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029563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views_计量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一经济理论概述在研读了大量统计和计量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国民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失业率解释变量来探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建立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这里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应通货膨胀率的指标。(1 )一般来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2 )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将导致职工消费的增加,又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两者之前可能会出现较高的相关性,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种是通过分析投资的实质来分析。投资能形成现实的货币流通量,又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产出,

2、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第二种是投资过程会在商品和货币两个市场产生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会拉动对能源、原料等生产资料的大量需求,引发基础产品价格上涨,进而造成下游产品全面上涨。固定资产投资会形成大量资金需求,并在国内银行信贷放松的情况下称为可能,引起货币供应量、信贷的超常规增长,造成物价增长。(4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两者是负相关关系,可以用总需求供给解释,在短期中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产量增加。产量越多,意味着就业越多,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反方向变动。而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无关,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只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量不变,就业量不变,失业率不变,为经济摩擦下的自然失业率。二 .相关数据列 1 列 2 列 3 列 4 列 5 列 6指 标 名 称 中 国 中 国 中 国 中 国 中 国CPI(年 ) 城 镇 非 私 营 单 位 就 业 人 员 平 均 工 资 和 指 数 (年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年 )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完 成 额 (年 )就 业 基 本 情 况 (年 )CPI 平 均 工 资 :合 计 GDP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完

4、 成 额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单 位 上 年 =100 元 亿 元 亿 元 %来 源 国 家 统 计 局 国 家 统 计 局 国 家 统 计 局 国 家 统 计 局 国 家 统 计 局1981 102.50 772.00 4,891.60 961.00 3.801982 102.00 798.00 5,323.40 1,200.40 3.201983 102.00 826.00 5,962.70 1,369.06 2.301984 102.70 974.00 7,208.10 1,832.87 1.901985 109.30 1,148.00 9,016.00 2,543.19 1.801

5、986 106.50 1,329.00 10,275.20 3,120.60 2.001987 107.30 1,459.00 12,058.60 3,791.69 2.001988 118.80 1,747.00 15,042.80 4,753.80 2.001989 118.00 1,935.00 16,992.30 4,410.40 2.601990 103.10 2,140.00 18,667.80 4,517.00 2.501991 103.40 2,340.00 21,781.50 5,594.50 2.301992 106.40 2,711.00 26,923.48 8,080.

6、10 2.301993 114.70 3,371.00 35,333.92 13,072.30 2.601994 124.10 4,538.00 48,197.86 17,042.10 2.801995 117.10 5,348.00 60,793.73 20,019.30 2.901996 108.30 5,980.00 71,176.59 22,913.50 3.001997 102.80 6,444.00 78,973.03 24,941.10 3.101998 99.20 7,446.00 84,402.28 28,406.20 3.101999 98.60 8,319.00 89,6

7、77.05 29,854.70 3.102000 100.40 9,333.00 99,214.55 32,917.70 3.102001 100.70 10,834.00 109,655.17 37,213.50 3.602002 99.20 12,373.00 120,332.69 43,499.90 4.002003 101.20 13,969.00 135,822.76 55,566.60 4.302004 103.90 15,920.00 159,878.34 70,477.40 4.202005 101.80 18,200.00 184,937.40 88,773.60 4.202

8、006 101.50 20,856.00 216,314.40 109,998.20 4.102007 104.80 24,721.00 265,810.30 137,323.90 4.002008 105.90 28,898.00 314,045.40 172,828.40 4.202009 99.30 32,244.00 340,902.81 224,598.80 4.302010 103.30 36,539.00 401,512.80 278,121.90 4.102011 105.40 41,799.00 473,104.00 311,485.13 4.102012 102.60 46

9、,769.00 519,470.10 374,694.74 4.102013 102.60 51,483.00 568,845.20 446,294.09 4.05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其中PCPIY国民生产总值W职工平均工资I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U失业率四、模型的求解和检验利用 eviews 软件进行计量回归,模型的 F 值为 0.02,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但是发现 I 和 U 的 t 值较小,没有通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异方差的检验通过怀特检验来实现在原模型的异方差的检验,结果如下:由此可见 nR2=33*0.72606=23.95998=23.685,说明存在

10、异方差。下面进行异方差的修正去掉交叉项项之后的辅助回归结果为显然 resid2 与 w y u u2 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其 nR2=19.14,因此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同方差的这一原假设。下面将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原模型进行回归。Lne2 与 w y u u2 有显著的回归关系Estimation Equation:=LOG(E2) = C(1) + C(2)*Y + C(3)*W + C(4)*U + C(5)*U2Substituted Coefficients:=LOG(E2) = -5.53339463125 - 0.000166656874819*Y + 0.0018515

11、1479499*W + 680.171247658*U - 14418.6289665*U2W=exp( -5.53339463125 - 0.000166656874819*Y + 0.00185151479499*W + 680.171247658*U - 14418.6289665*U2)加入权重后 t 值都明显增大,比不加权重好。再进行怀特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F 值已经小于临界值,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序列相关性的检验DW 值为 1.68,n=33,k=5,du=1.73,dl=1.19,0DWdl,所以存在一阶自相关。下面是 LM 检验结果。也说明存在一阶自相关。LM(2)检验

12、F 值大于临界值,说明通过检验,但是很多变量及 resid(-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继续进行 LM(3)检验LM(3)各变量在0.1下显著最终模型是P = 109.057598573 + 0.000148886575447*I + 0.00330598423048*W - 0.000431736233991*Y + 0.83886225664*E(-1) - 0.535730189943*E(-2)启示我们得到以下启示:央行在实施反通胀政策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要多管齐下,采取抑制通胀的一揽子计划。目前我国通胀压力较大,可考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用,即根据需要调整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其次,应将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进一步合理引导居民通胀预期;再次,要对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因素引起足够重视,防范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同时,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较为复杂,要模拟和预测宏观经济变量并非易事,本文为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宏观经济变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当然,本文仅考察封闭经济模型,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影响国内经济的国外因素已经不可忽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更周全地考虑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