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985436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新技术第三讲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难点3.2 施工测量的作用与任务3.3 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4 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第3章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难点,在超大型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建筑高度增加,受制于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要求,测量传递次数增加,若仅采用传统的层层传递的测量控制方法会出现累计误差严重超限的问题,另外因为超高,建造过程中建筑物自身摆动,以及风载、温度等对结构变形影响均会加大,相当于是利用一套误差逐渐变大的主控点控制一个时刻变化的结构,那整个工程的测量控制将是一个非常混乱失控的状态,故在超高层结构施工过程中必

2、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影响。,2,3.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难点,3.1.1 技术难度大(1)超大型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测量累计误差大。(2)超大型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形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空间位置不断变化,保证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难度大。(3)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通视困难,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3,3.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难点,3.1.2 精度要求高超大型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

3、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过大的施工测量误差不但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如长距离高速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恶化超大型项目结构受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为加快施工速度,超大型项目多采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4,3.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难点,国家规范对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一般建筑工程高。建筑高度(H)越大,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越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要求:30 m150 mm,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30 mm。,5,3.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难点,3.1.3 影响因

4、素多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精度除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影响外,还受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超大型项目造型、基础和侧向刚度等设计对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显著。建筑高度越高、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超大型项目变形越显著。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大型项目沉降越大,差异沉降越显著。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大型项目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越大。超大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受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也非常显著。施工环境中风和日照作用下超大型项目的变形众所周知。,6,3.2 施工测量的作用与任务,3.2.1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的作用(1) 施工测量是联系设计与施工的桥梁,是设计蓝图转化为现

5、实的必经环节。(2) 施工测量是超大型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只有测量定位工作完成以后,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才能大规模展开。(3) 施工测量贯穿于超大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是衔接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4) 施工测量是超大型项目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过程中和运营期间进行的变形监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超大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7,3.2 施工测量的作用与任务,3.2.2 超大型项目施工测量的任务(1) 建立施工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为施工放样提供依据。(2) 随超大型项目施工高度不断增加,逐步将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引测至作业面。(3) 根据施工测量控

6、制网,进行超大型项目主要轴线定位,并按几何关系测设超大型项目的次要轴线和各细部位置。(4) 开展竣工测量,为超大型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和维修扩建提供资料。(5) 在超大型项目施工和运营期间,定期进行变形观测,以了解其变形规律,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在超大型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所有任务中,最重要的是将平面控制网正确地向上传递至高空作业面,确保超大型项目的垂直度。,8,3.3 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3.1主控点传递及控制方法1.主控网的选择针对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特点,主塔楼主控网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各个主控制点必须能够闭合,以便于在传递之后能够

7、互相校核,保证控制网传递精确,避免个别点传递误差造成整体控制误差。(2) 由于该项目施工过程分混凝土核心筒和外框钢结构两大部分独立组织施工,而最终两大部分的测量定位必须统一,因此控制点在选择布置时需考虑能同时满足两大部分的测量工作需求。(3) 测控点能够非常便利地传递至各个工作面以进行细部构件测量放线工作(如顶模平台上),因楼层较多,测量工作量比较大,在传递时若传递通道不通畅,将会给测量工作增加非常大的负担,进而对整体工期控制也会造成影响。(4) 测量传递通道不宜影响钢梁的安装、测量控制点位不宜影响后续管道、线路、墙体砌筑等施工,避免遗留太多的后补施工工作。,9,3.3 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

8、中心项目施工测量技术,2.主控网传递控制方法(1)以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设置测量控制中转。(2)选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3)平面控制网的竖向引测采用激光铅直仪进行,外控引测点设置在顶部核心筒作业面下部的测量悬挑钢平台上和下部已经施工完的外框楼板上,内控引测点设置在核心筒内楼板测量孔处,见图3-1。(4)利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网的传递。(5)设置单独的平面复核控制网,在核心筒内楼板设置独立的平面控制网,见图3-2,并独立传递,逐层跟进复核主控网的测量控制效果。,10,11,12,3.3 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测量技术,(6)将测量控制点向外围扩充加密,在周边已有建筑物制高点设置大控制网

9、,主要在周边海关大楼、珠江投资大厦和利雅湾商住楼三个点(均为强制对中点)。其作用有两个,一可以作为主塔楼主控轴线(点)后方交会检测方向点;二可以作为GPS检测时坐标起算点。(7)每次控制网中转传递一次均采用GPS对新控制点进行复核。(8)测量主控每54 m高度设置中转,所有测量均从最顶部一个中转站向上引测,层间吊线仅做测量作业复核用,避免层间累计误差,同时避免全部从底部引测造成建筑高度较大时摆动引起的测量偏差。(9)所有测量引测均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避免因温度偏差引起的结构变形而造成测量偏差。,13,3.3 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3.2核心筒测量控制由于该项目采用

10、的顶模系统设计有一个刚度很大的钢平台,覆盖了整个核心筒区域,经过对钢平台的监测,其晃动基本为零,可作为楼层测量中转。采用激光铅直仪,利用外控任意三个点,引测至顶模钢平台上,每三层需全引一次六个点闭合校核,见图3-3。三点闭合无误后,采用全站仪在钢平台上测设核心筒墙体控制网,利用手持激光铅直仪进行模板上口控制点的测量定位,见图3-4。利用外六角点及内控1#、2#、3#点从测量控制中转楼层向上投射,利用激光接受靶放置在模板上口检查模板定位偏差,见图3-5。,14,15,图3-3 外控点投递至顶模平台示意图,16,3.3工程案例1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3.3空间钢结构测量控制外框钢结

11、构测量主要采用六个外控测量控制点进行,见图3-6图3-8。3.3.4实施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系列措施,并结合施工过程进行的沉降观测、24 h连续监控塔楼变形及摆动、48 h连续监控塔楼变形及摆动、各楼层标高变化等监测措施,以及辅助虚拟仿真分析结果,整个结构施工过程中精度完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17,18,3.4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4.1概述1.施工测量特点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广州塔建筑特点给施工测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1) 外部钢框筒钢管柱呈三维空间倾斜,除必须进行三维空间点定位外,尚需考虑构件转动影响。(2) 广州塔位于珠

12、江岸畔,塔体结构纤细,故施工过程中受风荷载影响大,结构容易产生晃动。(3) 结构高度达454 m,结构顶部的测量传递累积误差控制要求高。(4) 楼层结构不规则,测量通视条件差。,19,3.4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2.施工测量难点综合上述施工测量特点,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产生了如下一系列的难点:(1) 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2) 各单体独立施工,如何保证各轴线系统的统一性。(3) 结构施工时间跨度将近4年,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统一。(4) 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5) 各分包测量系统差异统一协调的管理、钢结构与混凝

13、土两种不同材料体系所引起的不同压缩变形差异的协调、风荷载以及日照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的控制。,20,3.4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针对该工程异形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将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来克服一系列的难题。在施工中,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测量控制科研成果,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通过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解析,建立空间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同时,在该工程的施工中,充分发挥先进测量技术在异形超高层建筑施工

14、中的作用,使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均在受控范围内,确保空间定位及时准确,精度合理,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见图3-9。,21,22,图3-9施工测量示意图,3.4 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3.4.2平面测量控制网布置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且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要求。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

15、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23,3.4 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结合该工程的特点,按测量控制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该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该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1.首级GPS平面控制网鉴于广州塔项目的施工对测量精度的超高标准要求,故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而建立首级平面

16、控制网,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对核心筒钢混结构施工放样和外框钢结构节点安装定位的需要。首级控制网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稳定可靠地点,其担当全局性控制的作用,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为时近4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为此,由5个外控点组成首级测量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技术观测,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24,3.4 工程案例2广州塔项目施工测量技术,(1) 平面控制点的选取与建造外控点选择较稳定的地面或楼龄在5年以上并且楼高在50 m以下的顶面布设观测墩或观测站。同时,能得到长期有效保护、便于观测和施工作业;点位附近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无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站、高压电线等其他干扰源。根据以上原则,在珠江对岸设置两个点;在珠江帝景、赤岗塔和新鸿花园分别设置一点,见图3-10。外控点距电视塔主体建筑施工区域均在0.41.0 km的范围内,内控点在核心筒施工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