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925002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及美感-毕业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 届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哭 腔 在 二 胡 中 的 运 用 及 美 感学 院 : 音 乐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 11-1 班 学 生 姓 名 : 崔璨 指 导 教 师 : 刘 莉 答 辩 日 期 : 2015 年 5 月 11 日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1目 录引言 .11 哭腔的定义及其运用 .11.1 哭腔的定义 .11.2 哭腔在声乐作品及戏曲中的运用 .11.3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 .22 当代二胡演奏技巧的分类及其表现哭腔的方式 .32.1 当代二胡演奏技巧基本分类 .32.2 运用二胡演奏技巧表现哭腔的方式 .43 二胡与哭腔结合的作品分析 .43.

2、1 兰花花叙事曲 .43.2 江河水 .54 二胡与哭腔结合的美感 .74.1 二胡与哭腔结合的阴柔美 .74.2 二胡与哭腔结合的自然美 .74.3 二胡与哭腔结合的意境美 .8结语 .8附录 .10致谢 .122二胡与哭腔摘要:二胡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弓弦类乐器之一,音色细腻,类似于人声。因其音色的特殊性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常被用来模拟和表现哭腔。哭腔本是形容人在哭泣时的声音腔调,后逐渐被运用到地方戏曲及通俗歌曲的演唱当中。二胡在地方戏曲及通俗歌曲的伴奏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这使二胡与哭腔紧密结合。很多人认为二胡仅能演奏悲伤的音乐作品,我认为他们并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真正的美学价值,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

3、的所在。本文将通过具体音乐作品、谱例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二胡与哭腔相结合的阴柔美、自然美、意境美。关键词:二胡;哭腔;演奏技巧;美感;3Erhu and Cry toneABSTRACT: Erhu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sound and delicate, similar to the human voice. Because of special nature of the timbre and the kind of the musical skills, it i

4、s often used to simulate and performance cry tone. Cry tone also use to described the voice of the crying, gradually being used for concert the local opera and the popular songs singing. Erhu assum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companiment to local opera and popular song, which makes the Erhu and cry

5、tone closely. Many people think about that Erhu could only playing sad music, but I think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the true aesthetic value inherent in it, which 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this study we will through Specific music, Scor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to analyzed the feminine beauty,

6、 natural beauty,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made by Erhu and cry tone combination.Keyword: Erhu;cry tone; Performance skills; Aesthetic value;新疆师范大学 2015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引言二胡演奏与哭腔演唱本是独立发展的,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有其独立的价值,又相辅相成。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聆听二胡作品二泉映月时曾说:“我没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1。这段话充分展示了二胡演奏哭腔作品时所带来的极大震撼力,从另一层面而言也体

7、现出二胡与哭腔紧密结合浑然天成的独特艺术效果与美学价值。二胡以其独有的宛如人声的音色,加之多种演奏技法,使哭腔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更加形神兼备。反之哭腔在二胡作品中的不断运用也使得二胡演奏走向高潮从而向世界传递出更大的美学价值。1 哭腔的定义及其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谁没有悲伤难过的时刻,谁不曾流下过伤心绝望的泪水,这是生活带给人们所共有的情感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哭泣在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哭腔才能打动人心使每个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在声乐、戏曲和二胡作品得以广泛的运用。1.1 哭腔的定义哭腔,在生活中是指哭泣时发出的声音;在音乐中则作为一种歌唱技巧,特指歌唱时发声胸腔瞬间不起共鸣,声音滑向高

8、位置假声,然后再迅速恢复共鸣,还原真声所形成的近似“哭着唱”的声音技巧 2使用哭腔能够更好的表现音乐作品悲伤忧郁的情绪特点,达到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因此,哭腔被广泛的运用于声乐、戏曲及二胡作品当中,给人以极高的审美体验。1.2 哭腔在声乐作品及戏曲中的运用在很多通俗歌曲及地方戏曲中都曾大量使用哭腔演唱技巧。如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哭腔技巧就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演唱者正是通过哭腔技巧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哭腔在地方戏曲中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不同的悲剧情节就有不同的哭韵,或极度悲哀下的低声哽咽、抽泣;或万般无助时撕心裂肺的高声嚎啕、呼喊;或断断续续如泣如诉;或无力无气无声无息;哭似唱

9、,唱似哭,凄切悲哀,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3。充分体现出哭腔技巧在戏曲艺术中的画龙点睛作用,在京剧当中常常伴有“哭头”将哭声置于句尾前部的尾腔中 4形成先抑后扬的音响效果,二胡运用开始不作揉弦,在长1小泽先生感动的泪N.日本朝日新闻.1978 年:2 李艳梅.通俗歌曲演唱方法与教学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3李惠莉.崔兰田悲剧哭腔艺术探究J. 中国戏剧, 2008, (3):34-36新疆师范大学 2015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音演奏一半时用压揉或滚揉的演奏技巧来模拟这一京剧“哭头”常常带给听者极大地听觉震撼力。在豫剧当中的哭腔演唱的则较为夸张,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以及河南语言的音调

10、特色,二胡通过大量的滑音技巧来模拟豫剧中的哭腔部分生动的展现了豫剧独特的音调特色。哭腔是秦腔中最动听的唱腔之一,哭的艺术也是秦腔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 5。秦腔中的哭腔注重“吼”音的体现,整体风格威武悲壮、慷慨激昂。二胡在秦腔伴奏中通过大量的弓头音来模拟这一豪迈的哭腔效果,在哭腔高潮部分使用抖弓的技巧来模拟音乐的高潮迭起,更加凸显出秦腔的激烈豪放。随着哭腔在京剧、豫剧及秦腔等多种地方戏曲中的运用,技法不断走向成熟,也传递出更大的美学价值。1.3 哭腔在二胡中的运用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出现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被称为“奚琴”。乐书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

11、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 6。因此可见胡琴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故又名为胡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 7 。说明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以马尾做弓子的胡琴。元朝时期制琴工艺更加精湛 8。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中原的大江南北,伴随着地方戏曲的发展与成熟,唱腔的日益丰富,二胡参与到戏曲的伴奏之中,逐渐开始演奏模仿各类戏剧中的唱腔,其中以表现哭腔最为生动贴切。但当时,二胡主要被用于各类民间戏曲的伴奏,地位较低,没有独奏曲,也不可单独用作正式场合的演奏,因此二胡与哭腔音乐作品仅仅局限于戏曲民歌伴奏层面的简单结合。在 20 世纪初,二胡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由民间二胡

12、演奏家华彦钧创作的极具代表性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二胡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随着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指挥,也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二胡的魅力。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虽是由阿炳的悲惨经历创作而来,但整首乐曲的风格却是悲中有怒,倔强不屈的。在这首曲子当中,阿炳不只是无奈的哭泣,更多的则是传达对光明及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勇于抗争,矢志不渝的乐观精神。此外,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对二胡演奏进行改良,吸收和借鉴了欧洲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使得二胡在演奏技法和表现力方面不断提升,对于哭腔作品的把握也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在此期间还涌现4 何长高. 京剧哭头剖析J.中国京剧, 1996,(1)

13、:54-54.5张韵笙. 秦腔“哭”的艺术J. 当代戏剧, 1993, (4):55-54.6(宋)陈旸撰. 乐书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10.7(宋)沈括撰. 梦溪笔谈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卷五,31-49.8王红蕾. 浅析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 (38).新疆师范大学 2015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出了大批的二胡演奏家及作曲家,其中很多具有哭腔风格特点的乐曲成为了流传至今无比经典的二胡独奏作品。例如由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独奏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并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由黄海先生改编二胡曲江河水以及关铭先生改编的兰花花叙事曲等,也掀起了一阵民歌改编的风潮。民歌中的哭腔在二胡演奏中得到升华。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