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7042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摘录)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一、问题

2、提出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 转向“教会学习 ”。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一)研究进程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2002 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

3、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2004 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2006 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 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2008 年第七届观摩活动,继续关注语文本体的回归,将“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确定为研讨主题。在研究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历程中,我们共同

4、迎来了本次研讨活动。我们将审视语文教学的视角由“教师的教” 转向“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师怎样教好,到思考学生怎样学好。(二)时代背景这是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九年的今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学习实施阶段,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更加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它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在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视野下,明晰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深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仅仅依靠已经掌握的知识,就能赢得竞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成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只有具备知识更新能力的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

5、具备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埃德加?富尔在 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 ”可见,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已成为人类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二、课例启示(一)学什么从生命活动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生命无价,童年只有一个,我们用孩子有限的童年时光,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黄金时段去交换低效低质的课堂学习,是否为等值交换?1学需知用宝贵的 40 分钟,去学习孩子们

6、应该学到的东西。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落实各学段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要高效达成每课时教学目标,必须保证课时教学质量,做到省时、高效。2学未知学习的本质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本质是引发最近发展区,是唤醒和启发。我们应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将珍贵的时间用在解决学生困惑点及学习难点上。从认知发展维度看教学,有下限和上限之分。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定向于学生已经成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即使设计得再巧妙,也只能属于下限的教学。上限的教学着眼于学生未来可能的发展。 石榴一课关注学情,基于学生的预习起点和理解起点,有效点拨提升,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 (二)怎样学1扎扎实实地学读书时间比较充

7、裕。这是本届观摩活动本会场课例的普遍现象,相对前几届观摩活动而言,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学生有安静的时间,潜心阅读,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 匆匆等多个课例出现了连续 5 分钟乃至更长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拿着笔批注式的阅读。这显然加深了阅读理解的程度,思维也更加深刻。展现认知过程,体现学习规律。 活见鬼 、 钓鱼的启示 、 蜀鄙之僧 、 送元二使安西 、 槐乡五月等课例展现了或整体,或局部,学生从不会到清楚,从不懂到明白的发展过程。 画家和牧童更是将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2情趣盎然地学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不断变换的教学方

8、法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对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手段和方式感兴趣。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活动本身的兴趣,就得让学生有阅读成功的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最能激发兴趣的是那些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东西。如同电脑游戏也有失败,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此不疲,正因为它有未知性和挑战性。我们看到诸如称赞 、 老人与海鸥 、 杨氏之子等更多的课例,在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研读的学习欲望。尽管有的质疑环节只是一个形式,问题提出后,又将它束之高阁,但毕竟在进行有益的尝试。3触类旁通地学“教学教学,就是教 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

9、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 滴水穿石等许多课例都在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习策略的形成。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进入“不复需教”的境界。 尽管有的课例学法指导并不完善,但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它的变化。其中, 最后一头战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扎实、到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三、推进建议建议一:教学行为应进一步跟进观念决定行为。 “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十六字方针清晰入目。本次会议上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低年段目标重在识字、写字

10、,但用在指导识记字型上的时间普遍偏少;中、高年段让学生动手练笔的教学设计并不多见,只有天鹅的故事 、 桥 、 巨人的花园等几个课例;有的教学课时容量过小。现象二:有的教师语言依旧过于强势,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展示,难以引领学生静心品读、自主学习。现象三:串讲串问,逐句分析,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还在不停追问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上,老师不停地提问,追问,板书,反馈,范读,引读,递话筒,在学生间来回穿梭。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像盗梦空间里的盗梦者,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化表达无从谈起。建议二:目标序列需进一步探索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已知晓学段目标,而对于具体目标,特别是语言

11、训练目标,还存在一定模糊性、人为性。但构建语言训练目标序列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并要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因而目标体系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是我们在更长时间内的研究方向,需要持续探索、合力攻艰。建议三:“教会学习 ”转向力度和角度应进一步加强由“教会知识 ”转向“教会学习”,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超越。我们正处于转型期,期待实现华丽的转身。因此 “鼓励创新”成为本次研讨的核心关注点。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将用“否定内容分析式教学” 的方式,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引导

12、阅读教学越过顽固的魔障。遗憾的是,可能囿于比赛等客观原因,我们的转身还处在犹豫间尝试,尝试中徘徊,未能有大胆的突破。思索与行动同在,追求与超越同行。让我们承载着责任再次扬帆起航。感谢上课教师:为大家奉献出独具特色的课例。 “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本次活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一节课的磨砺中获得成长的营养、成长的方向,并让这段历程成为价值人生的宝贵财富。感谢全国小语会: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明确方向、交流分享的机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信我们这群有着执着教育信念的同行者,一定会实现从“理念” 到“行为”的完美统一。 最后真诚的感谢大会给与我这个大家分享交流心得的机会

13、,谢谢。 李明新校长评课录整理(会场二)【李明新:特级教师,北京市北京小学校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会给了我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向参赛选手学习的机会。这三天以来我和大家一样一直在认真听课,思考。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做非常系统,非常精妙的准备。我只是把自己两天半以来听课的感受、思考,以及我在评委会上所听到的意见进行一个汇总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今天的评课由我和大家比较熟悉的孙双金老师一起来评课。我们俩呢也进行了分工,交换了意见。前半段由我对这 17 节课能够形成共识方面,他们的优点是什么给予一定的总结,并且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后半部由孙双金校长结合这些问题对我们的阅读教学

14、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大赛评课任务艰巨,语文评课难度更大。我说大赛课,评课任务艰巨,是说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大赛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比赛本身,一个是通过比赛作为一个赛比,他传达了小学语文研究会的声音,对中国小学语文的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每一次小语的盛会,小语的大赛,都会对全国小语的一线老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再有了大赛的课是我们各个省市在研讨交流自己的课改成果。所以我们都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比赛能够学到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我之所以说语文评课非常难,难度超过其他的学科,是因为第一是我们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复杂性,特别是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理论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语文课程

15、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许多的理论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必然影响到对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我说语文难评是因为我们听课的老师期望值都很高,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名老师都抱着学习的目的,可以说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有的老师觉得听这样的课眼前一亮,也有的老师感慨听这样的课大失所望。为什么有这样截然相反的感受呢?我想这与看一节课的角度和作为阅读教学研究的深度有关系。听了 17 节课,我们有个总的认识是这些课在努力地体现今年七月中旬在大连召开的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的精神。在这个会议上,崔峦老师提出了“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点评课标准”。有的老师可能不熟悉。我简要做一个介绍:崔峦老师提出“一个

16、转向”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一个中心”是指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是指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点评课标准”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当然,我刚才说 17节课在努力体现会议的精神。 “努力体现” 这四个字实际是表明了这 17节课在追求或研究的方向,是方向问题,但在实际的呈现过程中到底对这些精神体现的成效如何,那将是研究的深度问题。应该说细致的探究,许多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认识都值得从理论到实践值得探讨,包括我们一会要公布的特等奖的课都有再研究的必要和再研究的价值。综合专家和评委的意见,我们认为 17 节课体现了可以用以下 3句话来概括。这三句话是第一“实现一个走向” ,第二:“增强四种意识”,第三: “体现观点关注 ”。第一点就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