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044769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种常见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刘晓东武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2014年11月,内 容,一、口蹄疫发病新特点及防控规划 二、猪场猪瘟的防控措施三、规模猪场蓝耳病的防控四、生猪无名高热的诊断与防治,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病理特征为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烂斑,以流行广、传播快、发病率高而著称。,一、口蹄疫发病新特点及防控规划,简述,口蹄疫呈现高发病率的原因,一是猪群的存栏数量较大,养殖密度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二是猪舍因保暖问题在此时又常常处于封闭状态。这两方面原因为气源性感染和接触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成为规模化猪场猪舍

2、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口蹄疫难以防控的根源,其一由于该病毒随风传播距离可达50千米100千米,因而气源性传播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猪感染该病的门户为消化道、呼吸道和伤口。,其二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属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毒到目前已确定了7个血清型:O、A、C、SAT1、SAT2、SAT3和AsiaI型。不同血清型又具有不同的亚型,现已知的亚型有100多个,而且型间无交叉反应,只有在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的免疫性,但各型在发病症状方面的表现却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特点为该病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困难。,(二)临床症状,患猪四肢蹄冠及鼻镜边缘可能有水疱,应仔细观察,有的病

3、猪蹄冠起水疱但只出现轻度跛行;有的病猪鼻镜出现大量水疱但仍能采食;哺乳母猪可见乳房出现白色水疱;哺乳仔猪出现跪行或突然死亡等。病初体温上升至4041,食欲减少。近几年在猪场中,其发病特点呈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前冬春高发,现在四季高发;第二,以前的口蹄疫以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特点,现在死亡率波及中大猪,主要是热应激加重了心脏负担而造成的结果。,口蹄疫患病猪临床症状,口腔水泡,舌面溃疡,口蹄疫患病猪临床症状,蹄部皮下出血,蹄叉溃疡、蹄壳脱落,(三)病理变化,心脏呈现“虎斑心” 状。死后体表淋巴结极度肿大,切面出血、坏死,心肌出血、心内有大量积血块 。肾肿大、出血、坏死 。,患病猪病理变

4、化,虎 斑 心,口蹄疫患病猪病理变化,肾肿大、出血,(四)预防控制,1、消毒 全场用0.2%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2、预防保健 本病的发生主要靠疫苗进行预防,对所有猪进行系统地疫苗注射,使用疫苗的血清型必须和当地流行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一致,否则不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3、治疗 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病畜进行治疗。如清瘟大败毒+26金维它 、口腔、乳房和蹄部等患病处用溃烂一喷灵进行涂抹 。,二、猪场猪瘟的防控措施,简述,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些年来,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

5、,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流行病学,急性型 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6、临床症状,猪瘟临床症状,病猪皮肤发红、喜卧,猪瘟临床症状,皮肤有出血点,病理变化,急性猪瘟以出血变化为特征:一是皮肤、喉头、膀胱、心外膜、胆囊有出血斑点。二是淋巴结呈大理石变化即充血、出血,切面红、白相间,像大理石花纹一样。三是脾脏边缘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四是肾脏表面出现散在或密集的小点出血。五是大肠内呈现溃疡变化。,猪瘟病理变化,皮下出血斑点,猪瘟病理变化,膀胱 粘膜出血,猪瘟病理变化,肠系膜淋巴结呈大理石变化即充血、出血,猪瘟病理变化,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猪瘟病理变化,典型 “雀斑肾”,猪瘟病理变化,大肠粘膜呈现纽扣状溃疡,预防措施,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实行自繁自养加强检疫搞好消毒

7、工作 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集中处理,治疗,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每头8至10头份)猪瘟疫苗及时进行接种。加大疫苗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的有效措施。当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发病初期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一般每日注射1次,连续2至3次。,小结,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猪群保健与免疫工作。做好种猪抗体检测,及时淘汰带毒猪,育肥猪全进全出,外购猪群隔离二周观察,净化猪场环境,合理密度。,三、规模猪场蓝耳病的防控,简述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由PRRS病毒引起,呈地方性流行特点。PRRS病毒只感染猪,不分品种和

8、年龄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主要特征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主。,流行病学,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猪感染病毒后214周通过饮食、呼吸及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感染。蓝耳病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临床症状,该病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上,因此,必须与繁殖系统和呼吸道疾病进行区分,如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

9、性疾病。猪蓝耳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蓝耳病临床症状,蓝耳病临床症状,病猪体表皮肤发紫,蓝耳病临床症状,种公猪一侧睾丸肿大,蓝耳病临床症状,患病猪鼻孔出血,蓝耳病临床症状,死胎、木乃伊胎,蓝耳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最主要的病变在肺。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也有的呈现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心包炎、胸膜炎等病理变化。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猪蓝耳病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猪蓝耳病病理变化,出血性肺炎,防治措施,1.隔离 可有效地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2.消毒 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3.免疫接种

10、 春秋各注射1次蓝耳病疫苗4.药物预防 5.驱虫灭鼠 定期驱虫 、灭鼠灭蝇消灭传播媒介6.疫情扑灭 7.治疗措施 原则上不做治疗,小结,总之,在猪场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治疗和保健方案,尽早控制疾病,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平时还要做到防重于治,养防并重,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四、生猪无名高热的诊断与防治,正猪无名高热也称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突然,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征的发热综合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由外源性致热原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炎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等以及内源性致

11、热原所引起的。,简述,临床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部分伴有皮肤发红变紫。 呼吸困难,喜俯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 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达50%以上。,生猪无名高热临床症状,皮肤发红变紫,耳朵变紫,生猪无名高热临床症状,发病猪眼睛变紫,发病猪关节肿大,病理变化,(1)肺肿大、硬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呈花斑样或大理石样病变,斑驳颜色从乳白色到土褐色不等;部分猪肺膈叶的腹侧呈现

12、紫红或灰红色,部分猪肺有出血;个别肺有化脓灶,间质明显增宽,充满纤维素浆液,与支原体肺炎症状类似。(2)身体多处淋巴结充血肿大,以下颌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个别病猪纵膈淋巴结也有明显肿大。(3)病猪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浆膜与胸腔膜或心包膜纤维素性粘连,个别心肌与心包或胸腔隔膜粘连;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肾盂有淤血,肾脏个别有出血。(4)多数病死猪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呈黄土色,个别病猪肝脏有白色坏死灶,质脆;病死猪脾脏肿大,颜色变深,呈紫褐色,个别边缘有锯齿状出血点,质脆;其它剖检病猪有的表现心内外膜、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多数死亡猪有轻度胃溃疡。,生猪

13、无名高热病理变化,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生猪无名高热病理变化,胃部多处溃疡,生猪无名高热病理变化,肾 脏 肿 大,生猪无名高热病理变化,肾脏解剖多处溃疡,生猪无名高热病理变化,脾脏肿大、变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防治思路,1 单纯的蓝耳病不会直接导致猪的死亡,死亡的原因是蓝耳病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其他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导致疫病爆发。2 防止继发感染。3 提供立即营养和免疫物质,熬过数天就可能耐过病毒。,防治措施,1 注射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病毒灵.干扰素.转移因子.中草药抗病毒制剂(交替使用),尽量使用长效制剂减少注射次数,必要时采用血清疗法。 2 发病两天内避免用退烧药,两天后等自身抗体出现后才用退烧药。 3 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白细胞介导素.黄芪多糖.注意搅拌均匀。 4 改善环境.加强营养.有效消毒,健康猪要按程序免疫。,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