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86651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股市抽血机竭泽而渔11年05月28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三大抽血机竭泽而渔 股民伤不起 11 年 05 月 28 日 金融投资报鲁政委 ( 专栏 ) :培育成熟的股市文化既要为融资方着想,又要为投资方着想。要进行这方面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上市公司连续几年通过分红方式给投资者的回报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再融资。李大霄 ( 微博 专栏 ) :建议实施真正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市场化,对新股“破发”现象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A股如此深度和广度的新股破发已经超出了市场规律所能解释的范围,其背后暴露的是不合理的新股定价机制和发行改革尚未彻底市场化的弊端。2010 年全年中国内地加上香港股票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到的资金总额高达528 亿美元,摘得全球股市

2、IPO 融资桂冠。不过,与大规模股票发行筹集资金不太协调的是, 中国股市今年整体表现不佳,基准的 上证综合指数 (2709.947,-26.58,-0.97%) 跌幅仍然高达 11.4%, 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预计 2011 年中国 IPO 融资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 但时间才刚到 5 月底, A 股市场 IPO 的总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 1500 亿,从今年 1 月截止昨日收盘,上证综指从 2700 点涨至 3050 点再回到 2700 点附近,虽然指数波澜不惊,可多数个股短期跌幅超过 20%,多的甚至高达 40%、 50%,从 4 月开始,A股两市开始加速下跌,一个半月的交易

3、时间跌去了 300 点有余,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怨声载道,究其原因,高价 IPO 超募、上市公司不断再融资和国际板、新三板的排队抽血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抽血机”一:高价 IPO 集体超募“如果你只说自己募集一两个亿,那就太丢人了,现在发新股,不募集三五个亿,还真拿不出手。”这是今年年初一位公关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的内幕,“公司、投行和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既得利益者,都希望超募,这样大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至于怎么才能超募,那就看你的本事了。”现状:巨额超募资金闲置一方面,新股高价 IPO造成大量超募,而另一方面,却是这些超募资金其实大多都在闲置,存银行、买理财产品甚至买楼买车,不亦

4、乐乎。统计显示, 09-6-18 以来实现 IPO 挂牌的 454 家公司到目前为止共募集资金 6911亿,其中超募额高达 3847.64 亿。但是,这么多超募资金,却有六成以上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仍在沉睡, 未能发挥作用。 特别是创业板的启动, 让这种超募现象登峰造极。09-10-30 , 创业板 28 只新股问鼎 A股市场, 发行市盈率超过 60 倍的有 14 家, 占 50%。在 2010 年内, 于 A股市场通过 IPO方式完成募资的 344 家公司, 合计募集资金 4907.23亿元,超募 3024.2 亿元。造富游戏由此开始。 乐普医疗 (20.140,0.02,0.10%) 的

5、控制人蒲忠杰、 爱尔眼科 (32.300,-0.36,-1.10%) 的创始人陈邦,成为当时创业板造出来的首批富人。从这以后,“双高”似乎不再只形容肥胖人群,而成为了创业板新的代名词,广东 汤臣倍健 (45.880,-0.91,-1.94%) 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际,发行股价为每2 股 110 元,对应市盈率为 115.29 倍。而在中小板中,这种高价发行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最为典型的便是 海普瑞(32.13,0.73,2.32%) ,询价机构与保荐机构互相捧场,询价机构的最高报价竟然达到250 元, 公司发行价最后定在 148 元, 超募资金 50 多亿。迄今为止,募资已投入金额为9.7

6、5 亿元,尚有 49.6 亿元分文未动。而且,其中 9 亿元现金则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影响:使股市快速失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易宪容 ( 专栏 ) 说, 目前的市场持续下跌就是市场扩容过快的结果, 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而且新股发行价过高。 2011 年 4 月,共有 17 家风险创投机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 IPO, 合计融资 23.19 亿美元。 目前, 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共创造了 54 笔 IPO 退出,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高达 11.52 倍。在对有上市潜力的公司进行资金入股等支持后,再将这家公司“包装”上市,短短一两年, 突击入股的风险投资机构就能拿到 10 倍以上的获

7、利。 一家公司上市成功背后,多家机构分食大蛋糕。“上市公司和创投以及保荐上市的券商们倒是高兴了,可投资者就惨了。 ”易宪容说, 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 虽然饱受投资者指责, 但现在“三高”问题仍然严重。兴业银行 (13.98,0.12,0.87%) 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目前市场的萎靡不振除了欧债危机、存准率连续上调,资金面紧张外,与股票市场的供求状态有关。如新股发行这一块,虽然大都是小股票,但连续不断的发行,其累积效应不可小视。“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些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不是用于投资合适的项目,而是用来买地、买房、买办公设备,有的甚至放在银行里吃利息”。鲁政委说,有钱花不掉,成了创业板

8、一个奇怪的通病。而被花掉的钱,干了些什么也不一定。在谈到资金问题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任何一家股票市场,资金都是影响涨跌的重要因素,中国股市也不例外。现在中国股市资金失衡,新股发行过快,去年我国新股发行已经居全球首位,但股市表现全球倒数第三。呼声: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了冤大头高价 IPO 肥了上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却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为最后的冤大头。新股上市从首日涨幅 100%以上到现在破发, 新股中签率从万分之几到现在百分之六十, 这无疑是一个讽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 90%是散户,该群体对发行价没有发言权,少数代表多数报价,不仅使定价很难代表大部分投资者的真正投资愿望,更为

9、上市公司、承销商和询价机构等利益团体抱团谋利提供便利。承销商为了获取较高的发行费用,必然倾向于高市盈率发行,千方百计为拟上市公司进行过度包装;而对上市公司来说,超募可以降低筹资成本, 追求低成本筹资是理性筹资人的必然选择,这与承销商的超募倾向不谋3 而合。加之监管的薄弱,伴随着利益团体的各得其所,超募也成为必然。”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潘成告诉记者。“我是专业打新者, 2009 年和 2010 年我都完成了全年 9%的收益,虽然是比不上很多游资敢死队一天的收益, 可是非常稳定。 但是今年 1 月打新到 4 月, 我亏了十五万。 ”“抽血机”二:再融资个个如狼似虎股市确实是一个投融资的市场,但现在的

10、问题是投资不见效,融资变着花样来。在新股高价 IPO 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银行为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再融资,部分企业为解决产能扩张中资金不足的再融资,都将对资金的欲望放在股市之上。不仅如此,就连以前部分受限制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也可以开禁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现状:大家都把眼睛盯在股市上据统计,今年迄今共有 67 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总计融资 1871.40 亿元。此外,还有 163 家上市公司提出增发预案并尚未实施,计划融资总规模高达 4167.32 亿元。统计显示,已进行增发的 67 家上市公司中仅 3 家选择公开增发,合计融资 65.70 亿元,仅占已融资额的 3.51%。而在提出增发预

11、案的 163 家公司中,仅 8 家上市公司选择了公开发行的方式,预计融资总规模为 272.26 亿元,占比也不过 6.53%。去年 12 月份以来,截至 5 月 27 日,累计有 21 家上市公司公告拿到证监会核准增发批文, 但至目前尚未实施。 其中 3 家为公开发行, 18 家为非公开发行。大盘的连续下跌,确实困扰了不少计划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对于已经拿到增发批文的公司来说,进入了 6 个月的倒计时,更面临着“股价跌、时限紧”的窘境。据统计,截至昨日收盘,在拿到增发批文的公司中,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增发价或接近破发。影响:只顾圈钱没有回报之怪象李大霄说, 上市公司再融资本来无可厚非, 但现

12、在的问题是这些上市公司只顾圈钱,而不思回报。有人认为,现在好多上市公司已经采取了定向增发,这样对市场的影响不大。而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而客观地说,只是它比公开增发的影响面要小一些而已, 而并不是对资金面没有影响。除非像 中石油 (10.97,0.09,0.83%) 那样直接增持股票,对市场就没有负面影响。鲁政委说, 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上市公司再融资就两只眼睛盯着股票,这是导致市场扩容压力加大的原因之一。现在除部分银行要进行再融资外,其它上市公司需要再融资 4000 亿以上,是去年同期的近 5 倍,接近去年全年增发预案中募集资金总额 4

13、931 亿元。上市公司今年再融资规模急剧扩大,主要归因于货币政策紧缩, 连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致使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贷款难度加大、成本抬高。据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随着贷款利率提高,公司一季度的财务费用增加了 1000 万元。这对于一个年净利润不到 1 亿元的公司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因而,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资4 本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也就在情理之中。易宪容指出,上市公司圈钱现象明显,不仅在新股发行上圈钱,而且上市后通过再融资继续圈钱。 如果任由再融资潮泛滥,势必对本来就弱势的股市形成巨大的压力。管理层是否因此出手调节还难以预测,但这并不是没有先例。 2008 年, 中国平安(47

14、.97,0.25,0.52%) 推出千亿再融资计划, 考虑到该融资规模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巨大,在监管层的介入下,该融资计划未能成行。而在 2009 年末,监管层对再融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等用途做出限制,导致 10 多家公司纷纷调整方案,取消了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募集资金额度大为缩水。呼声:让资本市场承受不起东北证券 (19.26,0.03,0.16%) 策略分析师沈正阳对于上市公司大规模的再融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作为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通道,再融资成为不少公司做大做强、解决经营性现金流压力的基本方式。但在股指处于高位时,由于增发价较高经常会套牢参与的

15、投资者,另外,企业融资规模过于庞大,也会造成市场恐慌,股价下跌。在不少投资者看来, 银行等巨无霸的再融资和新股的再融资,是目前股市最难以承受之重。以银行为例,以补充资本充足率为由头,再融资需求强烈。以 招商银行(13.79,0.20,1.47%) 为例, 其在今年 4 月就明确提出要为补充资本充足率再融资 600 亿元。此外,不少上市不久的公司,也开始再融资。如欧菲光、 珠江啤酒(15.67,-0.57,-3.51%) 、 大连港 (3.73,-0.03,-0.80%) 等公司都是去年才上市的公司,上市时间多在一年以内, 再融资的规模多在 1 亿元以上, 大连港 IPO 时融资近 30 亿元,

16、此次计划发行公司债, 再融 25 亿元。去年 8 月才上市融资 7 个多亿的欧菲光 2009 年的净利润才 5098 万元, 2010 年业绩只增长 2%,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还下降,这样的公司现在又开始发债融资,由此可见其对资金的渴求有多么强烈。如此类推下去,老的新的一齐来,大盘小盘股都狮子大开口,股市怎么承受?“ 抽血机 ” 三: 国际 、新三板排队“ A股目前很多问题没解决好, B 股也成了僵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冒进地上国际板和新三板,资金分流是肯定的。”一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说,如果国际板来了,他肯定要去买世界 500 强公司,“即使是像茅台这样的优秀公司比起麦当劳来,你愿意投资哪个?大资金挤泡沫,其实是为了腾资金出来。”现状:千亿资金需求只是开始刚闭幕的 2011 陆家嘴 (15.08,-0.30,-1.95%) 论坛上,证监会主席 尚福林 ( 专栏 ) 表示国际板已经“越来越近”了。 由于担心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可能对 A股造成“抽血效应”,外加市场资金面出现日趋紧张的局面, 5 月 23 日 A 股市场出现 2.93%的大跌。5 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