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86829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2017082215541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 : 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 地、 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 如果太阳月球、 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2过程与方法 :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

2、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教法学法 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教学准备课件、材料包 16、手电筒 16、科学记录单 16、大小圆纸片 1、篮球 1、小地球仪 1 【教材分析】 : 日食和月食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 “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 “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

3、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学情分析】 : ( 1)认知储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2)存在不足: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相对来说,因有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学生在操作模

4、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设计思路】 :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回忆日食的观察经历、观看学生所拍的完整日食照片激起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日食发生时的一些特点,推测日食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来探究日食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补充讲解来解答学生的疑惑,科学解释日食成因,形成内化。在日食研究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月食的成因研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能利用原知上的认识冲突通过

5、模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科学探究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能充分展开对科学问题的科学分析。【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在 2500 多年前,有两个小国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将士们尸横遍野,老百姓哀声载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泰勒斯预先知道有天文现象要发生,便扬言上天反对战争,某一日会使太阳消逝。到了那一天,两军正在酣战不停,突然,光芒四射的太阳被一个黑影遮住了,黑影从太阳的西缘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天色一片昏暗,仅有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双方士兵将领大为恐惧,于是停战和

6、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据考证,这是发生在公元前 585 年5 月 28 日的一次天文现象。2肯定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吧?(揭题并解释 “ 食 ” 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所谓 “ 食 ” 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月食主要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日食必发生在 朔日 ,即农历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 望日 ,即农历十五。【设计意图】 :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二)实践感受

7、阶段(观察) :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1猜测( 1)欣赏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设计意图】 :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2)反问: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你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 3) 、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 400 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书本 P53 阅读)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顺序看,

8、观察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设计意图】 :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2、验证: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多种方法的讨论A、 你会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什么材料代表太阳、 地球和月球? 大小不同的圆片:大圆片代表太阳,

9、小圆片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 皮球和投影机:投影机代表太阳,皮球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 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B、如果以手电筒、大小球作为实验材料,怎么来做好这个模拟实验?(方法指导: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设计意图】 : 实验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 也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

10、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并且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A、 (课件出示记录单)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B、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拟实验) 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 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设计意图】 : 交流中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

11、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记录单实验材料 手电筒、大球、小球、牙签、泡沫塑料、铁丝等代表什么 手电筒代表 大球代表 小球代表 三个天体的位置太阳实验现象研讨, 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三)结论形成阶段: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设计意图】 : 看日食成因示意图解释日食成因是为了提高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阅读 P54 材料(四)了解月食1出示发生的月食图片,

12、介绍月食的基本情况。2推测:发生月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呢?(生说师画)3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3)月食发生时是什么农历时候?【设计意图】 : 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 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4这个模拟实验大家能做吗?请大家课外完成。 (记录单仍要设计)(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 2、学生互相解惑后,可再播放日食和月食录像及相关资料,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13、 。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 3000 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设计意图】 : 课外延伸是让学生养成课后继续探究的习惯, 关于日食和月食还有很多值得学生课外研究和相关资料查询,我们布置的这些课外探究可以让学生做到,也能进行检查和反馈,并引发学生进一步观测的兴趣。板书设计:日食 太阳 -月球 -地球月食 太阳 -地球 -月球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记录单实验材料 手电筒、大球、小球、牙签、泡沫塑料、铁丝等代表什么 手电筒代表 大球代表 小球代表 三个天体的位置太阳实验现象 用表示,一个发现画一颗,请认真观察记录。注意: 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2.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注意: 1.将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2.将月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月食成因模拟实验记录单实验材料代表什么三个天体的位置太阳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