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85869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地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 页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 -地理下图为 2015 年 2 月 6 日摄影师在西湖拍摄到的日出景象。 太阳从城隍阁正后方升起,金色的阳光勾勒出阁的形状,投向湖面,呈现出非常优美的景观。读图完成 1-2 题。1. 拍摄该日出照片时,摄影师位于城隍阁的什么 方向(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2. 下列日期中,在同一地点也可能拍到上图所示日出景观的是( )A.5 月 6 日 B.8 月 5 日 C.11 月 7 日 D.12 月 22 日(第 4 题组) 读北半球亚热带同纬度大陆东、 西两岸沿海两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完成下题。3地区

2、降水A冬季多雨 B夏季多雨 C。秋冬多雨 D全年多雨4地区利用当地典型农产品,可发展A 葡萄酿酒 B橡胶加工 C甜菜制糖 D玉米制乙醇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第 2 页 共 2 页5.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 抬升C. 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 l00 个女孩所

3、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 103-107 之间。下图为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图,读图回答 7-8 题。7. 影响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因素有( )教育程度 自然环境 人口政策 经济水平A B C D8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城市化 B社会稳定 C人口再生产 D国防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9. 图中最大高差约为A 78 米 B 88 米 C 98 米 D 278 米10. 图示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淡水11. 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A

4、 B C D第 3 页 共 3 页36.( 26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一带一路” 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初步估算, “一带一路” 沿线总人口约 44 亿, 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 分别约占全球的 63%和 29%。 “一带一路” 作为中国首倡、 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材料二:“一带”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条线路(如下图):中蒙俄经济带: 主要通过环渤海、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 蒙古等国家的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 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 主要包括吉林省的长吉图开发

5、开放先导区等。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 新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深化与中亚、南亚、 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国 -南亚 -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1)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修建铁路时主要会遇到的困难?( 6 分)( 2)分析关中天水城镇群发展区位优势条件。( 8 分)( 3)“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

6、城市。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8 分)( 4) 根据材料二说明 “一带” 中新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及由此该采取哪些措施来 发展新疆的经济?( 4 分)37( 20 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德国被称为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外贸中心,港区延伸到宽阔的易北河口,航道水深十多米,大型海轮可直达。下图德国区域示意图。第 4 页 共 4 页材料二:德国计划在 2022 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压缩火电装机容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以及改造新型智能电网。德国的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中近 90%是用户端的“屋顶电站”。材

7、料三: 德国工业产品以品质精良, 近期, 德国政府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 4.0 战略,“德国制造” 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是中国和德国国家级合作项目,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各种研发设计、检测认证、技术转移与服务、新 IT 、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会展和职业培训等产业。( 1)汉堡欲打造成为欧洲港航物流基地,分析其优势条件。( 8 分)( 2)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是近年来中德加强经济合作的缩影,简述“德国制造”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6 分)( 3)中国 75%的光伏发电是西部荒漠电站。与德国“屋顶电站”比较,指出中国西部荒漠电站的优缺点。( 6 分)

8、42.( 10 分)旅游地理2014 年 6 月 22 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46 个世界遗产项目。历时八年,中国京杭大运河申遗终获成功。图 15 为中国京杭大运河遗产路线图。第 5 页 共 5 页说明中国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突 m 价值和独特性及申遗任务重、难度大的原因,并简述中国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43.(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4 年 11 月 24 日,新疆气象台发布寒潮入侵预报,受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影响,24 日午后到 26 日将有寒潮天气影响新疆。其中,伊犁河谷、博州、北

9、疆沿天山一带、 天山山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新疆山口地区风力可达 8 9 级。简述图中 P 地出现暴雪的原因及此次寒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并说明该区域防御寒潮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选择题: 1-5CCBAC 6-11 BDD BCA 36. 【答案】( 1)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两大洲,其地域辽阔,沙漠戈壁纵横,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多种文化共存,协调较困难。( 9 分)( 2)处于我国内陆中心,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科教实力强;工、农业经济基础较好;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位于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上,交通便利,

10、城镇带已初步形成,经济腹地广。( 10 分)( 3)为省级行政中心;商贸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陆上邻国多,利于我国与邻国的商贸往来。( 8 分)( 4)新疆是连接我国东部至西部国家的重要通道,具有开放窗口的作用;( 2 分)影响:促进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大力发展电力、交通、能源等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内地产业转移;加强新疆与中亚国家及内地各省城市联系,促进之间贸易发展,带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 8 分)37. 【答案】( 1)位于欧洲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地处经济发达西欧,商贸往来频繁;建港条件优越,港阔水深;以大城市为依托,经济腹

11、地广。(每点 2 分,答对其中四点得 8 分)( 2)加强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发展科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水平;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或发展高端产业链);加强工业管理和产品服务;树立品牌,增强竞争力(拓展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扶持)。(每点 2 分,答对其中四点得 8 分)( 3)太阳能资源丰富;荒地广阔,低价低廉;远离消费市场,电力远距离输送学科网的成本 较高。( 6分)42答案:突出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1 分)独特性:人文景观与白然风景齐备,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共存。( 2 分)原因:作为跨地域、大体量的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众多

12、,文化遗产丰富,多部门交叉管理,故其整体保护和联合申遗的任务重、难度大。( 3 分)意义:有利于提高京杭大运河的知名度和遗产价值;增强公众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推动京杭大运河沿岸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合理、充分的开发利用大运河。(每点 1 分)43答案:原因: P 地为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白大西洋的暖湿空气白西进入谷地后,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水;同时受寒潮的影响,气温剧烈下降, jm 现暴雪。(每点 2 分)危害:农作物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致使牲畜死亡;暴雪和大风致使交通受阻,电力、通信中断;房屋倒塌,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点 1 分,任答 3 点即可)措施: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和警报,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寒、防冻措施,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车辆上路要采取防滑措施,确保安全;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应急与抢险救灾 T 作;培育和推广耐寒作物。(每点 1 分,任答 3 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