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6384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5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师:陈微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准备手风琴、磁带、录音机教学目标1.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2. 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1. 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2. 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3. 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教 材分析赶海的小姑娘赶海的小姑娘 由马金星作词, 刘诗召作曲。 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

2、。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1. 发声练习2. 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 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2 ) 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 赶海的小姑娘 体会了“赶海”的情景, 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有机会的话, 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

3、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3 教学设计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1. 第一段歌词1-8 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 2 个八拍。9-12 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 1 个八拍。13-16 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 1 个八拍。17-20 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 1 个八拍。21-24 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 1 个八拍。25-30 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 1 个半八拍。2. 第二段歌词31-38 小节:动作

4、同 1-8 小节。39-46 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 2 个八拍。47-54 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 2 个八拍。56-61 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 1 个半八拍。3. 结束句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 1 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教学过程1. 先教分解动作2. 然后跟随录音跳舞3. 可选优秀者做表演4.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 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2. 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要求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

5、度记号。教材分析丰收欢乐而归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 1)黎明时的海洋。( 2)渔民出海捕鱼。( 3)战胜惊涛骇浪。( 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4 1. 乐曲开始: 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 由笛子吹出悠扬的、 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2. 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3. 结束部分: 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 节奏紧凑, 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

6、的旋律, 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学过程1. 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2. 教师介绍乐曲。3. 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4. 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5.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6.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2. 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要求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材分析大海啊,故乡大海啊,故乡是一电

7、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 xx x.xx xx x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 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 温柔, 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 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 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

8、学过程1. 第一遍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2. 教师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3. 第二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动,为什么?4. 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5 5. 师:这是一首怀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歌曲,许多身在外地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他们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 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乡愁,请同学们读一读。6. 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乡愁。7. 由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8.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小螺号2. 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教学目

9、标1. 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2.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手风琴教学重点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教材分析小螺号小螺号 由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 80 年代, 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 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节奏舒展, 由四个乐句组成。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在演唱方面, 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 第一乐段用欢快、 弹跳的声音演唱, 特别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歌

10、词比较密集, 要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螺号 (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 个儿一般比较大, 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 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 生活在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2.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词部分,正确分辨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用弹跳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唱好歌曲的两个乐段。3. 指导学生创编阿爸回来了。4.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的田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

11、野教学目标6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音乐作品。 1953 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 , 我们的田野 是其中的第三首。 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的流传开来,久唱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还别选入“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音乐更是别具特色,词曲珠联璧合,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典范。我们的田野 是一首单乐段歌曲又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 ( 5+

12、6+6) ,旋律优美、流畅。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1. 发声练习2. 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 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2) 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目标能

13、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7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使人精神爽朗。 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 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 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 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

14、有变化。 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发展到主音结束。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复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1. 发声练习2. 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 学生学唱歌曲三、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四、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目标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材分析见二课时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田野在召唤的一声部。2

15、. 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3. 找出难点,重点解决。4. 请同学们为歌曲方框中的旋律设计力度变化,在 X X 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气。5. 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6.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8 1. 欣赏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2. 欣赏绘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3. 配乐朗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4.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教学目标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绘画、乐曲、配乐朗诵或表演等)表现

16、一幅田园小景。教材分析田园随想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地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 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 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1. 间奏曲间奏曲选自法国音乐家比才的卡门第一组曲。卡门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剧,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之一。 卡门第一组曲共有四首音乐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称卡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间奏曲之一(阿尔卡拉龙骑兵),第三曲是间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间奏曲之三(阿拉贡舞曲)。教材选用的是第三曲。2. 小步舞曲比才一生有两部作品最为著名,一部是歌剧卡门,另一部是阿莱城姑娘 组曲。 1872 年比才为都德的话剧 阿莱城姑娘 谱写了 27 首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英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