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73630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6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說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陳劍本文主要討論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 頁 1263收為 3262號字頭釋作 玉 的那個字 (以下用代替) ,其代表字形作 、 。研究者大都承認,字在卜辭中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 玉器 ,但對其字形則有釋讀為 朋 、 寶 、 玉 、 珏 、 琮和賏等多種異說。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本文排比分析殷墟甲骨文中字的不同形體,聯繫族氏金文中象形性更強的字,通過跟殷墟甲骨文中象形的戚字的字形和出土的商周玉戚實物之形仔細比較,論證了是 玉戚 的象形字,其字形象鋒刃朝上放置的兩側有齒牙形扉棱的戚體之形。接下來本文進一步梳理及以它為偏旁的字在

2、殷墟甲骨文裡的用法,指出義為玉戚的在卜辭中或用為祭品,或用為臣下向商王等的獻納之物。以為偏旁的字有些跟用法也相同,當是其假借字或繁體。最後本文結合戈與圭 、 王與斧鉞類武器揚在字形和讀音上相類似的平行關係,認 爲 玉戚字的讀音也應該可能與戚相近,是由武器戚轉化為禮玉,又將戚字讀音稍加改變而來。據此推測, 玉戚字尌是爾雅釋器裡的琡字,其它古書和出土文獻裡或寫作 ( 璹 ) 、 ,或假借 字 爲 之。關鍵詞:殷墟甲骨文 古文字考釋 玉器 玉戚 琡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 一、待討論之字的字形及舊說檢討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 1263 收為 3262 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這個字(

3、以下用代表) 類纂字頭下列了 、 兩類代表字形。前一類主要見於賓組卜辭,後一類主要見於歷組卜辭。在近年新公佈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中,1這個字也多次出現,寫法又有不同。下面先分類組列出一些字形,每類中靠前的是我們認爲更爲接近原始字形的。(一)賓組字: 合集 15058 英藏 1291 合集 16976 正 合集 14735正 合集 6033 反 英藏 1264正 合集 14735正 前 6.26.7 合集 5598 正 合集 4059 正(二) 歷組字: 合集 34657 合集 32535 合集 32721 合集 34562 合集 32420 屯南 225 (三) 花東字: ( )288 1

4、80 372 391 37 490 90 149 427 29可以看出,歷組跟賓組字形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中部的橫筆是否穿透相連,花東卜辭的字形則常常作橫置,絕大部分又有所省略。研究者大都承認,從這個字在卜辭中的用法看,它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 。至於其字形 , 則有釋讀為朋 、 寶 、 玉 、 珏 、 琮和賏等多種異說。2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 玉 和釋琮 兩說的研究者最多。3這些說法在字形上都缺乏可靠的根據,實不可信。1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 。以下簡稱 花東 。2看松丸道雄、高 嶋 謙一編, 甲骨文

5、字字釋綜覽 (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叢刊第 13 輯, 1993) ,頁 197。3釋 玉 之說較詳細的論證可參見連劭名, 甲骨文 玉 及相關問題 ,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出土文獻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 ,頁 239-243。釋琮之說詳見沈之渝, 釋 , 上海博物館集刊建館三十周年特輯(總第二期)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頁 3-6。收入沈之渝文博論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頁 115-119。又參看賴炳偉, 說琮 (外二章)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古文字研究 第二十五輯 (北京:中華書局, 2004) ,頁

6、 273。3 釋玉之說,主要立論根據是卜辭寶字或从作如下之形:( 甲骨文編頁 317 卷七 0904 號)遂認爲與玉為一字異體, 玉形是形的簡化。按本來从玉的寶字或从作,是義近意符的通用現象,只能説明跟玉意思相近或有聯係,並不能證明獨立的字就是玉字的異體。類似的情況在甲骨文字中頗爲多見。4釋琮之說認爲字象玉琮之形。我們看前舉字形,此說對於合集 5598 正和屯南 225 的 、 那類寫法來說,還算勉強可以。而前舉花東橫置的幾形和合集 15058 的 形,顯然比合集 5598 正和屯南 225 那類字形原始,卻都是明顯更近於斧鉞一類器物之形的,而跟出土玉琮之形相去甚遠。上引寶字最後一形所从的倒置

7、,5前引合集 32535 的 形亦倒置,其上端也都是由像斧鉞一類器物的内部之形變來的。我認爲是玉戚的象形字。這可以從字形比較和實物比較兩方面來加以證明。二、卜辭和族氏金文的字 與 卜辭戚字 、 出土玉戚之形的比較殷墟甲骨文中有象形寫法的戚字,多見於歷組和無名組卜辭,作如下諸形:屯南 2842 屯南 2194+屯南 3572(裘錫圭先生綴合) 英藏 2446 合集34400 合集 34287 屯南 783 屯南 1501 合集 31036 另有一個从女从戚的字作:合集 28240( 粹編 276) +合集 32612( 粹編 8) (郭若愚先生綴合)上舉合集 31036 即粹編 1546,林澐先

8、生指出郭沫若已釋其中的上舉字形為戚 ,據甲骨文字字釋綜覽 ,張聰東在 1970年已曾有釋琮之說,其文未見。4參看唐蘭, 古文字學導論 (濟南:齊魯書社增訂本, 1981) ,頁 235-236;裘錫圭, 古文字論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2) ,頁 96-97;林澐, 林澐學術文集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 ,頁18。5此形見合集 3467臼,即師友 2.20, 甲骨文編出處誤注為師友 2.24。4 但未説明理由故未得到公認。林澐先生從字形演變和辭例驗證兩方面確定了上舉甲骨文諸形是象形寫法的 戚 字,指出 戚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鉞,即兩側有齒牙形扉棱的鉞 。這類象形一路寫法的

9、戚字(也可以說是後起形聲字戚的古字)尚保留在戰國時代的詛楚文中,以之為偏旁的字秦漢文字多見。6在近年新發表的戰國文字資料中,這類象形寫法的戚字又多次出現。7上引戚字諸形,如果不納柲,其戚體部分又鋒刃向上竪置,顯然就跟賓組和歷組兩類字字形極爲接近。字大部分字形中部的橫筆,正象戚體兩側射出的齒牙形扉棱之形。上舉戚字第一形屯南 2842,其象戚體兩側齒牙形扉棱的一竪筆穿過戚體,與歷組字字形相合。花東卜辭和賓組卜辭中,都曾和圭同見:8( 1)戊寅卜:翌己子其見(獻)于丁,侃。用。 花東 427( 2)己卯:子見(獻) 以璧、于丁。用。己卯:子見(獻) 以圭 眔 、璧丁。用。己卯:子見(獻) 以圭于丁。

10、用。己卯:子見(獻) 以丁,侃。用。 花東 490 ( 3)己卯卜:子見(獻) 以丁。用。 花東 37 戊寅和己卯干支相接,上幾辭係卜同事。9( 4)甲申卜,爭貞: 尞 于王亥,其。 甲申卜,爭貞:勿。 貞:勿 三牛。 貞: 尞 十牛。 貞: 尞 于王亥十牛。 貞:勿十牛。 合集 14735正( 5)丙戌卜, 殻 貞: 尞 王亥圭。 貞:勿圭, 尞 十牛。 合集 11006正甲申後隔一日乙酉即為丙戌, ( 4)與( 5)顯然係卜同事。而無名組卜辭中, 戈與戚同見:( 6)惠茲戈用。惠茲戈用。惠茲戚用。惠茲戚用。 屯南 2194+屯南 3572 6林澐, 說戚、我 ,原載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

11、:中華書局, 1989) ,收入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 ,頁 12 18。差不多在同時臺灣金祥恆先生也著重聯繫出土玉戚實物論證了這些字形當釋為戚 ,但他未舉出後世字形上的證據。見金祥恆, 甲骨文字考釋三則 (第二則釋戚 ) , 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與文字組 (臺北, 1989) 。7戰國楚簡文字看李守奎編著, 楚文字編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頁 705戚 ,頁 617 慽 。又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頁 16孔子詩論簡 4 慽 字。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12、 新蔡葛陵楚墓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3) ,圖版七七簡甲 3: 10、圖版一六六簡零: 204 慽 字。戰國秦文字的 慽 字見後文 將 引 用 的秦駰禱病玉版。8本文引用卜辭釋文均用寬式,如無必要即不嚴格隸定。所引花東卜辭釋文與原釋文有較有意義的不同之處的,均係據姚萱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 ( 北京: 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 2005)更正。9上注 8 所引姚萱文頁 141已指出這一點。5 ( 7)甲辰卜,惠戈。茲用。甲辰卜, (?) 惠戚、三牛。 屯南 783 ( 8) 甲 辰卜: (?) 惠戚。乙巳卜,五小 (?) 。 屯南 2842 ( 7) 、 ( 8)兩版

13、係同時所卜。 戈字分別作如下之形:屯南 2194+屯南 3572 屯南 783戈頭部分作象形寫法,跟族氏金文多見的戈字相近(看金文編頁 820-821) ,較爲原始。這類寫法的戈字只見於跟象形寫法的戚字對舉的卜辭中,應該不是偶然的。前引幾辭圭字作:花東 490 合集 11006 顯然正即上舉較原始的戈形不納柲、同時戈頭向上竪置之形。玉器圭跟兵器戈的戈頭在形體上有密切聯係,很多學者都曾指出過。近年不止一位研究者進一步結合辭例明確將上舉字形釋為圭字,當可信。10而跟圭同見的字則作不納柲、同時鋒刃向上的戚體之形,正與納柲的戈字跟戚字同見相對應平行。於此亦可見,將字跟戚體之形相聯繫是很合適的。林巳奈夫

14、和林澐先生都曾舉出土的商代玉戚來跟甲骨文的戚字字形相對照。11玉戚早在二里頭文化即已出現, 12歷經商代至西周時期,形制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13下面我們也列舉一些出土玉戚之形,來證明字象玉戚之形的看法(下引玉戚之形原圖都是刃部向下放置的,為便於比較,我們將其倒過來刃部向上) 。(四) 、商代晚期玉戚: 採自林澐學術文集頁 13 10參看李學勤, 從兩條花東卜辭看殷禮 ,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3: 2。又王輝, 殷墟玉璋朱書文字蠡測 , 文博 1996.5: 9-11;王輝, 殷墟玉璋朱書 字解 ,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 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6) ,頁 64-67。蔡哲茂,說殷卜辭中的圭字 ,中國文字學會、河北大學漢字研究中心編, 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5) ,頁 308-315。11參看前注 6 所引林澐先生文。12偃師縣文化館,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器和玉器 , 考古 1978.4,頁 270圖一: 1。此外成都金沙村遺址出土一件玉戚,發表者定名為玉帶扉斧形器 ,推測其時代要早於金沙村遺址本身,可能與二里頭遺址晚期時代相當。見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 金沙淘珍成都市金沙村遺址出土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頁 116-117。13參看昭明、利群編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