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7037981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远:如何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远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情况 近几年来,清远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区域 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和可贵经验,值得 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 200720l1年,全市GDP从5577亿元 增至1003亿元,年均增长l1,分别高于同 期全省、全国04和14个百分点;人均GDP 从15322元增至26957元(4174美元),年均 增长129,分别高于全省、全国4和29个百 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n、136, 分别高于全省01和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指标年 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在2010年中 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

2、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清远被列为全国连续5年稳定增长的十个 城市之一。 特别是20 11年以来,清远市根据省委、 省政府对其“两区两城”的定位,积极探索区 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全方位、宽领域、 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取 得了长足发展。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 作区的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 田”,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拓展两地经济 发展空间,实现区域资源互补共赢,打造粤北 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民族工业园通 过县域合作,整合“三连”地区优势资源,使 其成为带动“三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 展的新龙头。 2012年

3、,清远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1029亿元,总量在粤北山区市中排名首位, 每亿元GDP创造财税收入8445万元,为粤北 山区的116倍、粤东西北地区的149倍;地区 特别是2011年以 来,清远市根据省委、 省政府对其“两区两城” 的定位,积极探索区域 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形 成全方位、宽领域、多 层次的开放格局,各项 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群 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 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取 得了长足发展。 三次产业比例从2007年的15:50:35调整为 2012年的14:45:4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6个 百分点;GDP能耗同比下降64,单位工业 增加值能耗下降l73,单位建设用地GDP 产出同比

4、增长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9514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8612元,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 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 均收入实际增长分别达到74和127,明 显快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全市财政民生投 入1138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65,比 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较好地体现了改善民 生的社会发展宗旨。 但是,由于清远地处山区,经济发展基础 相对薄弱,加之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的限制,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和 区域发展不平衡两大主要问题。2012年,全 市GDP、人均GDP、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 全省分别排名第14、13、l2位,GDP仅为广

5、州的75、肇庆的7O;人均GDP仅占广州的 14、肇庆的67;从增长速度来看,清远只 实现了51的增长,而珠三角中增长最低的东 莞也有61的增幅。与珠三角各市相比,清远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全方位的差距。同时, 清远南北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社 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明显,且有逐渐 扩大的趋势。201 1年,南部地区以全市556 的土地、745的人口,创造了全市近80的 生产总值、95的工业增加值、85的地方公 共财政预算收入。南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是北部地区的11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是北部地区的124倍。因此,清远创建广 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还任重道远。 广东经

6、济February 2014 57 AREA I区域 坚持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清远创建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任务 艰巨、使命光荣。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其提出 的目标要求,清远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 进产业园区扩容增效、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三大抓手”上下足功夫,进一步强化主体责 任,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自身经济 的“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 打造良好的投资兴业和自然生态环境,激发市 场创造活力,吸引更多资金、项目和人才。坚 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 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在经济发展、社会和 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等方面,力争在全省 山区率

7、先起示范带动作用,在2018年与全省 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力争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示 范。一是要统筹市、县协调发展。要正确处 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各自为政、分 散发展,应以市带县,通过新型工业化推动新 型城镇化,进而带动新农村建设。同时立足城 乡全域,加快形成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 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保护 等综合规划体系。二是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应统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城镇新区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按照扩容提质的要求,通过有序推 进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一心两核”,辐 射带动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与城 镇深度结合,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

8、互动、协调发展。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要 求,杜绝城市过度房地产化的倾向。三是要统 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同 时,积极争取省有关l;r-J支持,探索建立广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验区。加快推进农 村城市化,使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 和社会福利;大力推进卫生、教育、文化、休 58 Februory 2014广东经济 闲、运动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环境基本公共服 务供给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四 是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 产生活条件,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资 金投入力度,继续加快乡村道路、高速公路及 重点路段

9、的路网建设,配套交通、电力通讯等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流域防洪减灾 体系建设和村村通自来水等民生水利建设;注 重城市郊区与乡村景观的和谐过渡与协调。 (二)力争在产业发展方面作出示范。 一是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大产业转移承接 力度。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加快园区资源 整合,提升园区配套水平,增强园区的吸引 力和承载力;积极承接省内外发达地区以及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聚集,形成 产业比较优势;加强与转出方建立起资源互 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互利共赢”关 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合理分工、协同推进。认真总结顺德清 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在运营模式、 管

10、理模式、招商模式和发展理念方面的经验 和成绩,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实践通过 自愿结合、政府鼓励的合作、跨省合作、高 校与地方合作、企业与地方合作等途径,多 模式灵活建设产业园区,加速清远产城融合 和现代化进程。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 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再生 资源、有色金属加工、建材陶瓷等优势传统 产业,优化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 产业附加值和税收贡献率,全面提升传统产 业的发展水平。同时,立足主导优势产业, 重视自身内生动力的培育,依靠本土企业、 自主品牌促进自身的发展。积极围绕已落户 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发展配套产业,增强配套 能力,培育支柱产业群。要利用当地资源优 势

11、,大力发展“资源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规 模生产和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发展家庭农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 供给。三是努力拓展都市型产业空间。市区要 通过燕湖新城、省级职业教育基地、莲湖高新 技术产业园三大扩容提质载体建设,发展先进 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 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 制造业,新材料、光电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 广州市在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及产业合作 等方面的对口帮扶作用,共同合作发展“空 港”经济,打造粤中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增 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

12、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县域 绿色产业。各山区市县要坚持走“既要金山银 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禀赋要求,实行 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总量控制、污染治理政 策,合理度量和关注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承接 产业转移。在生态保护方面科学规划和控制,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环境利用效率,大力 发展绿水生态、休闲旅游等幸福导向型产业。 (三)力争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 合方面作出示范。一是要把引资与引智结合起 来,从单纯引资和引智向“人、财、项目”打 包引进模式转变,从零星人才引进向技术团队 引进转变,使引进的人才更加适应产业发展的 需要。二是要从产业发展和长远发展考虑,

13、以 优质的投资环境、有效的扶持政策、良好的公 共服务,引进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领军型 人才,为地区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三是要立足于当地现有人才基础,强化人才的 本土化培养。在人才政策上注意建立和完善重 要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以及留住本土人才的有 根据省委、省政 府对清远提出的目标 要求,清远应在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 园区扩容增效、推进中 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 抓手”上下足功夫,进 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不 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 力,提高自身经济的“造 血”功能。 效办法。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医生人才 培养和引进力度,保障其与当地公职人员同等 待遇水平,真正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

14、人、 事业留人”,切实缓解人才“引不进、留不 住”的突出矛盾。四是要加快本地区高端人才 交流平台建设,充分运用项目、行业论坛等载 体,广泛开展人才和技术交流。 (四)力争在扶贫促开发方面作出示范。 一是坚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创建区域协调 发展示范区的全局来谋划,抢抓清远列入国 家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把扶贫开 发和打造清远北部及粤湘桂三省区交界生态区 域中心城市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贫困地 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主发展 能力。二是要在“双到”扶贫基础上,加大行 业扶贫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部门条条联 系的积极性,统筹财政、国土、劳动、水利、 交通、民政、农业等相关行业部

15、门,指导重点 帮扶村做好行业扶贫项目申报,并按照“渠道 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捆绑使用”的原 则,管好用好资金项目;要深化社会扶贫工 作,充分利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平台, 进一步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广 州在帮助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对口帮 扶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房地资源、环境条件及 种养业习惯,引进相关企业和项目、培育壮大 各乡镇主导产业、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 立利益共同体,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进 一步探索“智慧扶贫”新路子,坚持开发与信 息服务并举、资金投入与智力投资并举、外部 帮扶与内生增长并举,推动教育、医疗、科 技

16、、文化、管理等信息化服务进入贫困家庭。 三是要切实在扶贫开发范围上,由重点抓贫困 户、贫困村、贫困县,转为既抓重点片区攻 坚、又抓面上整体推进,坚持面上开发和连片 攻坚同步用力,实现整体脱贫。 广东经济February 2014 59 1支持清远南部和中部地区享受珠三角 有关政策。一是将清远列入省实施珠三角规 划纲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统筹规划, 实现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一体化 发展。在产业转移和对接、规划编制、重大项 目布局与选址建设、一体化合作等方面与珠三 角地区一并统筹考虑,优先在政策和资金上给 予支持。清远尤其是南部地区与广州、佛山一 体化合作是该地区发展的重点所在。二是要切 实转变“富帮变”的传统观念,把清远当作广 州的合作伙伴和发展腹地,将南部四县(区、 市)整体纳入珠三角规划范围,在空间上以广 清高速为轴线,将广州市和清远市清城区作为 “一根扁担上的两个箩筐”,用“广清两核” 的理念统领清远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