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63136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5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 2006.06 1 目 录2006 年第 6 期总第 80 期教育动向南开大学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 2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仅靠改革招生是不够的 6 自主招生改变应试教育 7 本硕博连读 学生易丧失进取心 8 美国研究生院排行出笼 哈佛三项第一 8 西南大学教学质量也设 “ 110” 10 浙江林学院尝试学生研究协调机制 15 林毓生谈 “ 计量指标考核 ” 15 英国将实行重大高等教育改革 本科课程缩为两年 16 教育部将每年公布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16 拓宽高校管理视野:从香港特区大学借鉴什么 19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弄虚作假将被一票否决 20 科研动向全球信息科技榜

2、中国第 50 名 7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所长田静: 预计一定成功的项目难创新 9 何祚庥揭批 6 大学术腐败:自主创假取代创新 1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创建有序纳米纤维 13 光纤通信抗干扰量子密码分配方案问世 14 美国在晶体结构形成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17 NEC 开发出 LSI 内的光数据传送基本技术 18 焦点问题研究生的漫漫论文路 3 国家采购、名校情结和知识经济 11 发展动向海内外教育科研主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总编:张晓东责任编辑:张毓晗编辑部电话:(028)83202340 地址: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邮编: 610054 电子邮箱: 2006 年 4 月 30

3、日出版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 2006.06 2 终结博士生无限制延期南开大学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28 名博士生只能领取结业证书人民网天津 4 月 26 日电 记者赵婀娜报道: 根据南开大学近日公布的 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 ,今年南开大学将有 28 名博士生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而无法领取毕业证,只能领到结业证书。这使得南开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向博士生培养零淘汰现象说“ 不 ” 的高校。这 28名博士生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他们的学习时间均已超过 9 年,虽已修完博士课程,但由于未能提交博士论文而未能达到毕业要求。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则规定: “ 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4、年限为 3 4 年,最长不超过 6年。 ” 据了解,南开大学每年约有半数博士生未能在 3 到 4 年的培养年限内毕业,近 10 年来,共累积下来延期博士生 469 名。 2004 年南开大学曾出台规定,对于 7 年以上没有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再延长一年,如果再通不过论文答辩将被正式淘汰,这 28 名结业博士生是再次延期后仍未达标者。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表示,对于超期未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进行处理,是为了保证博士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佟家栋说,博士生延期的成本让各方不堪重负。每延期一年,国家、学校和导师就要增加一年的培养费用,学生则多付出一年的求学成本。这个举措说明,即便考

5、上南开大学博士生,也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认真做学问。一位在读的南开大学理学博士生告诉记者,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并不十分困难。但缺乏专业研究兴趣或确实不潜心学术的人,想 “ 混 ” 一张博士文凭确实越来越难了。他表示支持学校把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 “ 卡 ” 得严一些,让一些只想获得高学历头衔的人望而却步。根据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 ,南开大学还将对各年级延期毕业博士生进行学籍认定并分阶段作出相应处理,今后将成为长效机制,加强管理。这意味着,这28 人不会是唯一一批被淘汰的南开博士生。另据了解,南开大学要求刚刚入学的新一届博士生必须严格按照学则规定的学制要求, 学习

6、年限一律不能超过 6 年, 6 年期满就进入淘汰程序。打破 “ 零淘汰率 ” 只是南开大学严把博士质量关的举措之一。早在 2004 年底,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就曾针对博士生培养年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征求师生意见,并对延期毕业博士生进行了全面认定。 2005 年,南开出台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如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 将博士生招生增幅控制在 3% 以内, 限定每位博导每年录取的博士生人数在两名以内,提高博士生入学和毕业的门槛,将专业培养方案的共性与个人培养计划的个性相统一,探索硕博一体化的博士生培养新模式等。摘自人民网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 2006.06 3 研究生的漫漫论文路在日本,发表

7、“失败论文”是日本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后的一项工作,目的是向同行指出这一方向的研究是失败的,同行再进行相同研究时可沿另一方向出发,避免走弯路。这种论文以及相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报告,在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存入了资料库。当科研者进行选题、过程设计时,可查相关资料,以使自己的科研与别人曾做过的绝不雷同,确保有最新的发现,哪怕是失败的。而在国内,对论文的要求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与日本不一样,是观念不同还是我们对研究生们的论文要求有偏差?发表论文、准备论文答辩、找工作,对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这是要经历的三步曲,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当然,倘若学校对发表论文没有要求,那就是这个学校的研究生的幸运了。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都没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但实际情况却是,研究生们不仅要求在公开的、甚至是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而且需要发表多篇论文。实验失败了就不能毕业?小奚在 2001 年考上北京某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博士,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但他还是很没有把握在今年 12 月份毕业。 回顾将近五年的博士漫漫长路, 小奚用三个字来形容很辛苦。据小奚回忆, 除了在一年级上了一些基础课外, 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做导师布置的各种实验, 而且很多实验结果不是短时间就能得到的, 通常出结果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而这种漫长的等待又是

9、必不可少的, 因为对于小奚这样的理工科专业来说, 试验数据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这些, 就不可能写论文, 更不用说发表论文,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能毕业。小奚说, 由于他学的专业还比较热, 可以在实验之余在外面兼职, 一些冷门专业的博士生就更凄惨了, 实验不好做, 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些兼职,既没有科研成果作为激励,生活也非常窘迫。不仅是理工科, 农科专业的学生往往更容易遭遇实验失败, 而一旦失败, 可能就意味着两年甚至三年的辛苦白费了。 小文就是一个例子, 她在北京某高校攻读硕士, 研究方向是植物遗传, 辛苦两年, 做完实验却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没有实验结果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数据来支撑毕业论文。

10、 小文的专业属于农科,做实验要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进行, 如果要想重新做实验需要相当充足的时间。小文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据悉, 像这样实验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 因而每年都有一部分硕士、 博士研究生不能按时毕业。和小文同一个专业的小华的运气稍微好一些。 小华做的实验快结束时怎么都测不出在预期范围内的数据,经过几番折腾之后, 数据好不容易出来了, 可查询有关数据库之后发现, 日本的一个刊物上已经刊登了一篇论文, 而发表的实验数据和小华的差不多, 这让小华的导师有些失望。 因为小华的导师本想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 现在只能在国内发表, 这意味着研究结果的影响力小了很多。不过,对于小华来说,她还

11、是感到庆幸,因为至少毕业是没问题了。对于理工农科研究生由于实验结果出问题而推迟毕业的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毛达如教授表示, 这种情况需要加以关注。 一方面导师要考虑是否有备用课题以及科研经费是否充足; 另一方面, 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 2006.06 4 学科, 应该采取特殊的办法。 对实验周期较长、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一轮结果的学科就应该采取硕博连读的方式。 如搞水稻、 小麦等研究的硕士生, 第一年要上课, 中间一年做实验, 剩下一年的时间要写论文, 还要找工作, 实际上做实验的时间本身就不够, 因为有些实验是有连贯性的, 还需要经过大田验证等。在日本做过访问学者的中央民族大

12、学教授贺金瑞则表示, 和中国研究生实验失败就不能发表论文不同的是,在日本,发表“失败论文”是日本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后的一项工作, 目的是向同行指出这一方向的研究是失败的, 同行再进行相同研究时可沿另一方向出发, 避免走弯路。 这种论文以及相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报告, 在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存入了资料库。 当科研者进行选题、过程设计时,可查相关资料,以使自己的科研与别人曾做过的绝不雷同,确保有最新的发现,哪怕是失败的。花钱发表论文意义何在?谈到如何才能顺利毕业, 小奚说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发表论文比较困难。 他所在的学校, 对博士的要求比硕士提高了很多, 学校要求他们至少有 2 篇文章被 SCI

13、 或者 EI 收录, 还要在国内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小奚表示, 相对于有些学校, 他们学校的论文发表要求还是比较低的, 因为有些学校要求博士生必须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才能毕业。与这些研究生为发表论文愁肠百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刊登论文的版面费日益增长让一些学术刊物的主办单位乐此不疲。 四川某大学的一位博士说, 他联系了一个杂志社, 要求发 4000 字的论文, 居然要 5000 元的版面费。 据他说, 博士毕业时要在被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收录的刊物上发文章,一般都要付版面费,均价在 1500 元以上,而像这样狮子大张口的属于极少数。个别的学术刊物甚至“堕落”到只要给版面

14、费就发表的地步。 此外, 即使杂志社同意发表, 也要排到四五个月之后。 也有杂志社表示,如果联系的研究生愿意多掏一些费用, 则可以调换发表时间。 对一些只顾收钱而不顾质量的刊物, 有位导师曾用“三越”来形容: 杂志办得越来越厚, 字号却越来越小,文章越来越差。因此, 博士生要想达到毕业要求, 要花费时间写出几篇不错的论文, 还要不断联系各杂志社, 即使联系到了, 也要再等一段时间。 如此复杂的程序, 三年就毕业对很多博士生来说,简直是“无法企及的梦”。记者在和一些博士生接触时, 他们自称博士生涯是在“摧残人性”。 大学校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博士一年级的学生雄心勃勃立志要三年毕业, 第二年在体

15、验读博的艰难后决定 4 年毕业, 到了第三年, 习惯这种煎熬的博士生们说“干脆不出去了”。不毕业的说法终归是一时的赌气, 大多数的研究生还是无奈地为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而争取发表论文。 有学者认为, 学校硬性要求发表论文的规定, 是造成中国的学术刊物质量普遍下滑的因素之一。 同时, 这种硬性要求还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行业, 即论文代理商, 不少论文代理商通过各自和杂志社建立的渠道, 不但可以为论文发表者捉刀代笔, 还可以联系相关刊物发表, 形成一条龙服务。然而, 对于发表论文所引发的种种怪现象, 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批判。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 哲学家任继愈曾表示, 目前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办法过于量

16、化, 如一个文科博士生在读书期间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 篇,毕业论文要求在 10 万字左右,这些硬性的规定让学生无法潜心研究问题。 很多研究生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尚未掌握, 就开始写论文, 他们根本不去寻找第一手的资料, 而习惯于改头换面抄袭他人的观点, 或者把许多人的观点综合一下, 或者将前人的海内外教育科研发展动向 2006.06 5 观点稍作补充就算作自己的论文。 过去的大师写一篇文章要反复推敲,尽量地反驳自己, 如果自己都能驳倒论点, 决不会拿出去发表。 现在很多研究生随意就写长文章, 然后依靠导师的关系找刊物发表文章, 甚至自己化名去写推荐评论文章,影响极其恶劣。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也表示, SCI 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国内期刊质量大大下降, 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发论文而写论文,而不是传播学问。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博弈在北京大学, 该校中文系成为论文代表作制度的试点, 该系的硕、 博士只需毕业论文过关即可毕业。 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季剑青认为, 因为人文学科强调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