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6927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课题名称平面镜成像 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内容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在前两节课的拓展,它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规律,所以说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课主要讲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三个问题:A 、学生的自主探究。B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C 、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比较了解,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的阶段,没有经过科学的探究,所以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2、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的形成。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 发现” 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的形成。教学方法引导、设问、点拨。学习方法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生活

3、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 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物理。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并在课后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玻璃片(20 块),平面镜(每个学生或者是每两个学生准备一个日常生活中自己用的小镜子),蜡烛(40 根),火柴(20 盒),白纸(20张),刻度尺(自备),铅笔(每人自备 2 支),棋子(40 个)等3教学环节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师生互评第一部分情境导入,定标自学引入新课展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同学们,西游

4、记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吧,相信里面的猪八戒肯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考你们几个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会,站起来就说,不会就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照镜子的问题,平面镜成像。(*手指课题:平面镜成像提前写好了在黑板上)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虚像的形成,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用课 件把 刚 才老 师说 的要求在老 师说 的同 时让 学生一看就可以了,不用特意再 强倾听,思考1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2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3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4猪八戒挨杀-肥了。5猪八戒看见泔水桶猛吃猛喝。6猪八戒

5、吃碗满嘴是竟是词。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引入课题。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明确了方向和4第二部分亲历实验,探究达标-平面镜成像特点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调 )其实平面镜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比如说:(*如果学生不说,老师进行提示)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别外一个自己,镜子里的这个“ 人” 就是我们自己的像。 (出示 课 件)下面就请同学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仔细观察,照照对方,照照自己看看有什么发现和疑问?大家可以从平面镜的外形、材料、成像的大小、远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出示 课 件,给 予提示)同学们的观察很细腻,说出了很多有趣和有价值的

6、问题,其中有同学提到了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探究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 (出示 课 件, 进行提示) 那么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本身之学生回答梳头、洗脸、练舞蹈、穿衣服学生观察、思考同桌可以互相讨论(*时间不要给的过长)然后说出自己的发现,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和同学可以一起回答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把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留着。思考目标这样设置能够让学生更真实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5间的位置和大小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你们说,老师说,都不算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共同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我们所提出

7、的问题。 (出示课 件, 进 行提示) 既然是平面镜成像,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肯定要用到平面镜,请同学们拿出平面镜,看见我们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有多远?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因此,我们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什么位置?(*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可是我们现在找不到?(*拿出玻璃板)请同学们观察,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这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么今天,我们就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作实验。 确定用玻璃板之后,我们来思考,讨论,回答:看见了,在镜子的后面,不知道像在什么位置,无从量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成能像。不同: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

8、可以看见后面的物体,镜子成像清楚,但看不见后面的物体。同学们表示认可。由浅入深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挖掘学生潜力。6看一下桌子上面为我们提供了三种物体,我们用哪种成像好呢?为什么?我们又如何利用桌子上的器材确定像的位置呢?我们可以选用桌子上的器材亲自试一试,同组同学之间互相想办法。(*可以让学生在前面一边演示一边说。学生如果回答出来,老师进行表扬:你太有才了。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就进行鼓励:看来老师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不用担心下岗的问题了。是否回答出来,都要用课件再演示一遍。)各位电脑们提高警惕了,现在所讲的内容是我们以前没有涉及过的,注意进行保存。(出示 课 件, 课 件上所 讲 的是替代法)

9、我们把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做替代法。用这种替代法,找到了像的位置,接下来我们研究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也就不难了。为了完成我们的探究目标,我们师生来共同的商讨一下实验的方案,确定一下实验步骤, (教 师 先是提示然后学生 说 完 补 充,最后学生回答:蜡烛,成像清楚。学生动手实验,互相讨论。然后回答。书上都有,我们把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做替代法。学生讨论、思考学生说的时候,怎么说都可以,也不用怕说错了。不会或者通过学生等自主活动找到了定位像的方法,实际上大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奠定了基础。基于学生实际的探究基础和水平,采用7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用 课 件重

10、 现 并 强调 学生 说的不好的部分) 。请同学们思考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教师提示:首先我们应该把有关器材拿出来,玻璃板和蜡烛直接放在桌面上好不好。第二步,应该就是确定像的位置了。第三步,我们如果仅测量一组数据准确吗?第四步, (课 件上先出示 带 有四个点的那个 图 )我们已经记下两次实验中的像和物体的位置,那么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关系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呢?我们准备要测量出哪段的距离呢?VERY GOOD 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出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用 课 件 边 演示 边说 ,但不要填 结 果) 最后千万不要忘记把我们自己的研究是说不全面的部分在教师的提示下在说。第一步:

1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 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 镜。在 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第二步: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竖立着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们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分别把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都记下来。(现在课件上那支笔画位置时有些乱)第三步:移动点燃的蜡烛,重新再做一次 实验。第四步: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 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教师提问的形式给予提示的半开放形式的探究8成果填在表格里面,否则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用手指着 课 件 说 )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的

12、形式进行实验并讨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 出示 课 件,分析和 论证 的提出 问题 那步检验我们的时刻到了,同学们来说一说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说完以后, 教 师 用课 件展示。在学生说出大小相等时,老师追问:怎么看出来的相等?学生随便说,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有可能在以上过程说出了第三点特点,如果说不出来教师进行提示)针对我们的探究,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学生回答1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3、与物体本身大小相等。2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学生提出疑问或者是发现。如果能直接发现出平面镜成像的第三条特点最好了。学生回答:像与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第三条特点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看着图9二平面镜成虚像吗?(教师指着学生课桌上带有四个点的那个图)提问:运用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看. 学生 说 完教 师 用 课件出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看来我们不 仅物理学得好,数学也学得相当不错呀.我们可以把成像特点简单记为:等大、等距、连线垂直,然后就可以很快的回忆出相关的内容。(*教师不写板书,手举着用电脑打出来

14、的纸条说就可以了,但不要贴,等着最后总结的时候,要用来贴)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大小相等的,对称的,所以猪八戒照镜子时看到镜子里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一个猪样,自然就是“ 里外不是人了”提问:比起老猪,孙悟空就聪明的多了。素有火眼晶晶这称。孙悟空的火眼晶晶会放光吗,引出我们的眼睛其实是不会放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物体,是怎么回事呢?垂直.学生倾听思考观察学生思考并回答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说出来.和前面的引入课题对呼就,使前后完整还起到总结的目的。通过设疑让学生回忆出光的反射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10三平面镜的应用没错,我们能够看见一个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同学们请

15、看屏幕 (出示 课 件, 课 件上展示是平面 镜 成虚像的分步的演示旁 边 配有字幕) 边问齐答的形式(根据情况也可以不问)1 1.S 能 够发射出多少光 线,方向如何?2.射到平面镜上的有多少条?3.我们选出其中的两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4.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 课 件出示眼睛 如果人的眼睛正于这两条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这两条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根据光线直进的原理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在镜后的交点 S,发射出来的。同 时 教 师 用 课 件出示,两条反射光 线 用虚 线 反向延 长得交点 S, 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我

16、们说 S,叫做 S 的虚像。 板书:平面 镜成虚像(用彩色的写)6(强调 的同 时 用 课 件出示1无数条、四面八方2无数条3 学生观察并思考4 不能、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根据光线直进的原理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在镜后的交点 S,发射出来的。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把物理和语文联系在起,体现11小结虚像那句 话 。)强调:刚才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根据反射光线找虚像的方法,如果这个物体不是一点是一条线段的话,那么这个物体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面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提到这们一句话:“猴子 捞不到的是水中月,人们摘不到的是镜中花。”为 什么呢?通过刚才这两句话,我们不仅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不仅是玻璃可以做为平面镜,什么也可以做为平面镜,其实只要是光滑的反射面就可以。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