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77839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8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 概念:有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 类型: ( 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如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东原生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类别: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 CO2 等) ,非生物的有

2、机物能量:光能、热能、化学能、非生物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生态系统的 ( 2)作用:为生物部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组成成分生物部分:生物群落生产者:自养生物, 光能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铁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胞等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CO2+H2O C6H12O6) ,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地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外) 、寄生菌(细菌、真菌等) 、寄生植物等。作用:为生产者提供 CO2,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物质循环分级: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3、,地位: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分解者:分类:腐生异养生物(能以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腐生微生物 腐生细菌,如枯草杆菌腐生真菌:食用菌等腐生动物: 如蚯蚓、蜣螂、秃鹫等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把物质返还无机环境,地位: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 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 ( 2)类型: 捕食链:草害虫食虫鸟鹰碎食链:植物碎片碎食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 (森林中 90%生产者如此)寄生链:狗跳蚤细菌噬菌体腐生链:腐殖质腐生动物(蚯蚓)次级消费者,注意: 食物链(捕食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4、 其起点是生产者,如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 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构成营养级食物链的长度最多不过 5 个营养级箭头方向:由被吃者捕食者( 3)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其他营养级比消费等级高一级如: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第 1 营养级 第 2, 第 3, 第 4,2.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特点:同一种生物可以跨不同的营养级一条食物链上的某种缺失可能由其他生物取代意义: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考点:数食物链的条数食物网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和竞争最长食物链和最短食物链的书写等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5、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 能量流动的过程:( 1)( 2)分析: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的输入过程?转化?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的传递渠道?传递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粪便分解者摄食3 各营养级能量来源:同化的能量 各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 沼渣用来肥田, 农作物也并未利

6、用其中的能量, 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 (即肥) 。同化作用:获取外界营养合成自身有机物的过程,同化量:指某一营养级从外环境中得到的全部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异化作用:分解自身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异化量:分解有机物的量3. 能量流动的特点:( 1) 单向流动, 因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单向不可逆的, 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不能回收( 2) 逐级递减,原因: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大部分能量,只有部分个体被下一营养级摄食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10% 20% ( 3)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4. 能量金字塔:如果将

7、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从中可看出,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4-5 个营养级。5.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是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 物 质循环1. 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8、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 特点: 具有全球性,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反复出现、循环运动。4 二 碳 循环:1. 过程图2. 总结:(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 CO2 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主要形式:含碳有机物( 3)碳循环的范围和形式:在无机环境(大气)和生物群落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 4)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无机环境 CO2 生物群落(有机物)三 .

9、 温室效应1.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植被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 CO2 含量迅速增加。2. 后果:气温升高,威胁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加快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 措施: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 CO2含量。四 .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物质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 以无机物的形式特点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全球性范围 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圈联系 两者同时进行 ,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

10、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5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光、声、温度、磁力等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1. 物理信息: 感受部位: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等。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通过化学物质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激素2. 化学信息: 常见动物: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的信息素。来源:生物体的产物或分泌物动物通过特殊行为对同种或异

11、种生物传递信息的过程3. 行为信息 常见实例: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来源:生物体的行为动作二 .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正常生命活动,如食物链上生物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 2)种群繁衍:如求偶行为、性外激素等。2.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三 .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如模拟动物信息引诱传粉动物,家禽延长光照增加产蛋时期和产蛋率,用一定频率声波处理种子提高发芽率等2.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 ,如诱捕、驱赶、警示、干扰繁殖促使种群下降。第 5

12、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 .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三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机理:有赖于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生物多样性越高,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有一定的限度。2. 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大小:繁殖能力强、世代短、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一般来说,

13、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四 .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1.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6 功能的协调。第 6 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 1 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1982 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发展目标是: 201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14 亿以内, 21 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 16 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二

14、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 2 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 .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二 . 生物多样性:1. 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 生物多样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性的价值 土)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

15、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易地保护(动物园)三 . 可持续发展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7 2013 年高考1. (江苏卷) 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 ,于 7 月 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 ,3 次重复 ,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 ,结果见右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

16、早 30 天 ,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2. (安徽卷) .( 12 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 ,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3 ) 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h 后, 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 A mg L-1, 白瓶溶氧量为 B 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