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及调适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917364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中『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及调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中『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及调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中『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及调适(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罗森塔尔”效应曾经带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教育者 将自己的期望完整、准确地传达给我们的教育对象 时,这种期望就将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 促进个体的发展、提高和进步。一般来说,一个人 被他人期望成为一个什么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 处于什么状态,是件非常愉快的事。但是,如果被“期 望过度”,就不愉快了,反而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压 力,使人的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产生疲倦和焦虑 的感觉。 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 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的观念主宰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古代,读书成了唯古 一可以走上仕途的道路。而现在,同样受传统文化一 观念的影响,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便可以给整娜 个家族带来荣耀,尤其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 父母都希望下一代能以高学历、高水平立足于这个 竞争激烈的社会。 2、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逐步 建立,人才市场竞争剧烈,能者上、弱者下,已成 各行各业用人的标准。家长们也清晰地意识到,只 有学历高、素质好,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他 们都希望子女的学业能出类拔萃。这种过高的期望 往往会使家长根据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和领域的需求 去塑造、培养孩子,这样势必造成家长的期望与孩 子个性的矛盾,产生家庭冲

3、突,甚至导致家庭悲剧。 3、家长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作为家长,有时将 “面子”看得过重。如果孩子成绩优秀,家长便有 了炫耀的资本,脸上也有光彩;如果孩子差劲,便会 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为了维护这种虚假的自尊,父母势 必不允许孩子给自己脸上抹黑。于是,对孩子的期望就抬 高了,表现在经常把自己的孩子与亲戚的、同事的、朋友 的孩子相比较,要求他们拼命争第一,若成绩达不到要求, 家长往往会怒其不争,批评指责,使孩子丧失自信,从而 不求上进,破罐破摔。 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 1、社会对学校的压力过大,导致学校对学生期望过 高。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总是以升学率为重要指 标,这是导致学

4、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升学 率上去了,会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接着荣誉、参 观、奖励接踵而至,家长啧啧称赞,学校威名远扬;相反, 升学率若一不小心下降了,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铺天 盖地的批评和责难。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 了对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智育,抓考试, 李 彳I 2014年第02期 抓分数,认为提高升学率,就能出官位,出政绩, 出名誉,单凭升学率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2、学校对教师的压力过大,导致教师对学生期 望过度。随着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生源的不断萎缩,学校内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教 师聘任、职称评定、按绩取酬等,再加上教育工作 的特

5、殊性,传统观念中对教师职业的偏颇认识:认为 有出色的学生便意味着有出色的老师,所谓“强将 手下无弱兵”。内忧外患,使教师的心理压力过重。 三、教育中“期望过度”的调适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 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 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家长和教师的期望目标 也应建立在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 期望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达到的目标,激励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只有合理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从 而推动其行为。 1、教育者要保持良好心态,调整期望的标准。 教育者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自觉克服不良心

6、 理,养成良好性格,保证自身心理健康,以平常的 心态去教育学生。作为家长,要不断调节自己,合 理制定对孩子的期望值,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 施以心理教育,教育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2、学校和家长都要客观评价孩子的成长过程。 多年来,受中考和高考等选拨性考试的影响,家长和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 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发展的功能,将考 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尊重学生的情感 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 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等等。因此,家长和 教师都应该转换观念,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要真正把学 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作为评

7、价的对象。 3、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针对不同 的学生,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目标,进行相 应的教育。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 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而积极地认识自我、发展自 我。同时,教育者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学生在不同发 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尊重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拔苗 助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 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中一期望过度的原因分析及调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