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姓氏文化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710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0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姓氏文化概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彝族姓氏文化概述彝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姓氏文化的民族。彝族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是彝族系血缘的重要纽带,别婚姻的重要依据。挖掘、整理、研究彝族姓氏虽然仅是一个很专业的文化课题,但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陆定一先生曾指出: “ 姓氏是团结的象征, 姓氏有纪念的意义, 姓氏存地望的考证, 姓氏藏故事的由来,姓氏富人的共同体的渊源。研究姓氏可证历史之误,可解古人之疑,可壮今人之志,可树道德之风,也可通古明今; 研究姓氏乃是继承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之美好的品德, 树立社会主义伦理新风尚的一件大事。 ”彝族及其历史

2、“ 彝族 ” 这一民族称谓是公元 1954 年进行民族识别后才使用的, 在此以前, 没有彝族这种称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汉文文献中,先秦至两汉时期叫 “ 巂 ” 、 “ 昆明 ” ,汉晋时期称 “ 叟 ” ,南北朝至唐初称 “ 爨 ” ,唐朝中后期到宋朝称 “ 乌蛮 ” ,元、明、清三朝多称 “ 倮倮 ” 。在彝族文献中较为统一的称谓则为 “ 尼 ” , 这个称谓在今天彝族内部各支系的自称中均能找到其曾经存在的印迹,诸如撒尼、尼苏、尼泼、聂(尼)苏等。使用彝语北部方言的彝族诺苏支系,直到今天自称 “ 尼 ” ,称汉族为 “ 说 ” 。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目前,以土著

3、说为主。土著说的观点论据比较充足,除了汉文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等。集彝学研究最新成果之大成的 中国彝族通史 的观点是彝族起源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的中国西南地区。认为, 任何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大民族, 都不会只有单一的来源。 彝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它的主体是古代西南地区的原住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来自北方的、东方的、南方的和西方的各种人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个统称为 “ 彝 ” 的民族。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显示, 约 170 万年前到 7000 年前, 西南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约 7000 年前到公元前 45 世纪,

4、彝族先民开始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 45 世纪,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了,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从彝文古籍记载可知,大约在公元前 45 世纪,在点苍山为中心的 “ 举菊绿姆 ” 地区,最早出现了古彝人的父系氏族部落。有文字记载的彝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500 年以前。在众多的民族当中,彝族是一个实行严密的父子连名制因而保存着非常完整的世系谱牒的民族。 在彝族社会里,下至普通百姓,上至王候贵族都有世系谱牒,王候贵族世家更是把记述和保存世系谱牒作为非常神圣的国事和家事。 有学者发现, 一家云南彝族的世系谱牒,到 2009 年,共有 216 代。以每代平均 25 年计算,有 5

5、400 年。也就是说,仅从这一个家族的世系谱牒来看,有文字记载的彝族历史,已经有 5000 多年了。2 2012 年出版的中国彝族通史全面研究了有文字记录的彝族世系谱牒,综合考古和其他史料, 把彝族文明的源头确定在以希弭遮为君长的时代, 这个时代约在公元前 4500 年。彝文古籍记载,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教化师是恒楚史。恒楚史有伟大的功绩,他规范了彝文,创造了天文八卦理论, 制定了宗法制度, 组织了正规的祭祀活动。 恒楚史在彝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后人望尘莫及。公元前 4500 年时,彝族先民已经有君、臣、师的政权组织架构,已经有人规范文字、研究天文历法、 订立宗法制度、 组织正规的祭祀活动, 表明已

6、经从原始野蛮时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在 45 世纪的希弥遮时代,彝族先民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建立村邑,组织政权,运用文字,实行宗法制度。彝族先民笃信 “ 天人感应 ” ,认为,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 “ 精气 ” 、 “ 太极 ”和 “ 天文星象 ” 息息相关,依此发明了一套天象纪年法。据彝文古籍记载,天象纪年法起始于希弥遮时代,每纪 120 年。希弥遮、遮道古、古珠舒、舒阿列、列阿恒五纪共 600 年,属乾阳运年天纪相当于公元前 45 世纪至公元前 39世纪。恒乍耿、乍耿作、作阿采、采阿宗、宗阿色五纪 600 年,属乾阳运年地纪,相当于公元前 39 世纪。色阿主、主迫能、迫能道、道赤叩

7、、尼弭青五纪 600 年,属乾阳运年人纪,相当于公元前 33 世纪公元前 27 世纪。在这天、地、人三元的 1800 年中,彝族先民在点苍山一带形成了实索、能尼、史第、师赛、弥觉等强大的氏族部落。公元前 27 世纪,彝族先民发展了金属冶炼业,活动中心转移到 “ 卓阿纪堵 ” ,即滇池岸边的晋宁。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9 世纪,彝族先民进入人文运年时代。公元前 837 年左右, 彝族先民的著名领袖人物笃慕成为 “ 人皇首帝 ” , 开创了七国时代。大西南地区古滇国、夜郎国、蜀国、巴国等都同笃慕分封六国历史有渊源关系。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统一强盛大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彝族先民最早开发了祖

8、国的大西南,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等方面,为创建中华一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其时,大西南以彝族先民为主导的滇、夜郎、哀牢等数十个君长国,顺应时势,先后统合到秦汉王朝统治范围内, 广大彝族先民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设者。 彝族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此时期,中原地区的官吏、军人以及士、农、工、商人等,源源不断地来到西南地区,或屯田建城、或经商开矿、或办学兴教,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社会进步。其中,相当一部分汉人 “ 变发从俗 ” ,成为 “ 夷化 ” 的南中大姓,使西南地区的民族结构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此时的彝族先民,颁布广泛,支系繁多, 生活方式呈现多样色彩, 甚至民族称谓也

9、出现了多种多样,有夷、濮、巂、叟、蛮、哀牢等。唐宋时期,是彝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3 唐时,在大西南地区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历史上建立过众多君长国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的彝族先民中,涌现出细奴逻、皮逻阁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顺应时势,建立了强大的南诏地方政权。南诏近 300 年历史,均臣属唐朝。南诏对西南地区的统治,远超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的势力范围,为中国西南疆域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南诏时期,境内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比较快,中心区域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南诏灭亡后,经历了几个政权不断更替的动荡时期。在乌蛮三十七部的强力支持下,段氏建立了大理国。 此时, 势力强大的一些乌蛮集团, 分别在贵

10、州西部、 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建立了罗殿国、罗施国和自杞国。元明时期,彝族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体。从秦汉到唐宋,大部分中央王朝都是从中原汉族地区兴起,逐步扩展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西南彝族地区路途遥远,交通困难, 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强的时候少, 弱的时候多,社会比较混乱,给当地各种政治势力很大的活动空间。元朝是从北方草原地区兴起的少数民族王朝,而且是先占领西南地区,再由西向东,最后灭亡南宋。 为了巩固大西南的战略基地, 元代在西南地区大量驻军, 全面推行土官制度,给彝族各部落首领封官赐爵,承认其世袭统治的权力,恩威并施, “ 以夷治夷 ” 。明代,继续推行土司制度,并使之完备。同时,强化卫所

11、制度,向西南地区大量移民,加快了各民族的交融,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元明时期实行的土官土司制度,缓和了中央王朝同民族上层之间的矛盾,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彝族文化也走向了新的繁荣。清朝初期,继续实行土司制度,彝族地区行进在原有的轨道上。后来,清朝实施改土归流,激化了中央王朝同民族上层之间的矛盾,彝族地区陷入了长期的社会动荡之中,使人民经历了巨大的苦难。清朝后期,人民大众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斗争更加尖锐。在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彝族人民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起,表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东南沿海,有无数的彝族将士在战场上同帝国主义入侵者拼杀。在

12、滇西片马等地,彝族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痛打英国侵略军。在南部边疆,彝族将领蒋宗汉和汉族将领冯子材率领的中国军队,于镇南关、谅山一带,给法国侵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挫败了法帝国主义从南部侵略中国的阴谋。清末至民国初期,一批彝族人物如云南的禄国藩、陇高贤、黎天才、龙云、卢汉、安思溥、胡国秀以及贵州的安健、余若瑔、,四川的余祥辉、余祥炘等斩露头角。彝族人民参加了孙中山、 祭锷领导的辛亥革命、 护国讨袁战争, 金沙江及红河沿岸彝族人民开展了反对4 土司统治的斗争, 凉山彝区爆发了反清起义和反奴隶主统治的拉库起义等, 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思潮在彝族地区的传播。龙云治滇期间注重地方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

13、了 “ 三民主义革命建设的新云南 ” 的总体设想, 并抓住机遇修公路、 办实业、 兴教育、 除弊政、 练兵丁, 著名的一平浪 “ 移卤就煤 ” 工程、云南炼锡公司、滇黔主滇緬公路等一大批近代企业和基础设施,就是在此期间兴建成功的。 西南彝区, 尤其是云南彝区在政治、 经济、 文化诸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战胜利后,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确定了对以卢汉为首的地方实力派采取 “ 又斗争又争取,以争取为主,集中打击蒋介石反动派 ” 的方针,在城区利用参议会等合法形式开展反对蒋介石内战、 独裁政策和争取地方势力的活动。 在农村, 则积极发动农民开展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并逐步引导农民走上武装

14、反蒋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全国革命形势的感召下, 1949 年 12 月 9 日,卢汉在昆明毅然率部起义,宣布云南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贵阳、广西两个方向给予起义有力配合,并于 1950 年 1 月月忤滇南战役,全歼了盘踞在滇南的殘敌。 1950 年 3 月 12 日至 4 月 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西昌战役, 全歼了盘踞在今四川凉山州境内的国民党军胡宗南、 贺国光殘部。自此,整个彝区得到解放,彝族人民结束了受歧视、受压迫的命运,获得了新生。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有六种方言。 彝族有自已的文字, 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 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 文字总数达七万多个,其

15、中比较通用的有五千多个,形成于公元前 4500 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7 年通过了一套以喜德语音为标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主要是简化了彝族文字的笔画,确定 819 个常用彝字,并试行使用至今。目前,全国有 3 个彝族自治州、 18 个彝族自治县、云南有 86 个彝族自治乡,具体如下:彝族自治州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自治县为云南省的石林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 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宁洱

16、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峨山彝族自治县,四川省的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广西的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省的彝族乡为保山市的龙陵县木城彝族僳僳族乡、 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 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 昌宁县耇街彝族苗族乡、 昌宁县珠街彝族乡、 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大理州的祥云县东山彝族乡、鹤庆县六合彝族乡、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大理市太邑彝族乡、云龙县团结彝族乡、永平县水泄彝族乡、永平县永和彝族乡、永平县北斗彝族乡、永平县厂街彝族乡、宾川县钟英僳僳族彝族乡、 宾川县拉乌彝族乡, 昆明市的官渡区阿拉彝族乡、 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富民县罗免彝族苗族乡、晋宁县双河彝族乡、晋宁县夕阳彝族乡, 丽江市的华坪县石龙坝彝族傣族乡、 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 永胜县东风僳5 僳族彝族乡、 永胜县东山僳僳族彝族乡、 永胜县光华僳僳族彝族乡、 永胜县六德僳僳族彝族乡、 永胜县松坪僳僳族彝族乡、 永胜县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