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绘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951804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初期的绘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中国初期的绘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中国初期的绘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中国初期的绘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中国初期的绘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绘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初期的绘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新中國初期的繪畫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開始了一 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改變。在美術領域,延安革命傳統、學習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徐悲鴻學派的寫實主義,合成一種新的機制。自由交易的藝術市場迅速消失,私立美術學校、同人刊物等不復存在 ,大部分自由職業畫家也都成為政府公職人員,在為工農兵服務 、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指導下,畫家們經常下鄉、下廠、下部隊體驗生活,改造思想,這使美術和美術家與政治離得更近了。美 術學院以及各師範院校的美術系科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環境的相對安定和新事物的激發,一些在前半個世紀就十分活躍或已成名的畫家更

2、臻成熟。一批新人登上畫壇,並取得可喜的成就。 一、新國畫 通過寫生克服摹古傾向,通過 深入社會生活拓寬中國畫的表現題材,通過融會中西傳統創造新的筆墨語言, 是 50 年代以後許多中國畫家們孜孜以求的,儘管他們走著不同的路。 在上半個世紀就已成名,並產生影響至五六十年代更臻成熟的畫家有林風眠、潘天壽、陳之佛、於非闇、王雪濤、葉淺予、賀天健、錢松嵒、關山月、黎雄才等。 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祖 父是雕刻石匠,父承祖業並兼習繪畫。林風眠幼時即隨父輩學習雕刻與繪畫,1919 年赴法勤工儉學,先後入第戎國立美術學院、巴黎高等 美術學院,1923 年遊學德國。留學期間他廣泛學習與研究歐洲繪

3、畫,尤其喜歡印象主義及馬蒂斯、畢卡索、盧奧、莫迪裏阿尼等人的作品。作畫之餘喜讀叔本華的哲學著作,叔本華對人間 苦難的敏感和悲觀主義傾向對林風眠感染至深。19231924 年間,他創作的摸索 (油畫) 、 生之欲 (水墨)入選 1924 年巴黎 秋季沙龍展。同年還以 24 件作品入展在法國斯 2特拉斯堡舉辦的中國古代和現代藝術展 。1925 年冬回國,由蔡元培推薦,任北京國立藝專校長。1927 年夏,出任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8 年籌建國立藝術院 (後改名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並任該校校長兼教授。約十年間,林風眠專心於藝術教育,並創作了人道 、 痛苦等巨幅油畫。這些作品以災難深重的

4、舊中國為背景,用沉鬱的色調、強悍的筆觸,描繪疾病、監禁、死亡和痛苦,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1938 年林 風眠辭去教職,輾轉至重慶,獨居農舍,潛心探索中西融合的彩墨畫。抗日戰爭結束後,繼續執教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51 年退職,居上海專心創作, 文化大革命中被監禁4 年之久。1977 年獲 准出國探親,兩年後定居香港,直至去世。 林風眠的彩墨畫實驗始於 30 年代,至 50 年代自成一新的格體。他用中國傳統繪畫的材料工具,畫風景、靜物、花鳥、美女和戲劇人物,追求一種寧靜而有韻味的美。他喜歡畫室內的盆花、瓶花、水果和玻璃器皿,如靜物 。在這類作品中,他總是力圖把印象派的外光畫法和中國的水墨畫法結

5、合起 來,刻畫物體在各種光線下的形態和色調。這在形式和色彩上更接近於西方的靜物 畫而遠於中國的花鳥畫,但墨色和筆墨的運用、畫中情致的優雅淡遠又拉近了它們與傳統繪畫的距離。林風眠還喜歡描繪樹上和 空中的小鳥,葦塘邊的鷺鷥或野鶩。如作於 1961 年的秋鶩 ,蒼茫的大地與灰暗的雲層相接,枯黃的蘆葦在秋風中搖曳,在黃昏的迷茫 中,幾隻野鶩逆風而起,疾速地飛向遠方。這類作品與林風眠個人的心理聯繫較多,畫面境界的孤寂透露著畫家內心的寂寞。林風眠的風景畫不靠寫生,只憑記憶和想像,這很像傳統中國山水畫家的作風,但他的取景、構圖、畫法風格又更接近西方風景畫。如秋豔 ,方構圖,以色彩為基本語言方式,適當地表現了

6、明暗,大體用焦點透視。逆光的樹幹、濃豔的金紅色樹葉、閃光的秋水所形成的黑與朱砂、純黃的對比顯示出濃厚與雄渾,而那深沉的倒影又給畫面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總之,林風眠綜合了中國古代 繪畫和西方近現代繪畫的視覺經驗,創造了一種既不同於古代,也不同於西方 的新的繪畫結構和風格。他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吸收,避開了 元、明、清文人畫 的基本模式,而遠溯漢代畫像磚、畫像石和宋元瓷繪,同時又將馬蒂斯、畢卡索、 3盧奧與中國民間剪紙、皮影的變形和簡化方法結合為一,孕育出以豐富的色彩和迅疾、剛健、流動 的筆線相結合的方法,在水墨底色或中鋒勾勒的基礎上,把外光表現和情感宣 洩融為一體,賦予作品絢麗的色調、強烈的動勢、明

7、快多變 的光感和濃厚的情緒性。 陳之佛(18961962) ,又名陳紹本、陳傑,號雪翁,浙江余姚人。1916 年 畢業於浙江工業學校機織科, 1918 年 考取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習工藝圖案。歸國後 執教於上海東方藝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專科學校、中 央大學藝術系。陳之佛最初研究工藝美術,教授圖案和藝術史,先後出版過圖案 ABC 、 西洋美術概論等著作。30 年代以後對工筆 花鳥畫產生了極大興趣,遂致力研究宋代院畫,在家中種花養鳥,觀察寫生。抗日戰爭時期舉家遷往重慶出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 5 年回南京被聘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美術組專員。新中國成立後,先後

8、任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師範學院藝術系主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 陳之佛性情恬淡,潔身自守。其作品寧靜淡雅、出塵。他喜歡用細線勾勒、著色薄淨、染後不再複勾的畫法。他還將寫意畫中的以水化墨法和沒骨畫的撞粉法綜合發 展為沒骨沖水法 ,即在不勾輪廓的情況下,利用熟宣紙不滲水的性 能,先畫濃淡墨,再用淡石綠水點注,使其暈化成斑駁效果。或先用含水較多的一種顏色作沒骨描畫,趁著潮濕用筆點清水,或蘸濃墨、石青、石綠點畫,再用清水衝開,使積水與色相互滲化,形成一種斑斕的水漬效果。這種方法多用於畫樹幹、花葉、地面、羽毛等。如作於 1954 年的紫薇雙鴿 ,在淡暖色的畫紙上以濃重墨色和石青石綠畫一湖 石,一叢紫薇繞石

9、而生,其枝葉細巧婀娜,花朵呈紫白兩色,在深色湖石與淡綠色枝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明媚嬌豔。一對白鴿靜臥於湖石頂端,似乎在巡視著什麼。整幅畫含蓄而文雅,除花朵的少許紅紫外,皆為灰色調,以鉛粉畫出的白鴿、白花,與灰 綠色的枝葉、深重色調的湖石構成的色彩層次,清新淡雅,寧靜舒適。總之陳之佛的作品深致靜穆,不以力勝而以韻勝。 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照,字非廠,別署非盫,又號聞人, 4滿族,原籍山東蓬萊,生於北京。清末貢生,曾任記者。自幼喜歡繪畫,初學陳洪綬,後遠宗宋元諸家。30 年代末至 40 年代初先後任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班花鳥畫導師、北平 藝術專科學校教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北京畫院副院長。

10、他的工筆花鳥畫造型嚴謹、線條挺拔有力,用色富麗典雅,自成一家。兼治印,善書,尤長遒勁超逸的瘦金體。如作於 1956 年的玉蘭黃鸝 ,全畫以寧靜的深藍色做底,盛開的玉蘭花潔白嬌嫩,豔麗的黃鸝一飛一落 ,在濃厚的裝飾意味中,仍不乏躍動的生機,顯得無比純淨而典麗。 葉淺予(19071995)原名綸綺,筆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廬縣人。1922 年入杭州鹽務中學,開始學西畫。 1925 年輟學,到上海三友實業社做繪圖員。1927 年起開 始創作漫畫,諷喻社會世俗的長篇連環漫畫王先生和小陳留京外 史是其成名的代表作。其形象誇張生動,多以鋼筆勾線,略作渲染,簡潔明確,顯示出畫家敏銳的觀察力和繪畫天分。40

11、年代以後 開始作旅行寫生,畫風情速寫、舞蹈速寫,並嘗試以傳統筆墨畫舞臺人物和主 題性創作。1946 年任教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50 年代後 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葉淺予最負盛名的中國畫作品是各種舞蹈人物。他善於捕捉富有運動傾向的瞬間情態,筆線生動簡練,汲取 了民間美術的用色方法,單純、鮮豔,恰與舞蹈藝術相和諧 ,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號壽者,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人。19 歲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授業於李叔同等著名藝術家。1923年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中國畫和中國畫史。 期間曾以書畫拜謁 80高齡的吳昌碩。吳很賞識潘天壽的繪畫天才,以天驚地怪見落筆

12、,巷語街談總入詩篆書相贈。與此同時,潘天壽還致力於書法、篆刻、畫史和詩詞等。1928 年後 ,任職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抗日戰爭期間他隨學校輾轉於湖南、貴州、四川等地。19441947 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1959 年任浙 江美術學院院長,1960 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遭政治誣陷,含冤而死。 潘天壽的繪畫風格形成於 40 年代末,50 年代中期臻於成熟。他的藝術淵源廣而雜,所汲取卻專而精。除吳昌碩外,他還深受八大山 5人冷逸、奇宕畫風的影響,又上溯明代沈周、戴進以及宋代的馬遠、夏圭。自董其昌南北宗論以後,畫壇多以溫柔敦厚的南宋文人畫為正宗,而視以馬遠、夏圭為宗 的浙派

13、為野狐禪 ,而潘天壽卻偏偏選擇了馬遠、夏圭和浙派作為他的參照,專注於強悍、尖銳、奇險、冷峻等審美品格的追求。 潘天壽長於花鳥、山水,尤喜畫猛禽。作品多方折大起落,筆線也常以扁、方為主,生辣古拙,運筆慢而深凝,追求骨力和險峻。他的書法與其繪畫用筆十分相似,多扁 筆,方圓並用,略帶隸意。 小憩是作於 1954 年 的一幅指畫,兩隻禿鷲憩於石巔,它們一黑一灰,一俯視一平視。黑色者以大碗墨汁揮潑而成,酣暢凝重。長指甲勾畫的眼睛尖銳、冷峻,氣勢逼人。鷲身橢圓,山石呈方形,鷲頭近方而苔點多圓,形成方、圓、大、小的對比節奏。以淺色峰石襯托重色禿鷲,取靜態,但靜立中蘊含強勁,給人以博大沉雄之感。一般而言,清代

14、的高其佩是以指畫聞名的第一 家,潘天壽可稱為自高其佩後最擅長指畫的畫家。他能用手指畫尺幅巨大 的作品,在充分發揮指墨的遲澀、自然之趣的同時,還能通過無峰的 手指表現氣勢和力量。 另外,在中國畫教學和創作上,潘天壽還主張中西畫拉開距離,他說: 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個人風格要有獨創性 , 我向來不贊成中國畫西化的道路。中國畫要發展自己的獨特成就,要以特長取勝 。1因此他主持的浙江美術學院更注重傳統 ,率先於 60 年代初實行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的分科教學,並把書法課納入國畫基礎課範圍。 賀天健(18901977)晚號健叟,別號紉香居士,江蘇無錫人,長期居留上海。早年曾學肖像畫,後 改攻山水,其畫

15、法廣泛吸收宋元名家之勾斫筆法。中年後遍游山東、福建、浙江等地名山湖川,將傳統筆墨與現實感受融合為一,創造出筆 法變化多端、丘壑深遠的個人風貌。除山水畫外,兼擅人物、花卉。又長於詩文,曾主編過國畫月刊 、 畫學月刊 ,在中國畫界卓有影響。 錢松嵒(18991985)又名松岩、松嚴,江蘇宜興人,出身於書1引自潘天壽談藝錄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6香門第。9 歲習書畫,19 歲入無錫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師從錢基博學2文史、胡汀鷺3學花鳥、山水。畢業後,曾任 教於無錫師範學校和無錫美術專科學校。 1949 年 後曾任無錫文聯主席、江蘇畫院副院長等職。 錢松嵒早年研習石濤、石谿、沈周、唐寅

16、等人的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成為兼擅山水、人物、花鳥的半職業畫家。新中國成立後,他迅速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上工廠,下碼頭,拜謁革命聖地,造訪名山大川,一心一意要用山水畫這種傳統形式表現新中國的巨變和他對這種變化的頌讚之情。1 962 年創作的紅岩使他一舉成名。此畫表現四川重慶革命紀 念地紅岩村。大面積的岩石以誇張的紅色象徵革命傳統,不僅產生了簡潔、鮮明的視覺效果,也使其獲得了鮮明的主題,被認為是體現革 命浪漫主義的成功典範。此後他又沿著這種思路和表現方法創作了常熟田 、 三峽燈 、 陝北江南等一批頗能代表時代精神的作品 ,成為當時山水畫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樣板。錢松嵒獲得成功的主要經驗是寫生,但他的寫生大體堅持了傳統方法、傳統風格、傳統筆墨,雖然也融入了一些新東西,如一定程度的焦點透視和光的表現等,但 基本面貌仍是傳統山水畫的形式和筆墨方法。他的經驗是:給畫面以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