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脸谱和京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922846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脸谱和京戏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我们的脸谱和京戏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我们的脸谱和京戏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我们的脸谱和京戏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我们的脸谱和京戏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的脸谱和京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脸谱和京戏(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 的 京剧 和 脸谱,英语121 1231018 董园园,说到京剧你一定要知道的人物,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壹、京剧的形成:,京剧的形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被视为中国

2、国粹。,贰、了解京剧版式,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叁、再谈京剧行当?,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

3、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肆、最熟知的表现手法:唱念做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 :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 做: 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

4、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伍、关于咿咿呀呀的唱法, 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吊嗓亦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喊嗓,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

5、大声喊出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丹田音,又名响堂,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云遮月,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脑后音荒腔冒调走板不搭调偷气长吭,陆、它敲敲打打的伴奏乐器,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

6、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京 剧 大 家: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演出天仙配,1911年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

7、,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9年4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1930年春,率团赴美献演京剧,。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遭拒绝。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抗战胜利后,梅兰芳

8、在上海复出,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一些当代京剧艺术家,朱强(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李宏图(北京京剧

9、院叶派小生)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李军(上海京剧院杨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名家)耿其昌(国家京剧院余派老生名家),柒、说说我们的京剧文化,你说:京剧的现代化,是针对传统京剧的改革而言的。现代化内容包括:从内容到形式改革传统戏;紧跟时代潮流,创作演出表现新生活的戏;以新的历史观点创作历史戏;改革旧的规制,建立新的艺术生产体制;进行对外的艺术交流;培育新的艺术人才等等。郭汉城先生说,现代戏是现代化的一个试金石。他说:京剧是一门动态艺术。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就是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剧团里,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动态艺术不是博物馆艺术,

10、京剧现在进博物馆,我以为既不现实,也不应该。真要把活灵活现的表演艺术封存在博物馆里,不仅不利于创新、发展、繁荣,恐怕反而会把它推向衰落,而只有创新才有生机。毫不松懈地坚持在艺术上改革创新,搞出好戏来,是京剧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天职。我说:京剧是我们文化艺术的瑰宝。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我觉得,继承的比重应该是很重的,创新也好,改革也好,不能离开京剧的根本。我们的京剧人要有志气,要学习、尊重前辈艺术家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打好根基,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通过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借助情境展示历史、政治、社会及日常生活,表达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

11、念,并成为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重要传播媒介和被国人广泛认同的国家文化符号。京剧申遗成功,可谓京剧两百多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剧种,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文化特质和艺术底蕴。尽管被誉为“国粹”,其社会关注度和传承发展较之其它剧种确有一定优势,但时至今日,由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诸多原因,京剧的传承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青少年学习兴趣减弱、观众减少等现实问题。京剧专业演员、表演剧目和受众都存在断档,热爱京剧艺术的普遍以老龄观众居多,市场已十分狭小。相比流行文化,现代群体对于传统戏剧的关注和相关知识层面的储备更显逊色。,京剧申遗,我

12、是这么看京剧的你呢?,京剧是生动形象的道德法典和智慧的结晶其实京剧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经常说京剧是一部生动形象的道德法典。京剧故事的很多人物都已经成为生活的典型,包公,铁面无私;另外一方面,京剧还传播了很多智慧;京剧还强身健体。吴江说,“不愉快的时候,看看京剧,唱唱京剧,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如果真正认识自己的文化,会发现它不比外来文化缺什么,因为它早就有自己的基因,有传承最好的东西在里面。”,说到京剧那就不得不提脸谱了,其实京剧脸谱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起源于舞台,再浅谈脸谱。,脸谱是京剧的特色,(一 ) 京剧脸谱的含义:,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

13、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二 ) 脸谱的起源,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

14、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三) 京剧脸谱的流行,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四 )脸谱特点有三:,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

15、切;图案是程式化的,(五) 脸谱对于不同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粉,俗称“小花脸”。,(六 ) 脸谱的分类又有哪些呢?,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

16、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