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62253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7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学 生指导教师专 业层 次批 次学 号学习中心工作单位年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 (设计) 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

2、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 对: “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 完全认可, 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 (设计)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密级: ( 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人

3、民币分阶段的趋势分析, 重点突出人民币汇率呈现该趋势的国内及国际原因, 并通过总结该潜在因素, 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 国家及企业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人们对未来心理预期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部分通过对研究背景、 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研究意义的阐述, 对论文的整体构成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 主要从三次汇率改革的角度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发展的背景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别对 1994 年、 2005 年以及 2010 年 6 月的三次汇率改革具体内容以及改革的目的给出了基本介绍。 第三部分从 2005 年 7 月汇改以后和 2010 年 6 月汇改以后

4、两个时点出发, 分别对两个时间段的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表格和折线图的形式, 直观地展现了我国人民币在近几年的汇率走向、 整体趋势, 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呈现该现象的原因。 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总结的人民币汇率趋势, 深入分析了出现该汇率走向的影响因素, 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及人民币内在原因阐述了近几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的内在因素,并为预测人民币汇率未来趋势打下了基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整理最新的权威统计数据, 总结最新的人民币汇率趋势, 并分析了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及对未来可能的预测。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数据及趋势的更新,并根据趋势详细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的多种情况及原因

5、,以期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心理预期的影响起到最佳的指导作用。关键字: 人民币 汇率 趋势 分析目 录1.导论 . 5 1.1 研究背景 . 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6 2 人民币汇率概述 . 6 3 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 7 3.1 人民币汇率走势 . 8 3.2 人民币汇率预测分析 . 9 4 人民币汇率趋势影响因素 . 11 4.1 宏观经济层面 . 11 4.2 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 . 12 5 结论 . 14 后 记 . 15 参考文献 . 16 附 录 . 17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1.导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

6、的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世界金融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而倍受瞩目。 金融渗透的深刻性与广泛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汇率作为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纽带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升,人民币正在国际金融及流通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对人民币汇率趋势的简要分析与预测,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国内与国际因素,对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投资决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刘墨梅( 1988)从换汇成本和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客观基础,认为换汇成本比购买力平价更有解释力

7、。陈建梁( 2000)支持把换汇成本作为我国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认为我国外汇工作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方法,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其一是国际收支均衡论,或外汇流量平衡论: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资本项目的比重在增大,但在长期间内,仍是以经常项目为主,后者又以进出口贸易收支为主。其二,我国外汇收支中,肯定是以出口外汇收入为主导的。因此,以出口换汇成本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主要依据,是合理的。换汇成本概念不仅包含了贸易收支平衡,还包含了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对比。可贸易品的国际价格对比,直接影响换汇成本。凯恩斯于 1923年在论货币改革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即利率平价假说。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

8、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一国货币的基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应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兑换的货币国利率的差异。杜金珉和郑凌云( 2001)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差异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得出了很相似的结论,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大多数假设。扬帆( 1997)指出除了计划利率、外汇管制以外,外汇远期市场的缺乏也是影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的重要体制性因素。他指出: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而是通过商品市场体现。易纲和范敏( 1997)对中美间汇率和

9、利率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由于人民币会不断向完全可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迈进,中国的利率政策制定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市场因素,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将来中国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在国际收支说的理论框架下很难进行实证检验, 一般只能定性判断出变量变化后对汇率的相应变化的方向。现在对国际收支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把汇率看成是被决定的变量,而认为两者间能够相互作用。马晗( 2010)在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国际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自然也是如此。其主要观点为,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波动的关键,汇率的波动实际上取决于一国对其他

10、国家的债权、债务数量。当债权高于债务时,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供给小于需求,则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一国债务高于债权,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则该国货币贬值。谢多( 1997)认为汇率并轨对对外贸易改善不大是因为目前一般贸易出口下降是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和外贸体制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不宜用汇率贬值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下,贸易平衡的主要手段应是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不应是贬值。1.3 研究目的和意义人民币汇率是一把双刃剑,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受惠者众多,而同时,其汇率的自由浮动亦会对目前的中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在宏

11、观层面上影响一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经济增长、心理预期等,也会在成为国际政治势力追逐的话题, 对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及至政治地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05 年 7 月人民币汇改以来, 特别是 2007 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其对国内经济包括国际经济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分析影响人民币呈现该趋势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制定经济政策及心理预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2 人民币汇率概述1994 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多轨合并推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另一方面实行新的结汇、售汇制度在此背景下汇率自 1994 连续贬值的常态

12、开始 ;稳中趋升 ;其主要原因可分析如下第一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开始见效、金融紧缩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需求膨胀得到抑制因而进口方面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的压力。2005年 7月 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复苏,全球经济不断的走强,在美元不断走强的形势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走软的现象。2010年 6月,人民币进行新的汇率改革,之前一直维持基本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0年 6月 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