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60370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世界的三大定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墨菲定律 ” 、 “ 帕金森定理 ” 和 “ 彼德原理 ” 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西方的 “ 墨菲定律 ” 是这样说的: “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 墨菲定律 ” 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 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据 “ 墨菲定理 ” ,我们可以知道: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Law )是 官僚主义 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

2、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也可称之为 “ 官场病 ” 、 “ 组织麻痹病 ” 或者 “ 大企业病 ” , 源于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 帕金森 1958 年出版的 帕金森定律 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 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 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 第二条路也不能走, 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 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 两个平庸的助手

3、分担了他的工作, 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 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 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 行政管理 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 行政人员 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 组织效率 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 “ 金字塔上升 ” 现象。 2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同时满足下面四个缺一不可条件:第一: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样的组织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

4、;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的组织。 6第二: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这就是说权力对这个管理者而言, 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 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 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 “ 鲜花 ” 插在 “ 牛粪 ” 上的现象。 6第三:这个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6第四: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组织,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

5、,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6具体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帕金森定律中反映的官僚主义现象 7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 “ 投票 ” );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 行政审批 ,工商、 税务 、 审计 、 公安 ,既得利益驱使)。 8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 “ 票决制 ” 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 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 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8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

6、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 财政 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 金额 呈反比, 即涉及的金额越大, 讨论的时间越短, 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 8定律四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多的非必要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 变得效率低下。 于是, 不得不在委员会重新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 9定律五认识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多的认识遴选方法,但大部分测试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不得不靠偶然性标准遴选。 9定律六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 机关 的 事业 和 效率 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

7、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 “ 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 ” , “ 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 。 8定律七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不同重要性的人物参加鸡尾酒会,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 A-F 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 1-8 八段,则可划分出 48 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 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 2 小时 20 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 H+75 至 H+90 的时间在 E/7 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8定律八嫉妒症(分三个时期):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 主管 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

8、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 “ 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 “ 愚蠢比赛 ”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 DDT ,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 8定律九财不外露。 9定律十退休混乱( 50 岁现象):一般退休的年龄是 R,在前 3 年( 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 问题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接替者, 工作表现越优秀, 任职时间越长, 越难寻得合适的接替者, 而在位者总会设法阻止 职位 较低的人接近自己的职位

9、, 以至不得不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 8彼得原理 (管理心理学术语) 编辑彼得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 是指,在一个 等级制度 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 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 心理学 效应,指在一个 等级制度 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诺斯古德 帕金森 (C. N. Parkinson) 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 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 他假设, 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故意使 组织效率 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现象即帕金森所说的 “ 爬升金字塔 ” 。彼得认为这种理论设计是有缺陷的

10、,他给出的解释员工累增现象的原因是层级组织的高级主管真诚追求 效率 (虽然徒劳无功) 。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 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 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 于是为了再增进 效率 , 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 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 效率 暂时提升, 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 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 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 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效率。 这样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组织,如商业、工业、政治、行政、 军事、 宗教、 教育各界,

11、都受彼得原理控制。 最明显的莫过于我国政府现行的人事制度。我国有关干部任用和政府现行 公务员 制度中明确指出, 提升到某一级别的 职位 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 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 逐层向上提升, 并将选拔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 最后的结果正如彼得原理所推导:大部分的领导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所担任。经济学十大定律即: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目录1 彼得原理2 酒与污水3 马太效应4 木桶定律5 零和游戏6 合作规律7 手表定理8 不值得9 剃刀定律10 蘑菇管理1 彼得原理 编辑经济学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

12、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 劳伦斯 彼得 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 在各种组织中, 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能力所不及的地位。 产生彼得原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提拔雇员往往主要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业绩和能力。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 “ 向上爬 ” 的原理。2 酒与污水 编辑酒与污水定律 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不在于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会造成一个整体的破坏。 在任何组织里, 几乎都存在几个难以对付的人物, 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

13、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3 马太效应 编辑 新约 马太福音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 交给 3 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 “ 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 “ 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10 锭。 ” 于是,国王奖励他 10 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 “ 主人, 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我已赚了 5 锭。 ” 于是, 国王奖励他 5 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 “ 主人,你给我的 1 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

14、人的 1 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 “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 还要给他, 叫他多多益善 . ” 这就是马太效应 ,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即赢家通吃 . 4 木桶定律 编辑水桶定律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 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 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5 零和游戏 编辑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原理 之所以广受关注, 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 零和游戏 ” 类似

15、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6 合作规律 编辑华盛顿合作规律 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国 “ 三个和尚 ” 的故事。( 搭便车效应 )7 手表定理 编辑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块表时,可以知道当时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 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8 不值得 编辑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 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

16、 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 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低, 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9 剃刀定律 编辑14 世纪, 英国奥卡姆的威廉 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 概念 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 “ 剃除 ” 。他主张 “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即 “ 简单有效原理 ” 。 (这就是常说的 “ 奥卡姆剃刀 ” 。 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 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威廉 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 然而, 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 相反, 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 并早已超载原来狭窄的领域, 而具有广泛、 丰富、 深刻的意义。10 蘑菇管理 编辑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 “ 蘑菇 ” 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