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69776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实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下雪的早晨一、新课导入:师:雪,是大自然最壮美的景观。它牵动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引出了多少优美的诗篇。诗人艾青把对生活的思考融进了下雪的早晨中。 (出示课件 1,板书题目:下雪的早晨)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生:洁白的雪让大地变得很美。师:哦,你感受到了冰雪的魅力。生:我喜欢夏天树林里的那个孩子。生:我觉得那个孩子十分顽皮。生:我感受到这个下雪的早晨十分宁静,作者想得很远很远。生:我喜欢上了那个夏天的树林,景色优美,还有活泼的孩子在玩耍。 (检查课前预习,利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诗人艾青一起走进这下雪的早晨

2、。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2)二、示标学习目标:1、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悟诗歌意境。3、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诗歌。【这个学习目标的设定,结合了新课程标准上的三维目标,有对学生提出的目标的肯定,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及习惯的渗透。 】三、导学新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声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出示课件 3)2、学生读后自由交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写出了下雪的早晨雪下得大,很静,也很白。师:还有什么?生:下雪的早晨雪下的大,还有个孩子。生:写出了雪下的大,还写了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孩子在

3、捉知了,手里还拿了一跟狗尾草,串了蚂蚱,还写出了诗人对他的思念。生:我给他减减肥。写出了下雪的早晨,作者想起了夏日树林里的一个小孩子,那个孩子一个孩子在捉知了,手里还拿了串一金甲虫、蜻蜓和蚂蚱的狗尾草,作者很想念他。师:再来减减肥。生:.(【这样安排任务,让学生从整体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大致的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读了课文后印象的话。 】师;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生:有时间、人物、事件.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艾青想起了夏日树林里的男孩正在玩耍的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这样做的目的是贯彻语文总分总的学习规律,强调学生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用教师的范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

4、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过渡;这个下雪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 4)四、品读课文(一)自读提示:阅读第一小节:1、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在诗歌旁边记下你的感受。2、试着读一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不动笔墨不读书,交给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检查阅读:这是个怎样的早晨?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生: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美丽?生:“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 ”整个世界变得粉妆玉砌,远远望去,山川、河流、房屋,像铺上了厚厚的白毯子,很美很美。师:你能把这样的感受放进诗句里,再

5、读读吗?(指名读)师:在大自然众多的儿女中,雪以她洁白晶莹的美貌、装点山河的神奇本领,赢得无数人的赞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雪的早晨,去感受冰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看课件 5)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把你那一瞬间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谁来说说?生:我看到一片银白,白茫茫的雪盖满了大地,我很想到雪地上痛快地打个滚。生:我看到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鹅毛、像白色的蒲公英,又像飞舞着的玉蝴蝶。师:你也深深地爱上了雪是吗?生:我看到房屋戴上了白帽、树林披上了白袍、大地盖上了白毯,我仿佛来到了童话王国。师:好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啊!“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 ”这简

6、单的两行诗包含着诗人最浓烈的爱!我们来深情地赞颂雪吧!(齐读第三四行)最后,齐读全文。(先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再结合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样再去有感情的读文,学生就能把握好情感。 )过渡:在这美丽的宁静的早晨,在这个雪花飘飞的早晨,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作者的思绪飘到了很远很远。作者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第二小节。(二)品读第二小节。1、出示自读提示(课件 6):自由阅读诗歌的第二小节,小组合作解决以下内容:1、在这个下雪的早晨,作者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2、交流描写小男孩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你有类似的经历吗?2

7、、结合自学提示,小组解决以上问题。3、检查读书情况。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说完整作者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2)师:哪些诗句在写这个孩子可爱的样子?(指名读)真是个天真顽皮的孩子。(齐读)生:还写了孩子在树林里捉知了、蚂蚱。师:(板书“事”)哪些诗句在写呢?(指名读)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齐读)3、师:诗句表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指黑板),在这里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诗句,好好读一读(板书“读”),读出美,读出生动,读出有趣。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板书“想”),再用自己的话再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板书“说”)4、师:

8、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生:我最喜欢描写树林景色这几句。我读给大家听。()走进树林,深深呼吸,我闻到了泥土的芳香。小草上、树叶上,闪烁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仔细听一听,知了知了这是充满生机的一幅图画。师:夏天树林里这幅七彩画卷真是生机勃勃。生: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孩手上的狗尾草。我想,这个小孩一定在茂密的草丛里寻找了很久才找到机灵的蚂蚱的。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猛地一扑,双手紧紧合起来,让蚂蚱成了他的俘虏!我想这样读这几句诗。()师:这童年的一切啊,作者都记得很清。师:你有类似的经历吗?生:我在上课时想到了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生:.绍背景:这首诗写于 1956 年,当时艾青在

9、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谈,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诗人作者很怀念快乐的童年,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三)学习第三节师: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

10、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五、抒发情感,美文诵读。(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6、习作引领师:想一想,你觉得文章中这个小男可能是谁?为什么?(出示课件 7)生: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生:是作者童年的小伙伴。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出示课件 7(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

11、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生:师:(出示课件 8)因为作者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我们以后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这样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师: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展开联想,仿写诗歌。(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

12、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总评:本节课按照我校倡导的“四边”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又不拘泥于模式的束缚,教者着意于灵活运用“四边”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制高点,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 1 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 2 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 3 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但是,目标 3 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诗歌,完成的并不理想,处理的有些仓促,对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作者的情感上有些牵强。在学生回答时,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很多学生没有参与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