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9284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原文地址:朱子读书法及其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作者:如水君子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仿佛是浩瀚的海洋,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许多真知灼见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试图从朱熹经典教育思想之一的朱子读书法入手,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撷取宝贵的思想财富。朱子教人为学,必教人读书。朱子教人格物穷理,读书也是格物穷理中一个重要项目。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如何教书,而且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在这方面,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成为其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1、循序渐

2、进循序渐进列朱子读书法六条之首。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具体地说循序渐进包含四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触绎玩味学不可蹬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亦易看这说明读书须有先后顺序,读二书如此,读一书也如此。先读的未弄通,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能意定理明,而不是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

3、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读书应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进程。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不贪多,不求速。读书要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得其真意;读书不能求快,就如同浇菜不可忙急求快,而应按照课程,逐字逐句理会;读书不要贪多,读书贪多譬如数钞,一错就无处推寻。第四,运用这一读书方法时最重要的是坚持从小者近者到大者远者、从已知到未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又说:人同有理会得处,用那理会得的推之于那理会不得的,自浅以至于深,自近以至于远故必先观论孟大学中庸,以考圣贤之意;读史,以考存亡治乱

4、之迹;读诸子百家,以见其驳难之病。其节目自有次序,不可逾越。2、熟读精思朱熹指出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之精。朱熹根据自己多年指导学生读书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如何熟读精思的方法。第一、熟读。他认为:书只贵乎读,读多自然晓。今既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这个不知如何,自然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得牢。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那么,书要怎样读呢?他强调读书必要读足一定的遍数,既使己能成诵,但若遍数不够,仍要读够遍数。因为在他看来: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然而,朱熹过于强调读书遍数,则

5、未免陷于机械。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第二、精思。朱熹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叽嵘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不难看出,熟读精思是获得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的重要条件。3、虚心涵泳朱熹指出,当时士人读书普遍存在着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即根据自己的意思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为我所用。二是旧有先入之说,即以先前接受的主张为主,不肯放弃先前的主张,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在他看来,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尽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

6、古人意思。另外,这样做的结果还必然导致先入为主产生偏见。为了纠正当时士人读书的这些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第一、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执己见,否则,所见将依然是己见,不会看出书中道理,于己无益。第二、读书贵在直白晓会,接受简明平正的解说,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意的态度。不要妄添注解,不要曲折生解,书上如何说,便依他如何说,这是白直,只有如此,才有真晓会。第三、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纷错,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众说杂乱,已是读书见多后才知道的,然而只有虚心逐说理会,自见众说各有是非长短,学者到这个境界,自当辨之。读书如果到了这种地步,读者必能拿出真

7、见来。然而仍是虚心逐一,白直晓会后,真见自出,不是外面捉摸,不了解书中本意,却硬把自己的意见牵说曲说。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只就那一条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趣去,不曾向后反复。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触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复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便受用牢固。4、切己体察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儒家传统的为学方法。首先,所谓切己体察,即是读书穷理,不能专在纸上求,还要在自己身上求,简言之,读书不可专就纸上求道理,而应反躬自省,结合

8、自己的经验去体会书中道理。依他的说法,读书是研究做事的道理,做事是实践其研究所得的道理。书中道理是实践的指南。切己体察的功夫,就是要把圣贤言语,变成自己的信念,见诸于自己的行动。5、着紧用力所谓着紧用力,首先,是以发愤忘食、刚毅勇猛的精神去读书。第二,以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读书。换言之,读书者研究一个问题,如同攻打堡垒一样,应从四面八方,继续不断的攻打,直等到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时候,这便是坚持到底的精神。6、居敬持志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

9、集中,有两层含义:第一,收敛本心。第二、读书用心要专一。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方见得一段道理出。所谓持志,即要树立远大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他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读书时,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学业不断长进。综上所述,依朱熹所说,若要读书切实做到读得熟、思得精,居敬持志就必然贯穿其始终;读书时以体察、着紧用力,同时居敬持志就能更好地居敬持志的态度来循序渐进、虚心涵泳、切己熟读精思。居敬持志是熟读精

10、思的目的,又促进熟读精思。朱熹集读书法研究之大成,他的读书法奠定了古代读书法的基础,六条读书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读书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二、朱子读书法对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意义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未来,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语文教学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披沙拣金,当洗去朱子读书法中那些时代局限性和刻板教条的杂质后,我们发现,古今语文教学的本色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进而把视野缩小到古今阅读教学中的时候,不禁让我们喟然长叹,我们己经越来越远地偏离了阅读本身,尤其是课堂阅读教学,以阅读

11、为本的教学思想正在被急功近利的行为引向浮躁和浅薄。今天我们研究朱子读书法,客观地分析评价,抽掉其为封建目的服务的成分,认真总结,借鉴其符合读书规律的合理的一面,回归课堂阅读教学的本体化地位,建设真正的阅读的课堂,对于我们革除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阅读教学的弊病,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语文教学中有关阅读的概念首先,回归课堂教学阅读的本体地位,要在观念上厘清阅读的概念。什么是阅读,阅读的本质是什么?目前,国内外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阅读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阅读的本质特征大致可以集中概括为:(1)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的复杂的心理活动。(2)

12、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进行理解的复杂的思维活动。(3)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产生强烈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4)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那么,什么是阅读的本体呢?它指的是读者(主体)阅读某一读物(客体)的实践活动。阅读活动,实际是读者与读物连续和反复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从书面语言和其它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过程。阅读活动的本质,是与阅读相关的物质过程与精神过程的统一,是个人行为与社会活动的统一,也是现实行为与历史记录的统一。因而,从广义上说,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狭义上说,阅读也是一个读者与读物相互作用,犹如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无声的谈话。读者在不断的汲取、吸收,也在不断的支付、倾吐。读

13、物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显现和深化着。这是一个充满动态的变化过程。也正基于此,所以要求我们回归课堂阅读的本体地位,把课堂的阵地交给学生,用于阅读,让学生有时间与读物、作者去对话。试想,如果我们将学生消耗在题海中的大量时间用于对鲜活的语言材料的直接感悟与吟诵涵泳之中,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怎样的充满生机与魅力,同时文章阅读的本质功能-信息解码、文化浸润、心灵沟通也将有可能实现。2、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我们所说的回归课堂阅读教学的阅读本体地位,就是要把阅读课当作阅读课上,把阅读活动当作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体,把阅读的可能和时间交给学生来掌握,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形成

14、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循序渐进教育心理学有一条重要的原则,要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跳一跳,摘桃子。语文的阅读教学虽不像数学、物理等课程那样要求内容具有严格的有序性,但作为教育的范畴之一,也要求阅读教学要符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水平与能力。然而在一些语文课上,阅读教学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教师不分年级、不区别对象、不根据课文特点,把查工具书认读生字、诊释词语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似乎学生能查字典词典就是学好了语文。阅读中一碰到生字难词便立刻让学生查工具书,不时截断文章的语义脉流,破坏了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影响了对文

15、章内容的正确理解。看起来是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际是降低了中学语文课的要求,这样的阅读教学严重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因为它仅仅注意了认读能力的培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更高层次的评价和鉴赏当然就更说不上了。有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草草地讲完教材中的内容后,盲目地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扩展,把自己在大学中文系学的文章拿来让学生品味、欣赏,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水平与能力,殊不知这样超越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欣赏,只会让学生在伟大的文学著作面前茫然失措地觉得自己的渺小,而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与进取的勇气。为了避免这些极端问题的出现,我们可以借鉴朱子读书法中循序渐

16、进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了解学生阅读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为本,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阅读能力,把他们引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去。(2)课堂教学中的熟读精思阅读教学的根本,就在于一个读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从阅读中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能够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情感的熏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种种知识,人们从而所以让学生多读、读熟就显得尤为重要。读是思的基础,通过思,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容,领会其中的内涵。可以说,让学生充分地读和思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可是在有些语文课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连教材读也没读,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主观臆断谈论作品、作者;或者读也没读就妙语连珠,回答得头头是道,这是违背阅读教学规律的。当代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我们可以借鉴朱子读书法中熟读精思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