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00719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提要 : 近年来 , 在云南民族文化襁褓里经过千百年孕育而成的普洱茶 , 再次以强劲的势头风靡海内外。在今日,作为以饮料为其基本功能的物质产品的普洱茶,正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对象。这些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关注主体之间、关注主体和关注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在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建构着以普洱茶为核心符号的当代文化事象。普洱茶成为云南文俗的表现。作为一种物态符号的普洱茶,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三个主要特点:融合性、放外性、亲近性。这正是普洱茶热的真正原因,也是这一文化现象在将来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在 。关键字: 茶 茶文化 生活民俗 普洱茶【 Brief summary】 :In

2、recent years, in the race cultural bosom of Yunnan through the tea of q of thousand a hundred years conceive but become, again become popular the world with the sturdy power head outside. Today, conduct and actions with beverage for its basic function of the tea of puer of the material product, just

3、 become the object that people warmly pay attention to. These, the concern corpuses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rn objects that come from the different social community and personal concern corpus, just at with now carry on of way construct or purchase with the tea of puer for the cor

4、e sign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matter elephant. The tea of puer becomes the vulgar performance of text of Yunnan. Be the tea of puer of a kind of appearance sign, body now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es of the race culture of Yunnan: Blend sex, put the outside and become intimate with sex. This exact

5、ly hot real reason of the puer tea, is also the internality that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the last long vitality in future. 【 Key word】 :tea culture of tea Living custom puer tea 一、 普洱茶的历史源流1普洱茶的渊源: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

6、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 ,据史志记载 ,云南从原茶 (俗称野生茶 )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 800 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 ,勐海巴达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 ,被誉为 ” 世界三大古茶树王 ” 。 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在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生地云南,历经千百年孕育形成的普洱茶,既浓缩了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从现今所存的典籍来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生活在云南大地的各民族

7、就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和食用茶叶,开创了人类种茶饮茶历史的先河。在最早记载普洱茶的历史文献蛮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那时的茶,虽然说已经进入了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但还谈不上什么制作工艺,只能将它看作是普洱茶的前身。到了元代,紧压茶的制作工艺逐渐传入了云南。对于云南茶叶而言,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输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紧压技术的采用,真正结束了云南茶叶“散收无采造法”的历史。明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曾这样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可见普洱茶的制作技术改进了,并且成为了云南各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因在普洱集散而得名。到了清代

8、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的普洱府,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思茅和西双版纳等广大地区。此时,普洱茶也因入贡清宫受宠而进入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冲与当时滇南的政治经济重镇,普洱府进一步成为了所辖地茶叶的精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普洱茶之名也开始风靡海内外。不过那时提及的普洱茶,还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其意应为普洱地区所产之茶。今天我们所说的普洱茶,已经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了,岁月的更替与历史的变迁,赋予了普洱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说的普洱茶,更多的是指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制成的散茶和紧压茶。通常我们将长期存放自然发酵的普洱紧茶称为生普,而将采用 “ 快速后发酵 ” 生

9、产技术生产出来的普洱散茶和紧压茶称之为熟普。在普洱茶的发展史上,清代的贡茶身份,曾使其红极一时,此后因社会动荡等因素,普洱茶的发展处于一个低潮时期。解放以后,普洱茶的生产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保存于香港的大量普洱老茶销往台湾和海外各地,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普洱茶具有多种医药效用,普洱茶声名再次鹊起,成为广大茶人竞相选择的保健饮品。实质上紧压茶集中体现在茶饼。在这里我想我有必要谈谈茶饼的起源之谜。普洱饼茶的起源迄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各说不一。但我认为 它是源自云南。先且从广雅说起罢 广雅本是一部字书。而中国饼茶最早见之于历史记载的,准确地说,最早见之于汉文的

10、历史记载的,就在这部字书上。广雅的作者张揖。张揖,乃魏国清河(即今河北)人也。张揖曾任 “ 明帝太和中博士 ” ,而 “ 太和 ” 即魏明帝年号( 227-233 ),当然乃属三国时代无疑 。这就是说,早在陆羽茶经问世的五百余年之前,中国饼茶就已然见诸史籍。这也可以充分证明有人认为饼茶出自陆羽的错误。再说广雅记载的饼茶,原文说是出自 “ 荆、巴间 ” ,所谓 “ 荆、巴间茶叶作饼 ” 之说,就其所指的地域而言,不止是指现今的四川、湖北一带,而且还指现今的云南、贵州一带。那么,在上述四个地域之中,何处最有条件足以作为中国饼茶的滥觞之地呢?依我拙见,中国饼茶的滥觞之地,理当就是云南,特别是云南境内

11、的西双版纳并思茅一带,只缘这里乃是中国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之故也。2饮茶创始于云南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与思茅地区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这一地区栽培茶树始于何时尚待研究,但在这里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 , 有的树龄在 1700 年以上 。 这些茶树的发现 , 为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上饮茶最早的国家。 “ 茶 ” 字见于诗经、尔雅、楚辞,均作 “ 荼 ” 。春秋、 “ 汉志 ” 诸书,也作 “ 茶 ” 。茶又有 “ 茗 ” 、 “ 桝 ” 、 “ 搽 ” 、 “ 槚 ” 、 “ 蔎 ” 、 “ 菽 ” 等名称,名殊而实同,来源多不可考,且除 茗 外,已渐为

12、世所少用 。到唐代陆羽著茶经 ,卢仝撰茶歌 , “ 荼 ” 字易为 “ 茶 ”字。茶的起源,尚无定论。古代关于茶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 地官,时有 “ 掌茶 ” 之职,其赏为 “ 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 ” 。晏子春秋卷六有; “ 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义五卵,茗荣耳矣。 ” 可见战国时,茶叶作为祭祀用品,偶尔也有啖饮的。公元一世纪,文献上已有烹茶的记载,王褒 僮约 说到 “ 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 常璩华阳国志 巴志载:西南地区已有茶的种植与饮用。本萆衍义说: “ 晋温峤上裹贡茶千斤,茗三百斤。 ” 至少在西汉时代,在今四川西南及今云南,已有饮茶风气,并已经将茶作为商品买卖,作为贡品

13、进奉 。可见饮茶、种茶源于四川、云南再沿长江而下,逐渐流行于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饮茶,种茶既起源于西汉时的云甫,则为云南少数民族的创造发明可确定无疑。我们知道,茶最早用于祭祀,有 无茶不祭 之说,将茶与祖先、鬼神联在一起的传说神话,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几乎随处可见。德昂人以茶叶为始祖,茶叶不仅生育了人,还生育了日月星辰,所以德昂人无 论迁居到何处,都要先种上茶树。佤族的巫语有 你喝了茶叶水,你见到了鬼魂 。茶树就是鬼魂、就是祖先。思茅、西双版纳产茶的记载始见于唐代 樊绰云南志卷七说: 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樊绰书作于咸通四年 (863),根据的是贞元

14、十年 (794)以前资料。银生城即南诏所设 开南银生节度 区域,在今景东,景谷及以南地区,相当于今思茅地区与西双版纳州。银生城界诸山,当即思茅,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为主的群山。从语言上来研究,云南各族人民饮用的茶叶主要来源于思茅、西双版纳。今伲、傣族称茶为 “ La”,彝族撒尼方言、武定方言也称茶为 “ La”,纳西族语言称为 “ Le”,拉枯族语称 “ La” ,藏族发音为 “ ja ”,贵州苗族发音为 “ chula ”。可知这些民族最早饮用的茶叶是思茅、西双版纳的停傣族、伲族供应的。西南各族人民仰赖思茅、西双版纳茶叶的历史已十分久远。从樊绰云南志的记载看,至迟在 1200 年以前洱海地区的

15、居民已饮用来自思茅、西双版纳的茶叶。 “ 杂椒、姜、桂烹茶 ” ,也是中国饮茶的古法。古代本草家认为茶味甘苦微寒,椒、姜、葱俱是热性,以椒,姜、桂等和烹而饮之,以去寒,被誉为饮茶良法。现在,许多地方饮茶,还有加姜、桂的,叫做 擂茶 ,今白族喝茶亦有放入姜、椒的,保存着古代饮茶的遗风 。二、民俗文化的表现由于茶叶的原产地被确证为 “ 万绿之宗 ” 的云南,因此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各民族,自然成为茶叶最初滋养的对象。当然,这个滋养的过程,也是茶叶功效被云南各民族发现、认识、理解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云南不仅是茶叶赖以繁衍和发展的母体,同时也是普洱茶文化成长的摇篮。作为上苍恩赐给大地的天然饮品,茶叶

16、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后,其重要地位迅速被确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以表明茶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在云南,普洱茶与各民族的生活结合得实在太紧密了。生活在西双版纳一带的布朗族,是古代 “ 濮人 ” 的后裔,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是他们,将野生茶树驯化,并实施规模化种植,开辟了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千年万亩古茶山,留下了布朗族在世界茶文化上古朴的一笔。千百年来,布朗族不但创造了有关茶起源的神话传说,发明了烤茶、竹筒茶和酸茶,还让袅袅升腾的茶香从古至今一直弥漫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款待贵客,馈赠亲友,还是祭祀祖先,茶都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德昂族则将茶作为自己的民族崇拜,在他们的历史传说中,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于茶树,并且称自己是茶的儿女。在有关人类的起源中,德昂族的这一历史传说,将它们与茶的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哈尼族地区,普洱茶则在民族祭祀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