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注,通向深层次阅读的桥梁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917591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旁注,通向深层次阅读的桥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旁注,通向深层次阅读的桥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旁注,通向深层次阅读的桥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经纬课堂透视 旁注,通向深层次阅读的桥梁 江苏张家港市兆丰学校(215622)朱书铭 前人曾把书籍比作精神食粮,而阅读就是读者心与书 的交流,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提升。为了把学生的阅 读引向更深的层次,提升个人品味和语文素养,在教学中, 以“写旁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是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旁注引发学生的深情对话 旁注是与文本进行亲切、深入的对话后产生的。培养学 生书写旁注的习惯,其实也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进 行深入对话的习惯。在“写旁注”这一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学 生阅读时必然会更加认真地细细品味,时而与作者进行对 话,时而与文章中的某一个角色进行对话

2、,甚至把自己也完 全放进文章的情节之中。学生养成写旁注的习惯后,便能全 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并陶醉其中。 如在掌声一课中,有学生在“小英犹豫了一会儿”一 句的旁边写了这样的旁注:“我该怎么办才好呢?如果上去, 同学们肯定会嘲笑我,可如果不上去,老师会对我很失望 的,可能还要批评我。”又如在望月一课中,有位学生在末 尾“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这句话旁边写了这样的 旁注:“圆圆的月亮好似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镶嵌在天空中。 月亮,你是在喊我吗?你的眼睛为什么那么清澈晶莹” 由此可见,学生阅读时已完全融入了文章的角色,并已站在 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去体味作者的情感了。 二、旁注激起学生的独特体验 不同

3、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与生活阅历,对于文本 解读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自主读书,把自己在阅读中 产生的真实想法或感受以旁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旁注 所体现的就是学生不同的个l生。让学生放开束缚,“我手写 我心”,这不单是让他们批注文章,更是让他们展示思想,绽 放个性。 课堂上,除让学生自主阅读写旁注外,还应给予学生一 定的交流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 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塑造人文精神。 在可爱的草堂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 自由写旁注,其中一个学生在“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

4、, 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旁边写 道:“这句话写得非常形象,草塘的绿浪翻滚的颜色和动态 之美跃然纸上。”当学生读出这个旁注时,其他学生都加以 附和。有的学生说:“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金灿灿的麦浪,被 一阵阵的风吹拂着,仿佛向人们昭示着丰收季节的来临。” 这一段精彩的插曲正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三、旁注满载学生的情感元素 小学生使用的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元素,教 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自主读书,去感知、去体 会、去领悟,并引导学生在书本上写旁注,就能充盈学生的 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开掘出情感的源流,蓄积下美妙的情 感。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或见解写出来和大

5、家交流,当自 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时,他们的心灵中便会产 生一种慰藉。记录着阅读经历的旁注,日积月累,便能成为 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当学生偶尔回过头来再读课文,再看 看这些旁注时,无疑又是一次知识的回顾,心灵的触动,收 获的喜悦以下是某学生课本中的一些旁注。 原文 旁注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 钱学森虽身处他乡,但时时不忘 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 祖国,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 的祖国。 地感染了我。 钱学森 他已经去世了。但我一定会记住 我觉得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取决于 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 出身和地位,而是由工作成绩来 像我父亲做鞋匠那

6、样做得那么 决定的。父亲在鞋匠这个行业中 好。 手艺超群,无人可比,这就是伟 鞋匠的儿子 大! 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身处逆 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 境,只要不懈努力,就能让有限的 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样才 小草和大树 能使自己活得有意义,活得快乐。 四、旁注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阅读中写旁注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文本进行鉴赏的过 程。一个个旁注,就是一次次与文本的真实对话,有与作者 的对话,有与主人公的对话,也有单纯的与某个词语或句子 的对话。这是一次次与文本的心灵碰撞、精神碰撞,也是对 文本进行的一次次鉴赏。旁注虽然大部分只是片言只语,但 都以感性语言为主,把阅读收获流泻于笔尖,久而久之,学 生的语言表达便会得到锤炼,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的成长册时,我让 学生做成长纪念册。一位学生在“成长日记”栏目中写道: “原来我有很多不懂的问题,有些想法很是天真,这几年所 写的旁注,让我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提高了阅读水平,旁 注是我精神成长的足迹,我要把这些书本好好珍藏” 旁注这一特殊的阅读方法,架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桥梁,这样的阅读才是深层次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 语文味的课堂。 (责编刘宇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