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31009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代诗词论文: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及“五陵原”意象摘 要:“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西汉文化的缩影,又在唐诗中频繁出现,成为连接汉唐两代文化的一个纽带。汉唐两代开疆拓土的经历、较少思想禁锢的时代氛围,以及对游侠精神的向往是“五陵少年”在唐诗中频繁出现的文化背景。唐诗中的“五陵原”总是有着苍茫的色调,它是触发诗人佛教空寂情怀和历史沧桑感的契机。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唐代文化中的两个象征符号,前者是唐代豪侠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是大唐盛世文化的悲凉底色。关键词:唐代诗词;五陵少年;五陵原西汉有十一位皇帝,除汉文帝和汉宣帝葬于长安东郊和南郊的霸陵、杜陵外,其余九位皇帝均葬于咸阳北原之上

2、,其中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惠帝安陵、汉高帝长陵、汉景帝阳陵等五座帝陵在西汉时均设置有陵邑。因此,咸阳原也被称为“五陵原” 。西汉时期的陵邑居住着各地迁徙来的富商大贾、豪强世家,如车千秋、万石君、原陟、袁盎、董仲舒、班固等人都曾居住在五陵邑。五陵原是西汉时期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居住在陵邑的富家官宦子弟依仗着家中有钱有势,整日浪荡于长安城内外,斗鸡走马,劫掠行凶,张扬着豪侠精神和少年意气,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五陵少年”群体。 唐代人对汉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唐诗中常常写到汉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唐代诗人甚至喜欢将诗歌的叙事背景置于汉代的背景下来进行描写,并用“汉宫” 、 “汉家” 、 “

3、明光宫”等指代唐代的场景。研究者将唐代诗人对过去了的汉朝的人与事进行认同的这种心理现象和感情纠葛称为“汉朝情结”。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更是频繁出现在唐诗中的意象,唐代诗歌中有着浓厚的五陵情结。本文拟探讨唐诗中大量描写汉代“五陵少年”的文化心理,并分析汉代的五陵原与唐代文化的关系,以期对汉唐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入的认识。一 唐诗中的“五陵少年”意象及唐人描写“五陵少年”的文化心态“五陵少年”在唐诗中频繁出现,如李白少年行 、白居易琵琶行 、杜甫秋兴等诗中都写到了五陵少年。纵观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形象,可以发现他们有以下共同特征:首先,唐诗中的“五陵少年”大多是些终日斗鸡走狗、寻花问柳的

4、纨绔子弟形象。李白少年行之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诗中用寥寥数语勾画了一个骑马赏春,豪放不羁的风流少年的形象。于鹄公子行:“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 游。玉箫金管迎归院,锦袖红妆拥上楼。更向苑东新买宅,碧波清水入门流。 ”诗中塑造了一个骑着马,抱着鸡,袖中藏着剑,四处游荡的五陵富家子弟形象,当他出入歌楼妓馆时,却赢得玉箫金管的齐奏,锦袖红妆的拥戴。如此放荡、恣意而行的五陵少年形象在唐诗还有很多,如卢延让樊川寒食二首 、韦庄少年行等诗篇都写到了五陵少年种种挥霍、放浪的行径。其次,唐诗中的“五陵少年”总是不把儒家

5、的伦理道德、社会的种种约束放在眼里。如齐已轻薄行中写道:“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五陵春暖芳草齐,笙歌到处花成泥。日沉月上且斗鸡,醉来莫问天高低。伯阳道德何唾咦,仲尼礼乐徒卑栖。 ”这些横眉吐气,招摇过市的五陵少年,过着无拘无束的放荡生活,而礼乐文化和道德约束都成为他们唾弃的对象。崔涂的咏史诗东晋:“五陵豪侠笑为儒,将为儒生只读书。看取不成投笔后,谢安功业复何如。 ”这首诗描写的也是五陵豪侠看淡功名,耻笑儒家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而投笔从戎的人生态度。汉唐相隔几百年,中间又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变迁,唐人为什么对“五陵少年”情有独钟?并且为什么唐诗中的“五陵少年”飞扬跋扈、拥妓醉酒,却显得

6、那样风流倜傥?如李白少年行中的“五陵少年” ,分明是一个风流放荡的公子哥,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赞叹之情。这其 中包含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心态还需做进一步分析。唐诗中出现较多关于“五陵少年”的意象,这首先是因为汉唐两代都有着“五陵少年”存在的社会土壤。汉代的“五陵少年”大都是一些居住在长安和五陵的富家子弟,他们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是也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豪侠行为,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所以,统治者对“五陵少年”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唐代的“五陵少年”同样是一些富家纨绔子弟,但却生活在一个有着频繁的战争,且崇尚武功的时

7、代。在崇尚武功的唐代社会,能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就是那个时代人心目中的英雄,五陵少年虽然在社会上横行霸道,但是却能够从戎杀敌,因而在唐代社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如王建羽林行中写道:“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这首诗中的长安恶少打家劫舍之后,还斗胆在酒楼上寻欢作乐,天亮之后,他们径直到皇宫里去值班,值班完毕,就又散入到五陵松柏林中去劫掠杀人了。他们这样无法无天,却能够逍遥法外,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钱有势,又身携利剑,谁也奈何他们不得,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

8、 着“收城”之功,他们生活在一个“收城”比社会日常治理更加重要的时代。李白白马篇中的“五陵少年”既有斗鸡走狗、杀人越货的行径,也有着“弓摧南山虎” ,“手接太山猱” , “醉酒弄刀枪”的飒爽英姿,还有着从军出塞,叱咤疆场的壮举,等到赶走了匈奴,他们无意功名利禄,但又不甘贫贱,于是又隐身荒径蓬蒿之间,过着打家劫舍、自由自在的日子。正因为“五陵少年”能够出征边塞,慷慨报国,所以唐诗中写到“五陵少年”时,总是带有着较多肯定的口吻。唐诗中频繁出现“五陵少年”的意象,还因为汉唐两代社会都没有绝对定于一尊的统治思想。西汉建立初期,社会凋敝,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使汉代的经济和民生很快得

9、到了恢复。汉代的开国帝王刘邦出身平民,对先秦儒家的繁文缛节不屑一顾,而且有着一些民间的无赖气息,甚至多次当众侮辱儒生。这些思想和行为注定了汉代文化没有西周贵族的循规蹈矩和过多的思想约束,同时也助长了民间的豪侠无赖精神。这是汉代“五陵少年”能够混迹社会的时代背景。唐代社会充满了盛世豪情,具有开阔的胸襟和极强的包容精神。在思想文化方面,有着少数民族彪悍血统的李唐统治者,同样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没有以强力意志去推行某一家思想,因而各种思想以及各色人等都能自由地行走在宽阔的长安 大街上,加之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追求奢华的氛围中,所以形成了适合纨绔子弟生活的社会空间。所以说,自由洒脱、不受羁绊的“五陵少

10、年”意象一定程度上是汉唐两代社会自由精神境界的一个缩影。此外,唐诗中对“五陵少年”的赞叹,也表达了唐人对高贵门第的向往。在汉代能被迁徙到五陵原的大多是各地的富商大贾,或是六国时期的旧贵族,他们有着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而五陵邑又是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考虑对象,所以“五陵少年”有着一定的优越感。唐诗中对“五陵少年”的身世也颇为炫耀。如于鹄公子行中“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一句所突出的就是公子哥的豪门贵族出身。这些公子哥从小就见惯了世面,因而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即便是见到王侯将相,也是“半醉垂鞭” ,一副玩世不恭的形象。他们更不会把一般乡野庶民放在眼里。司马扎猎客一诗中的五陵客是射雕的英雄,他

11、的骑射本领占尽了春光,他的华丽服饰是那样耀眼,然而更为耀眼的是他钟鸣鼎食的贵族出身,以及家住五陵邑的优越感。对五陵少年优越的社会地位的夸耀,折射出唐人艳羡高贵门第的心态。进一步讲,唐人所艳羡的并不是王谢家族的文化气质,而是具有豪侠气概的关陇军事集团的强势地位和彪悍精神。 唐诗中对“五陵少年”的青睐,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唐代人对自由人格境界的向往。 “五陵少年”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一定程度上成为唐人潜意识中所追求和认可的人生境界的体现。如崔颢渭城少年行中的五陵少年:“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贵游子弟、渭城少年,整日在繁华的都市斗鸡走狗,逞一时之意气,混迹

12、烟花柳巷,这成为从军征战的人所向往的自由生活状态。同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与“五陵少年”厮混的时日成为琵琶女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在歌楼妓馆,琵琶女一曲唱罢,引来的是“五陵少年”的纷纷叫好,以及为琵琶女而争风吃醋的热闹和癫狂。这种与“五陵少年”在一起的欢愉情景成为琵琶女人生的高峰体验。在一个繁盛而自由的时代, “五陵少年”的潇洒和放荡简直就成为当时人心目中自由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唐代诗人中写到“五陵少年”最多的莫过于李白。这与李白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生理想都不无关系。李白少年时代就有很强的侠义风度,他颇好武术,练就了一身好剑法,过着白马春风,呼朋引伴,仗剑出行,轻财仗义,无拘无束的生活。手刃数人,杀人如

13、麻的侠义思想影响了李白的一生,因而他的诗中常有着游侠的影子,有着对游侠生活方式由衷的艳羡之情。李白的白马篇中所塑造的那个“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的五陵豪杰形象,几 乎成为诗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所以说对“五陵少年”的肯定,隐含着唐人潜意识中对无拘无束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向往。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崇尚军功,开疆拓土的共同时代主题,造就了汉唐时代人心目中共同的英雄形象。特殊的战争环境促使汉唐两代在崇尚“五陵少年”时,对那些循规蹈矩的儒生和儒家精神颇有微词,这就是汉唐时代“五陵少年”意象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语境。此外, “五陵少年”与自由精神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又成为浪漫、不受羁绊的人生境界的象征。二 唐诗中

14、的“五陵原”意象及其文化蕴含“五陵原”是唐代诗人笔下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意象,如李益春行中:“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司空曙雪二首其一:“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 ”还有李白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韦庄延兴门外作:“芳草五陵道,美人金犊车。 ”这些诗句都将视线投向长安北边的五陵原。唐代词中五陵原虽然被描写得较少,但是李白忆秦娥中, “西风参照,汉家陵阙”一句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成为唐人眼中最经典的“五陵原”意象。 “五陵原”在唐诗中常常是一个充满着忧伤的离别之地。唐代时长安城东移,五陵原相对于长安城来说已是荒郊野外,不再有西汉时的繁盛,成为送别西去友人分手的地方,因而唐诗中的“五陵原”总是充满着依依惜别的滋味。如王维燕支行:“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诗中所表现的就是汉家天将由五陵饯行后奔赴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