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2349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对策研究发布时间: 2011-11-11 信息来源:一、时代与区域背景(一)全球时代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大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世界旅游组织机构预测, 2010 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 10 亿人次 (2000 年为 6.35亿人次 ) , 2015 年达 12 亿人次, 2020 年达 16 亿人次。按世界旅游组织机构预测,至 2020 年我国将跃升为全球首位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人数将由 2000 年的 3100 万增加到 2020 年的 1.3 亿人次,出境旅客将达到 1 亿人次。中国加入

2、 WTO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世界旅游业的高度开放将迅速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开放,加快我国旅游服务自由化的进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亚洲专家预测,2005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 4%左右。世界经济复苏将大力促进全球旅游需求的增加,这将为三亚市发展国际旅游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二)国内背景据有关方面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将保持 7%左右的高速增长。 2005 年,我国扩大内需重点将从投资转向消费,国内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到 2003 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额已突破 11 万亿元,人均 GDP已达到 1000 美元,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热点将继续升温,

3、 旅游业将成为继住房、 汽车之后居民的第三大消费热点, 这为三亚市发展国内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区域背景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早在 1996 年,海南就提出建设“一省两地”的发展方略,把建设热带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和新兴工业省、 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摆放在海南经济发展的同一高度上。 海南旅游业逐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海南的特色支柱产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成为全国七大旅游区之一,国际知名度也逐步提高。三亚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 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 , 以旅游为龙头

4、的第三产业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的 70%以上;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 4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对三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产业。最近,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三亚建设成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把三亚建设成为中国的旅游度假天堂。市委、市政府于 2004 年明确提出新的城市定位,建设“一市两都三中心”,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要把三亚建设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健康之都,休闲之都;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时尚中心。 2005 年,三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出台三亚旅游国际化启动方案,精心打造一流的资源环境、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旅游设施、一流的可参与

5、性活动、一流的社会服务、一流的旅游效益、一流的旅游度假品牌。力求用国际性的眼光和水准来对三亚城市进行规划、 建设、 管理和营销; 按照国际标准为中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加速三亚的国际化进程。二、现状与差距(一)三亚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陆地面积 1919 平方公里, 管辖的海域面积 5000 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 22 平方公里,管辖两个区、 5 个镇。全市常住人口为 50.8 万人,市区常住人口 20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40%以上,有汉、黎、苗、回等 20 个民族。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 , 三亚从昔日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导

6、产业的滨海小镇, 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前,三亚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三亚现有国际机场 1 个,旅行社 21 家,潜水基地 5个,高尔夫球场 3 个,旅游饭店 138 家,旅游餐馆 17 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 12 家,其中获得国家 4A 级称号的有 3 家,旅游购物点 23 家,旅游车队 2 个。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热带海岛度假休闲产品逐步成为三亚主导性旅游产品。 亚龙湾旅游度假区、三亚湾旅游度假区、大东海旅游度假区、南田温泉旅游度假区、西岛、小东海等已开发出一大批适合游客消

7、费需求的度假休闲旅游产品; 二是旅游观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天涯海角、 南山文化旅游区已成为海南乃至中国的标志性景点; 三是发展了一批具有三亚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如会展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旅游、保健旅游等,有的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四是休闲度假消费型游客增多, 入境旅游市场摆脱了对港澳台地区的依赖局面, 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会议旅游和自驾车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 蒙古总统、 俄罗斯总统夫人等国际名流纷纷来三亚度假疗养和旅游观光。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年会、表彰会、订货会、交流会纷纷选择来三亚召开。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1999 年三亚荣获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

8、号, 2000 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 21 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特别是 2003 年成功地举办了第 53 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4 年三亚又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2003 年 12 月 6 日在三亚举行的第 53 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使三亚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来自 10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小姐为三亚带来了天使般的美丽, 为海南省带来了天使般的美丽, 为中国带来了天使般的美丽! 同时, 这些天使般美丽的世界小姐牵引全球几十亿人将眼光投向三亚,她们把充满神奇、充满魅力、充满诱惑、充满无限生机和幻想的度假天堂三亚带回了家,把三亚推介给

9、了世界各国和人民。 2004 年 12 月 4 日,第 54 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在三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让三亚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2005 年,第 55 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又选择了三亚。连续三年举办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选美比赛,使三亚真正成为“世界小姐之家”。 世界小姐在三亚举行总决赛,大大地提升和推进了三亚的国际化进程。旅游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三亚旅游产业出现转型增效、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4 年三亚共接待了 2000 多个国际性和国内的各类会议, 接待过夜游客 364 万人次 (其中境外游客 14.63万人次),增长 21.2%;旅游总收入 39.14 亿,增长 33.8%。 2005 年

10、 1 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54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4.5%,实现了新年度首月开门红。 春节黄金周期间, 全市旅游收入达到 4.6 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 8.18%;接待人数为 20.76 万人次,同比增长 9.67%,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 自驾车旅游的人数创历年之最 , 打响了 “在三亚过大年” 的品牌。 房地产销售总额 3.4 亿元。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三亚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和配套。 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四高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11、2004 年 7 月 5 日召开了三亚市城镇建设工作会议,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三亚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提出了 “一市两都三中心”的发展新思路。(二)三亚与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差距根据我们的理解, 国际旅游城市是指旅游开发与经营对外高度开放, 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按照国际公认标准或惯例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旅游城市。 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拥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高、 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 总体形象富有鲜明的个性和魅力, 旅游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高质量的旅游环境, 能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 旅游开发与经营国际化;具有开拓国际客源市场的能力和条件。虽然旅游业已成为三亚的支柱产

12、业,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三亚市发展离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对三亚而言,国际性城市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差距还非常大。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从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主题化三个方面入手,依据国际性城市的一些指标体系, 来分析三亚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下面是依据桂林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谢迪辉和兰海同志在 确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 一文中提供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 (具体细分为三个子体系即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 旅游主题化指标体系) , 来探究和寻找三亚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一些发展思路和举措,希望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城市

13、现代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发展1、人均 GDP5000美元2、农业产值占 GDP比重 10%以下3、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 55%以下4、城市化水平 60%以上科技发展5、科技进步对 GDP增长贡献率 50%以上6、从事科研开发人员占就业人口比率 20%以上7、教育事业费支出占 GDP的比重 5%以上8、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以上9、成人( 15 岁以上)识字率 95%以上生活质量10 、恩格尔系数 35%以上11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8 平方米以上12 、家庭电脑普及率 20%以上13 、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 1 个以上14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40 以上15

14、、平均预期寿命 75 岁以上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5?以下17 、婴儿死亡率 3?以下环境保护18 、绿化覆盖率 35%以上19 、人均拥有公共绿地 10 平方米以上20 、工业废水处理率 90%以上21 、生活污水处理率 60%以上22 、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处理率 80%以上23 、空气质量 2 级以上基础设施24 、城建投资占 GDP比重 2.5%以上25 、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 10 平方米以上26 、自来水普及率 100% 27 、住宅电话普及率 27%以上28 、生活用燃气普及率 100% 城市国际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国际化1、国际贸易总额占 GDP比重 45%以上2、外贸依存度

15、 80%以上3、银行信用服务通用率 100% 4、国际主要货币通兑率 100% 国际服务5、服务业产值占 GDP比重 60%以上6、服务行业基础英语普及率 60%以上7、多语种标志系统比率 60%以上国际交流8、境外游客入境免签证时限 15 天以上9、国际电讯通达率 100% 10 、国际航线数量 750 条以上11 、国际邮件通达率 100% 12 、计算机国际联网率 30%以上13 、城市外籍居民数量占总人口比重 20%以上旅游主题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旅游经济1、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7%以上2、旅游产业协调程序 80%以上3、年均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数占城市实有人口比例 100%以上4、

16、国际散客数占国际游客比重 80%以上5、旅游城市供求关系协调程度 80%以上6、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总就业人员数比重 15%以上7、客房出租 80%以上旅游资源8、旅游资源特殊质 A 9、旅游资源组合条件 A 10 、旅游资源规模等级容量 A 11 、旅游资源区位条例 A 尽管以上的指标设计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很多还可以商榷和调整。 但我们认为, 上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性旅游城市的主要特征。 因此, 从以上指标, 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市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三亚是由一个滨海小镇发展起来的,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离国际性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在城市功能国际化、 城市产业结构国际化、 城市社会和经济运行机制国际化、 城市居民素质和意识国际化、城市服务水平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建设、开发、培育的力度,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建设。我们认为, 在国际旅游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 三亚要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唯一有效途径, 就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坚决冲破一切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