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2697997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如何杜绝“为官不为”范文一、做好扶贫资金的监管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也屡见不鲜。从各地查处曝光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来看,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价值观扭曲、法治观念淡薄、群众意识缺乏,打着扶贫的旗帜,有的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冒领、挪用、挤占、贪污扶贫资金,有的欺上瞒下,搞“数字脱贫” 、虚假脱贫。这些案件也折射出当前扶贫领域中党风廉洁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在扶贫资金、项目增多的过程中监督存在滞后、缺位、错位的问题。扶贫领域腐败侵占的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从严查处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刻不容缓。我认为做好扶贫

2、资金的监管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扶贫项目与其他部门的项目统筹工作和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目前,一些扶贫项目假立项、假实施、假验收、假报账,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上的低效浪费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项目选项不合理、可行性论证不扎实、设计方案不科学、预算不准确造成的,有些项目实施起来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或根本无法实施。因此,做好扶贫项目的前期规划,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是扶贫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发挥项目效益的关键。在扶贫项目的规划上,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心,将扶贫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具有相同建设内容的项目统筹安排,做到长短结合,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统一规划、统一论证、统一实施、统一管理

3、、统一验收、统一决算。同时,注重扶贫项目的群众参与性,实行扶贫项目群众“公推公选” ,真正使项目受群众欢迎、由群众实施、使群众获益。防止项目多头申报、年年申报、多头安排资金,防止项目实施单位弄虚作假、张冠李戴,以同一项目应付多部门检查的现象,还能发挥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提高扶贫项目的质量。二是加强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部门专项资金的整合,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变分散资金为板块投入,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的总体目标,将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与本级交通、水利、城建、农业综合开发、支农专款中具有相同建设内容的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建立和健全长效投入机制,统筹规划,

4、变分散资金为板块投入,集中资金实施优势项目,适度扩大项目投资规模,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实施周期长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可按项目预算一次性将资金安排到位,分年度实施。在资金安排上要避免暗箱操作,增强透明度,不搞照顾平衡,不安排“人情项目”项目,减少“戴帽”项目。三是不断改进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建立公示制度,实行“两个公开”即公开扶贫资金计划分配和使用情况,公开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报账制,扶贫资金必须实行封闭运行,直达项目,资金的拨付要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坚决杜绝使用虚假和不合规票据报账问题。严格实行

5、项目管理,规范扶贫项目库建设,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要严格实行扶贫项目检查验收考核制度,对扶贫资金的检查验收,可采取由政府领导、扶贫资金主管部门组织、驻点单位参与的办法,组成验收专班,集中力量,每年对完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未达到项目计划要求的项目要责令其限期整改,以保证扶贫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切实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与效益。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建议上级各主管部门围绕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及法规,在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以及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各部门应保持政策法

6、规的一致性,不能模棱两可或相互抵触;各扶贫主管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扶贫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制度、目标评价体系和效益考核机制,加强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各监督机构应加强扶贫资金监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既要关注真实性,又要关注效益性和效果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改项、挤占挪用、虚假报账造成资金流失、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同时,建立项目的专业机构与专家参与机制以及在项目区内公示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预决算情况的群众监督机制。防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

7、完整,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如何杜绝“为官不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但是肃清官场风气的力度不能松,现在还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在任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其中一点就是“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干部思想认识的扭曲,根源出了问题。所以,要挖掉“为官不为”的现象就必须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领导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和对待,树立、增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真正确立起与公职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操守。为官不为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党员干部得过且过,工作平庸,无所作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党员干部精神萎靡,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满足于看摊守业;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工作不实,编造假数字,制造假政绩;有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基层的情况不了解,对群众的冷暖不关心;有的党员干部贪图享乐,追求低级,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身份。这都是缺乏责任心地表现。党员干部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克服懒惰心理,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实心实意的做好本职工作,正如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学懂和弄通的基础上真正做实,坚决杜绝“为官不为”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