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005729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5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 目: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所 在系: 计算机科学系专 业:学 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2014 年 5 月 5 日I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为适应社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本论文基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初步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方案。传统的教学最大的缺

2、点就是过多的限制学生,长此以往,学生被固定的思维模式约束,缺乏创新意识,本论文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教学改革的方案中包括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内容。本论文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改革课堂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串联学生本来的专业内容,从而达到调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的目标。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法;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II目 录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

3、.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11.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国内外研究动态21.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意义3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52.1调查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52.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52.2.1问卷调查结果52.2.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原因分析8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方案113.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思路的调整113.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内容的甄选123.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的调整123.3.1转变教师角色133.3.2转变学生地位143.3.3转变

4、教学工具及授课过程143.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的改变153.5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手段的改进16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验教学案例194.1衡阳市职业中专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验过程194.1.1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前的调查与分析194.1.2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204.1.3任务驱动法以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格式化文档为例224.1.4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后的调查与分析254.2衡阳市职业中专旅游1301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试验成效265.结论28致 谢30III参考文献31附录132附录234附录

5、336附录4371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对于二十一世纪而言,全面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有许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利用课本和图片等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模仿。众多学科中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框架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这门课程变成了应试教育,学生就难以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初目的。所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必须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其中可包括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缺乏创新意识、不适合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等问题,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和认识能力较差,他们对社会创新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