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98380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题 目 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学生姓名 学号 入学时间 2013 春 专业 护 理 学 指导教师 试点单位 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2015 年 4 月 1 日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材 料目录1指导任务书( 2 )2指导记录表( 3 )3写作提纲( 4 ) 4论文提要( 5 )5论文正文 ( 69 )6参考文献( 10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 11 )8答辩记录表( 12 )9审查意见( 13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 )指 导 任 务 书毕业论文题目 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学生姓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主任医师 毕业论

2、文研究的内容及要求:一、研究内容: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对 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分析,并且给与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给与患者认知性护理、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指导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本组 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经过心理问题分析及合理有效的护理后,精神状态、情绪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绝望、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康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患者的睡眠障碍、认知障碍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体质量减轻。实践结果证明,心理护理对策有效可行。二、要求:1按要求完成论文,选题适当,有一定的实用

3、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2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3围绕论文的观点正确,材料充分,数据可靠,论证比较有力,逻辑性比较强,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材料所必需的附件基本齐全。4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论文 4000 字,文献综述 8000).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1、期限:自 2015 年 3 月 15 日起至 2015 年 5 月 25 日2、具体进度安排:时 间 完 成 内 容2015.3.15 至 2015.4.1 定选题方向、确定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2015.4.2 至 2015.4.30 写出论文初稿。2015.

4、5. 1 至 2015.5.15 反复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第二、三搞2015.5.16 至 2015.05.25 论文定稿,并提交论文。1毕 业 设 计 (论 文 )教 师 指 导 记 录 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试点单位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护理学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3.15-2015.4.1指导内容:确定选题方向并拟出协作提纲。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 4.2 -2015.4.30指导内容:指导学生写出初稿。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5.1-2015.5.10指导内容:指出第一稿中不足之处,并从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从而完成第二稿。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5.

5、11-2015.5.15指导内容:指出第二稿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完成第三稿。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5.16-2015.5.25指导内容:指导修改第三稿,然后定稿。2写作提纲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1.2 方法1.3 疗效评定标准2 心理分析3 心理护理3.1 不同时期心理干预措施3.1.1 治疗初期3.1.2 治疗中期3.1.3 治疗后期3.2 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内容3.2.1 准备阶段3.2.2 干预阶段3.2.3 后期阶段3.3 对家庭的心理干预指导4 结果5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3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

6、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分析,并且给与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给与患者认知性护理、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指导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组 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经过心理问题分析及合理有效的护理后,精神状态、情绪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绝望、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康复。效果良好。结论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患者的睡眠障碍、认知障碍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体质量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践结

7、果证明,心理护理对策有效可行。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病人;心理分析;护理4正文:老年抑郁症,是特别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属于功能性疾病的范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抑郁症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促发因素,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老年抑郁症患者年龄多数在60 岁以上,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失眠、悲观厌世、兴趣减退等等一系列持续的抑郁心境。心理护理贯穿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整个治疗当中,患者积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转归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患者能够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以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8、1 一般材料本组选取 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 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 56 例男性患者、46 例女性患者,年龄在 62.589 岁,平均年龄 69.6 岁,均首次发病。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26 例,中学 55 例,小学 14 例,文盲 7 例。婚姻状况:有配偶 66 例,无配偶 36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抑郁症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酒精、药物依赖者,全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签署了知情通知书。1.2 方法对 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分析,并且给与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给与患者认知性护理、鼓励患者参加活动

9、、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指导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1.3 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应用 SPSS l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心理分析2.1 病因分析老年抑郁症,与老年人大脑的退行性改变等机体老化有关,与老年患者频繁遭受精神挫折密切相关,也和药物因素密不可分。疾病发生大多数是由于患者退休之后的孤独感,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丧偶的老人,常常会导致悲观绝望、丧失自信、感情淡漠、孤独、消极、疑神疑鬼、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并且伴有失眠及躯体不适,进而引发认知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甚至产生了自杀心理。此外,一些生理原因如脑功能的退

10、化、血管疾病、5正常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调节情绪的中枢神经递质改变等都与老年抑郁症的产生密切相关。2.2 心理分析老年人由于生理的退化,社会和家庭的不顺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下,抑郁症发生的几率很高,常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疑病性。老年人患抑郁病以后,经常会产生害怕或者恐惧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担忧。病人以一些不太严重的躯体症状为根据怀疑自己有严重的躯体病或怀疑自己已有的躯体病加重了,或原本只有一些小病,却怀疑自己有不治之症等。常常认为自己身体不健康,有疾病。二是激越性。患者常出现焦虑不安、激动、恐惧不少人终日担心自己和家人将患重病或将有大难临头从而终日坐卧不宁、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并常

11、伴有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总想不愉快的事情等。病人常常会感到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而产生精神压力,出现烦躁、易激动,或与激越相反的行为僵滞、不语不食等表现。三是隐匿性。是以各种轻微的身体不适为重要症状,情绪低落表现也不太明显,看似表现正常,所以抑郁症状也易为家人所忽视,导致病情的拖延,常在发现老人有行为异常或自杀企图时才让其去就诊。隐匿性是导致抑郁症加重的主要原因。四是妄想性。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多出现疑病妄想、罪恶妄想,贫穷妄想,被害妄想等负面妄想,总感觉自己和佳人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常常有怪异的行为表现。五是抑郁症性假性痴呆。抑郁症性假性痴呆属于认知障碍。病人对以往、当前事物、既往学到的知识失去正确的

12、判断在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脑的思维活动减缓等。六是季节性。部分老年人有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特点,每当冬季来临,老年抑郁症出现抑郁发作,而春季或夏季来临,抑郁缓解。七是轻生的倾向。老年抑郁症病人轻生的危险性较其他年龄组大得多病人轻生前表现异常称自己病好了,或表现异常高兴给人以假象而放松警惕。也有一些采取隐蔽的表现。3 心理护理3.1 不同时期心理干预措施3.1.1 治疗初期建立信任性的护患关系,确保患者的积极参与与合作,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活经历、重要生活事件;了解6患者在生活中的最基本信念、假设、期望、规则和态度,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运用合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

13、,在于患者不断地接触与沟通过程当中,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依赖关系。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了解其真实想法,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职业等个人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3.1.2 治疗中期帮助患者分析自己的病情,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病因及预后,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每天讲课 30min,注重互相沟通。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每 10 人一组,每周 2 次,每次 4060min,中间休息 15min,每次一个专题。与患者共同安排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活动内容。每日约 2h。每天讲课 45min,培养患者学会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以提高患者

14、对自身的认识,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3.1.3 治疗后期引导患者自我回顾总结,扬长避短。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合理安排娱乐活动,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社会活动,不断培养兴趣爱好,同时联系患者家属、亲朋好友尽可能给予患者关照、关爱与心理支持,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尽可能抽出一定时间探望患者,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家人的温暖。3.2 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内容3.2.1 准备阶段帮助患者认识到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为患者制订治疗计划,安排治疗日程设置;用结构方式教患者评估其自动想法,每次治疗后布置家庭作业,监测自动想法。帮助患者察觉他(她)的现实生活下在发生什么事情,其消极信念、自动想法、想象和行为如何使自己易患抑郁持续存在;使患者逐步进入认知治疗过程。3.2.2 干预阶段和患者一起分析患者的负性思维活动并进行修正,识别并矫正负性自动思维,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在身体有变化或感到不适时,要重视,及时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但是,也不要稍有不适就终日忧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以致让疑虑忧郁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3.2.3 后期阶段展开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提高化解负性应激事件的能力,鼓励采用积极应对的防御机制,克服困难,渡过逆境,走出灰色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