地让小伍子写进信里。那句“我想你也得忍着,等我回去了再好好收拾你!”既质朴幽默,又情真意切。只有有情有欲的人物才能与百姓贴近,石光荣做到了这一点。其次,石光荣始终善待褚琴的父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审美观。褚琴的父母是在一种世俗的窃喜中草草地将女儿嫁出,只是希望将来能够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就是褚琴也没有想到,这个粗心大意的石光荣,能在父亲的六十大寿上,用六 两六钱肉,包上六十六个饺子为老人家祝寿;在褚父去世前,石光荣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守在床前,全心照料。正所谓百善孝当头,石光荣的所作所为感动了褚琴也感动了读者。石光荣对褚琴父母的这份孝心也是从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出发,丝毫没有造作之气。一个孤儿,在八岁后就再也没有体验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他把自己的心献给褚琴之后,也就把褚琴的父母当成了自己的爹娘。第三,在争吵中相爱。石光荣和褚琴是由组织上安排的“捆绑”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