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6916868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2014年秋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消失的楼兰古国,这里曾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公元前后,曾有过一个繁华的楼兰国,可是到公元4世纪前后,它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一、荒漠化,概念:形成:表现:影响:,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气候异常等自然原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2、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1.位置:,2.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3.地形特征:,位于第二级阶梯,海

3、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思考:西北地区的干旱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4.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干旱;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各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十分密切,东,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三、荒漠化的成因,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A、自然原因,基本

4、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 植被覆盖率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分析: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5、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B、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胡杨林,干枯的胡杨林,2.5 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

6、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次生盐渍化形成: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2.6 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2.7 萨赫勒地区示意,2.8 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2.9 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

7、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3治理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的严重地段,4治理具体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同时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

8、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灌草地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建防护林带,草方格沙障,治沙措施,生物治沙,治沙措施,工程治沙,沙枣,胡杨林,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狼尾草,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

9、障,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 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这里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人们开荒和不恰当的耕作方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土壤风蚀。,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和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一致,因此防治措施“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