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3135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23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第1节鉴赏形象板块(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 第 1 节 鉴赏形象 板块 (考题 )精练(转载)第 1 节 鉴赏形象板 块 精 练板块 1 鉴赏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葡萄图徐 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 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 野藤中。【注】 徐渭 (1521 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1) 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形象 ?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2) 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 意象 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1) 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解析 (1) 】分析诗歌形象要注重分析诗歌所描

2、写的事物的特征,把握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头两句中的 “落魄” “啸晚风” ,直接写出了诗人形象,后两句中的 “无处卖”“闲抛闲掷” ,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不得志。此外, 还要注意结合诗歌下面的小注,做到知人论世。【答案 (1) 】这是一位 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 的 诗人形象 。 / 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 “独立” “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 “书斋” “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2) 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解析 (2) 】解题时要注意“明珠”所用到的手法,再结合诗人生平怀才不遇的境况,可以得知诗人用“明珠”来

3、喻己。 回答时先解释“明珠”的内涵,再回答出诗人情感即可。 (比喻性意象)【答案 (2) 】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陆 游家住 / 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 / 不相关。斟残玉瀣 / 行 / 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 啸 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写该词时陆游 42 岁,因投降派罗织罪名被免官,被迫隐居。玉瀣 (xi ) :美酒名。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 这首

4、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 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1)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解析 (1)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因此要答好此题,主要是读懂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从“家住”到“一开颜”写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及其旷达闲适的心情,而后两句却表达了诗人的落寞。【答案 (1) 】 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 内心却抑郁不平的隐士 ( 或: 落寞英雄 ) 形象。(2) 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解析 (2) 】此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

5、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要读懂下阕的含义。【答案 (2) 】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 “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地道出了诗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赏析】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 “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上阕开头二句: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

6、净。 “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 “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 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 可以一尘不染, 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尘染,虚室有余闲”的体现。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 “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

7、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 这两句的大意是说: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 看完了 黄庭 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 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 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陆游读的 黄庭经 是卷轴装, 所以边读边卷, “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 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 其七: “啸傲

8、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 ” 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 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 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 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 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 (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 , 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据夏承焘、 吴熊和 放翁词编年笺注 中讲到, 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

9、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 (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 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 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3、 (2010 苏锡常镇二调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唐 )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 ) 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2)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10、1)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解析 (1) 】第 (1)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两首诗的三、四句。【答案 (1) 】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 ( 或“多情” ) 、腼腆羞涩 ( 或“羞涩”或“腼腆” ) 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 ( 或“团结”或“友爱” ) 、勇敢的采莲姑娘。(2)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解析 (2) 】 第 (2)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 (“欲语低头笑” ) ,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答

11、案 (2) 】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 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 ( 或“细节描写” ) 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4、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商 调】梧叶儿 嘲谎人无名氏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翁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注】 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 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 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注】 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

12、如袋子。刳:剔挖。这两首小令分别塑造了什么形象?【解析】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标题。“谎人”即吹牛撒谎的人,“贪小利者”则是那种吝啬、贪婪的人。另外,要考虑诗歌所用到的手法。最后,应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所持的态度或情感,从标题中的“嘲”和“讥”也可得出答案。【答案】 嘲谎人 主要是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个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 讥贪小利者 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分别表达出人们对这两类人的嘲讽和厌恶。板块 2 鉴赏事物形象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 唐 ) 王维独坐 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 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咏 竹( 梁 ) 刘孝先竹生 荒

13、野外 ,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 泪,羞入上宫 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 篁:竹子。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上宫:宫殿名。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解析】解题时,要把握“竹”所创设的意境和氛围,还要注意“竹”的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此外,“竹”在传统意义上的特殊内涵也不可忽视。【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 安贫乐道、 不慕富贵的人格, 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2、

14、(2010 深圳一调 )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清 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声声慢 ( 节选 )李清照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 这两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 经典意象“江南雨” 。请你根据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江南雨”有何特点。(2) 请具体说明这二首诗词描写的“江南雨”各自蕴涵的感情。(1) 这两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

15、传统文学中的“江南雨”有何特点。【解析 (1) 】解答第 (1) 题时要抓住表现诗词意象特点的字眼,如“雨纷纷” “细雨”“点点滴滴”等。【答案 (1) 】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 ( 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 )(2) 请具体说明这二首诗词描写的“江南雨”各自蕴涵的感情。【解析 (2) 】解答第 (2) 题时既要注意诗词中跟抒发感情有关的“欲断魂” “冷冷清清”“愁”等词语,又要知人论世。【答案 (2) 】两首诗词中的“江南雨”所蕴涵的感情分别是:杜牧:羁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李清照:国破家亡之孤寂与伤感。 ( 意思相近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16、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 / 春不住。藤刺 / 牵衣,碍却 / 行人路。偏是 / 无情 / 偏解舞,濛濛扑面 / 皆飞絮。 绣院深沉 / 谁是主?一朵 / 孤花, 墙角 / 明如许。 莫怨 / 无人 /来折取,花开 / 不合 / 阳春暮。【注】 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 春解舞:柳絮被风从枝头吹散,却像是随着春光轻柔地漫舞。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孤花”的特点,诗中用了“明如许”来写出了孤花的明丽,还用了“藤刺” “飞絮”等意象来和孤花形成反差;但是这美丽的孤花却生长在“墙角”,并“无人来折取”,写出其无人欣赏,诗人写花,其实亦在写人。【答案】 “孤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